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17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包括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包括辐射头旋转电机M1、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二极管D1、限位开关K2、二极管D2;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包括辐射头升降电机M2、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二极管D3、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二极管D4;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包括上盖升降电机M3、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二极管D5、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二极管D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采用逻辑电路判断的方式,减少了二合一婴儿培养箱控制器对电机工作时序的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线少,控制执行电路简单、可靠,性价比高。性价比高。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婴儿培养箱,尤其是涉及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婴儿辐射保暖台是处理、抢救新生儿的医疗设备,婴儿培养箱是培养、治疗新生儿(或婴儿)的医疗设备。婴儿辐射保暖台在抢救危重患儿后,需要将患儿转入婴儿培养箱进行治疗、培养。由于危重患儿在抢救后,身上所插得各种导管、监护电极不能立即拔掉,这样在转入婴儿培养箱过程中,操作处理非常不便。因此,婴儿辐射保暖台和婴儿培养箱合二为一的设备应运而生。
[0003]二合一婴儿培养箱,是在抢救完危重患儿后,第一步将婴儿床面四周的挡板掀起合拢,形成以婴儿床面为底的长方体空间;第二步将辐射保暖台的辐射加热头旋转收回到照射不到婴儿的方向(避免余热辐射到患儿身上),第三步将辐射加热头支撑臂整体下降到最低处;第四步将婴儿培养箱上盖下降,当上盖盖到婴儿床面四周的挡板上后,形成完整的婴儿培养箱(保暖舱)。此时,婴儿辐射保暖台模式即转换为婴儿培养箱模式,达到患儿身上的各种导管、监护电极原封不动,就完成了患儿从婴儿辐射保暖台向婴儿培养箱转移的过程。目前,在婴儿辐射保暖台模式和婴儿培养箱模式互换过程中,辐射加热头旋转和升降、培养箱上盖的升降皆有人工来完成,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人工操作也存在无菌环境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的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包括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所述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包括辐射头旋转电机M1、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二极管D1、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二极管D2;所述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常闭触点j13与二极管D1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闭触点j23与二极管D2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包括辐射头升降电机M2、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二极管D3、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二极管D4;所述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常闭触点j33与二极管D3构成第三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常闭触点j43与二极管D4构成第四并联电路;所述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包括上盖升降电机M3、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二极管D5、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二极管D6;所述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闭触点j53与二极管D5构成第五并联电路,所述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常闭触点j63与二极管D6构成第六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旋转电机M1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一并联电路、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常开触点j31、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开触点j5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辐射头旋转电机M1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D2正极连接,二极管D2负
极与所述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所述辐射头升降电机M2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三并联电路、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开触点j5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二触点J2连接;辐射头升降电机M2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D4正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经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开触点j2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所述上盖升降电机M3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五并联电路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二触点J2连接;上盖升降电机M3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二极管D6负极经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常开触点j41、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开触点j2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
[0007]所述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常开触点j11用于输出辐射台工作模式信号,并经限流电阻R1接地;所述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常开触点j61用于输出培养箱工作模式信号,并经限流电阻R2接地。
[0008]本技术优点在于采用逻辑电路判断的方式,减少了二合一婴儿培养箱控制器对电机工作时序的控制。同时,本技术引线少,控制执行电路简单、可靠,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包括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1、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2、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3。
[0012]所述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1包括辐射头旋转电机M1、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二极管D1、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二极管D2;所述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常闭触点j13与二极管D1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闭触点j23与二极管D2构成第二并联电路。
[0013]所述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2包括辐射头升降电机M2、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二极管D3、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二极管D4;所述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常闭触点j33与二极管D3构成第三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常闭触点j43与二极管D4构成第四并联电路。
[0014]所述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3包括上盖升降电机M3、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二极管D5、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二极管D6;所述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闭触点j53与二极管D5构成第五并联电路,所述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常闭触点j63与二极管D6构成第六并联电路。
[0015]所述辐射头旋转电机M1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一并联电路、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常开触点j31、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开触点j5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辐射头旋转电机M1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D2正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与所述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
[0016]所述辐射头升降电机M2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三并联电路、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开触点j5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二触点J2连接;辐射头升降电机M2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
D4正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经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开触点j2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
[0017]所述上盖升降电机M3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五并联电路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二触点J2连接;上盖升降电机M3第二接线端b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二极管D6负极经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常开触点j41、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开触点j21与电子转换开关HK第一触点J1连接。
[0018]所述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常开触点j11用于输出辐射台工作模式信号,并经限流电阻R1接地;所述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常开触点j61用于输出培养箱工作模式信号,并经限流电阻R2接地。
[0019]本技术现以培养箱工作模式下向辐射保暖台工作模式的转换过程,进行工作原理描述:
[0020]1、婴儿培养箱的行程开关位置状态,如图1所示。
[0021]在培养箱工作模式下,辐射头、培养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合一婴儿培养箱工作模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1)、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2)、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3)、辐射头旋转控制单元(1)包括辐射头旋转电机M1、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二极管D1、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二极管D2;所述辐射头左旋限位开关K1常闭触点j13与二极管D1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右旋限位开关K2常闭触点j23与二极管D2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升降控制单元(2)包括辐射头升降电机M2、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二极管D3、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二极管D4;所述辐射头上升限位开关K3常闭触点j33与二极管D3构成第三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下降限位开关K4常闭触点j43与二极管D4构成第四并联电路;所述培养箱上盖升降控制单元(3)包括上盖升降电机M3、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二极管D5、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二极管D6;所述上盖上升限位开关K5常闭触点j53与二极管D5构成第五并联电路,所述上盖下降限位开关K6常闭触点j63与二极管D6构成第六并联电路;所述辐射头旋转电机M1第一接线端a经所述第一并联电路、辐射头上升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令闫满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