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技术

技术编号:272474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是由淀粉基微孔颗粒和白芨多糖复合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经酶解反应制备淀粉基微孔颗粒,然后与白芨多糖混合酸化处理,中和、洗涤、干燥、灭菌,得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该材料具有吸水和粘附作用,可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形成即时凝胶,粘附创面机械性封堵血管破口,同时此物理屏障可以隔离伤口,起到一定的防粘连作用。该材料中含有白芨成分,本身具有止血、抗菌、消肿生肌的作用。这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好,并同时具有止血和抗菌双重作用。同时具有止血和抗菌双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

技术介绍

[0002]止血是外科及创伤手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良好的止血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是采用生物相容性的可吸收材料来止血,近年来医学界对止血材料的要求日益增高,但国内外研制的止血材料产品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发生伤口较深或创面较大的出血时,大多数止血产品无法在止血同时提供抗菌效果,从而造成高概率创面感染。因此研制一种既安全、止血效果好,又具备抗菌性能的止血材料,便可解决医学界创面易感染的难题。
[0003]目前,临床使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主要有胶原类(含微纤维蛋白胶)、明胶类、海藻酸类、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类、壳聚糖类、植物淀粉类等。这些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明胶和胶原类止血产品具有亲水性和多孔结构,能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但其含有异种蛋白,易引发过敏反应;海藻酸类产品遇水后形成的凝胶体是一种非粘性物质,不能与创面很好的粘附贴合,需要用辅助材料固定,这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纤维素类在体内降解时间长,降解产物呈酸性,可能引发局部炎症或影响局部组织愈合;壳聚糖类止血产品因其带有正电荷,与人体带有负电荷的红细胞作用形成凝血块,加速止血,但由于壳聚糖类产品来源于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风险。
[0004]植物淀粉类止血材料是近期受医学界备受关注的,因植物源淀粉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通过吸水作用富集浓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从而实现止血,在机体内降解时间短。
[0005]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6060461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和专利号为100453122中国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微孔多聚糖止血粉(Arista)制备方法和一种止血微粒及其制法。用原淀粉交联的制成止血粉,其生物相容性好,但吸水性不够强、吸水倍率低、且吸水速率慢,限制了其止血性能的提高;专利号为ZL200910016401.5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由原淀粉与羧甲基壳聚糖乳化交联制备的止血粉,由于羧甲基壳聚糖的亲水性及与血细胞的结合,提高了材料的凝血作用;而羧甲基壳聚糖是由脱乙酰化的甲壳素经羧甲基化而成,来源于动物,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专利CN201510142963.X公开了一种复合淀粉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以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为原料,将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分别经乳化交联处理后,再各自过筛,最后采用干粉混合法以一定比例将两者混合而得。
[0006]上述提到的植物淀粉类的止血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组织反应小、无抗原活性、体内可降解等优点,但都没有抑菌作用。由于多数情况下创伤和感染总是同时发生,由于受到创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创伤后感染发生率极高,同时在后续治疗中可能会引起
新的继发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目前控制细菌感染常常采用的方法为应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会局部创面的抑菌效果往往有限,而且还具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及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0007]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该多聚糖材料均来源于植物,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好、有效止血,还具有抗菌的作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在制备止血抑菌产品中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止血抑菌制剂,包括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
[001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得到:淀粉基微孔颗粒5-99%,以及,白芨多糖1-95%;
[0014]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是由淀粉经淀粉酶酶解反应得到。
[0015]进一步的,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50-9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10-50%;
[0016]优选地,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50-8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20-50%;
[0017]更优选地,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7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30%。
[0018]进一步的,所述酶解的反应时间为4-30h,优选为8-24h,更优选为16h;所述酶解的反应温度为35-50℃,优选为37-45℃,更优选为40℃;
[0019]优选地,所述淀粉酶的加入质量为淀粉原料总质量的0.5-5.0%,优选为0.5-2.0%。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的性状为粉状或海绵状;
[0021]优选地,粉状粒径为10-500微米,优选为30-250微米。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将淀粉经淀粉酶酶解反应得到的淀粉基微孔颗粒和白芨多糖进行混合酸化处理,再经中和、洗涤、干燥和灭菌,得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
[0024]进一步的,所述酶解的反应时间为4-30h,优选为8-24h,更优选为16h;所述酶解的反应温度为35-50℃,优选为37-45℃,更优选为40℃;
[0025]优选地,所述淀粉酶的加入质量为淀粉原料总质量的0.5-5.0%,优选为0.5-2.0%。
[0026]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酸化处理的pH值为2-3;所述混合酸化处理的温度为30-50℃,所述混合酸化处理的时间为0.5-4h;
[0027]优选地,所述干燥包括鼓风干燥、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优选地,干燥温度为30-60℃,优选为35-50℃;
[0028]优选地,所述灭菌方式为辐射灭菌。
[0029]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在制备止血抑菌产品
中的应用。
[0030]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血抑菌制剂,包括上述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
[0031]优选地,所述止血抑菌制剂的剂型包括气雾剂、膜剂或敷料型。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主要由淀粉基微孔颗粒和白芨多糖复合制备而成,淀粉基微孔颗粒是淀粉经淀粉酶酶解获得,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蜂窝状中空结构的淀粉颗粒,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产品所具有的微孔结构可以快速吸附血液中的水,加速凝血。由于白芨多糖的加入,不仅可以缩短凝血时间,有效止血,而且形成凝胶的粘附性增强,有效封堵出血创面;白芨多糖的抗菌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促进创面修复。该材料能迅速有效止血的同时,可预防伤口染菌感染,帮临床医生解决了目前临床外科手术易于感染的问题,因此,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得到:淀粉基微孔颗粒5-99%,以及,白芨多糖1-95%;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是由淀粉经淀粉酶酶解反应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50-9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10-50%;优选地,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50-8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20-50%;更优选地,所述淀粉基微孔颗粒70%,以及,所述白芨多糖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植物原淀粉和/或醚化淀粉;优选地,所述植物原淀粉优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绿豆淀粉、糯米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马铃薯淀粉和/或木薯淀粉;优选地,醚化淀粉优选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和阳离子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羧甲基淀粉和/或羟乙基淀粉。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酶为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α-淀粉酶、糖化酶中的一种或两种,最优选为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复合酶;优选地,所述酶解的反应时间为4-30h,优选为8-24h,更优选为16h;所述酶解的反应温度为35-50℃,优选为37-45℃,更优选为40℃;优选地,所述淀粉酶的加入质量为淀粉原料总质量的0.5-5.0%,优选为0.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宋翠翠刘连涛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