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美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15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一种能够自动拾取并放开继电器、保护工人手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支撑块;工作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工作台;导轨,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导轨;收集框,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收集框;装锡框,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装锡框。工作人员启动拾取机构,从而使得下压机构带动拾取机构往下移动夹起部分的继电器,之后使得拾取机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且依次通过两个装锡框,最后拾取机构放下已经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在继电器被生产加工出来之后,通常要对继电器进行浸锡操作,浸锡的目的是去除引脚表面的绝缘漆,保持良好的导电性,从而有利于工件在线路板中的焊接。
[0003]市面上现有的继电器浸锡设备通常需要太多的人工手动操作去辅助完成浸锡加工,普遍存在不能自动拾取放开继电器、容易造成烫伤工人手部的问题。
[0004]因而,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能够自动拾取并放开继电器、保护工人手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不能自动拾取放开继电器、容易烫伤工人手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拾取并放开继电器、保护工人手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0006]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支撑块;工作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工作台;导轨,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导轨;收集框,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收集框;装锡框,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装锡框,装锡框均位于导轨之间;拾取机构,工作台上设置有拾取机构;下压机构,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
[0007]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拾取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工作台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轨;箱体,第一滑轨一侧滑动式设置有箱体;第一弹性件,第一滑轨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顶端均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滑轨,箱体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轨;滑杆,第二滑轨之间滑动式对称设置有滑杆;滑筒,箱体内上侧设置有滑筒;连杆,滑杆上侧中部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第一连接轴,连杆另一端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轴;轴块,滑筒内滑动式对称设置有轴块,两个轴块分别与第一连接轴两端转动配合;导柱,轴块上端均设置有导柱,导柱均与箱体滑动配合;第二弹性件,导柱上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位于轴块上侧与箱体之间;支杆,箱体上一侧设置有支杆;翘板,支杆上转动式设置有翘板;第三弹性件,支杆与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性件;凸柱,其中一根滑杆一侧中部设置有凸柱;卡杆,凸柱另一端转动式设置有卡杆;第四弹性件,凸柱上套接式设置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位于卡杆与滑杆之间;第五弹性件,滑杆相对下侧均对称设置有第五弹性件;夹块,同侧第五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夹块;螺母块,箱体上设置有螺母块;第一轴承座,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座;丝杆,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第一圆齿轮,丝杆一侧设
置有第一圆齿轮;第二圆齿轮,丝杆靠近第一圆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圆齿轮;第二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第二圆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套管,第二轴承座上滑动式设置有套管;第一转轴,套管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锥齿轮;缺齿轮,第一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缺齿轮,缺齿轮分别与第一圆齿轮和第二圆齿轮相互啮合;第三圆齿轮,第一转轴靠近第二轴承座一端设置有第三圆齿轮;第三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第一锥齿轮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伺服电机,工作台上靠近第二转轴处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第二转轴;第一顶杆,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卡杆配合;第二顶杆,工作台上靠近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二顶杆,第二顶杆与翘板配合。
[0008]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下压机构包括:压板,第一滑轨远离箱体一侧设置有压板,压板与箱体固定连接;第四轴承座,工作台上远离箱体一侧设置有四个第四轴承座;第三转轴,第四轴承座上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偏心轮,第三转轴靠近箱体一端均设置有偏心轮;蜗轮,第三转轴靠近偏心轮一端均设置有蜗轮;第五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五轴承座;蜗杆,第五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蜗杆,蜗杆与四个蜗轮均配合;第四圆齿轮,蜗杆靠近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第四圆齿轮,第四圆齿轮与缺齿轮啮合。
[0009]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推杆,套管远离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滑轨配合。
[0010]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拉块,靠近伺服电机一侧导轨上滑动式设置有拉块;拉杆,拉块一侧设置有拉杆。
[0011]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凸块,第一滑轨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轴,凸块另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连接轴;转动块,第二连接轴中部设置有转动块;第六弹性件,第二连接轴两侧均设置有第六弹性件,第六弹性件均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端部与凸块侧壁之间;异形板,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滑动式设置有异形板;挡块,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挡块;限位块,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限位块;第七弹性件,异形板与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七弹性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人员启动拾取机构,从而使得下压机构带动拾取机构往下移动夹起部分的继电器,之后使得拾取机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且依次通过两个装锡框,最后拾取机构放下已经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
[0013]2、当第一滑轨移动到最靠近收集框位置处时,第一滑轨会与推杆接触,从而使得推杆带动套管往靠近伺服电机移动一段距离,进而实现了自动拉动缺齿轮及其组件的功能。
[0014]3、当第一滑轨从距离收集框最远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时,第一滑轨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会带动凸块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块拉动异形板往靠近收集框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异形板带动继电器移动,进而实现了自动进料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在图中:1、底座,2、支撑块,3、工作台,4、导轨,5、装锡框,6、拾取机构,61、第一滑轨,62、箱体,6201、第一弹性件,63、第二滑轨,64、滑杆,65、滑筒,66、连杆,67、第一连接轴,68、轴块,69、导柱,610、第二弹性件,611、支杆,612、翘板,613、第三弹性件,614、凸柱,615、卡杆,616、第四弹性件,617、第五弹性件,618、夹块,619、螺母块,620、第一轴承座,621、丝杆,622、第一圆齿轮,623、第二圆齿轮,624、第二轴承座,625、套管,626、第一转轴,627、第一锥齿轮,628、缺齿轮,629、第三圆齿轮,63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支撑块(2);工作台(3),支撑块(2)之间设置有工作台(3);导轨(4),工作台(3)上对称设置有导轨(4);收集框,工作台(3)上一侧设置有收集框;装锡框(5),工作台(3)上对称设置有装锡框(5),装锡框(5)均位于导轨(4)之间;拾取机构(6),工作台(3)上设置有拾取机构(6);下压机构(7),工作台(3)上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其特征是,拾取机构(6)包括:第一滑轨(61),工作台(3)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轨(61);箱体(62),第一滑轨(61)一侧滑动式设置有箱体(62);第一弹性件(6201),第一滑轨(6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201),第一弹性件(6201)的顶端均与箱体(62)固定连接;第二滑轨(63),箱体(62)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轨(63);滑杆(64),第二滑轨(63)之间滑动式对称设置有滑杆(64);滑筒(65),箱体(62)内上侧设置有滑筒(65);连杆(66),滑杆(64)上侧中部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66);第一连接轴(67),连杆(66)另一端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轴(67);轴块(68),滑筒(65)内滑动式对称设置有轴块(68),两个轴块(68)分别与第一连接轴(67)两端转动配合;导柱(69),轴块(68)上端均设置有导柱(69),导柱(69)均与箱体(62)滑动配合;第二弹性件(610),导柱(69)上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10),第二弹性件(610)位于轴块(68)上侧与箱体(62)之间;支杆(611),箱体(62)上一侧设置有支杆(611);翘板(612),支杆(611)上转动式设置有翘板(612);第三弹性件(613),支杆(611)与翘板(612)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性件(613);凸柱(614),其中一根滑杆(64)一侧中部设置有凸柱(614);卡杆(615),凸柱(614)另一端转动式设置有卡杆(615);第四弹性件(616),凸柱(614)上套接式设置有第四弹性件(616),第四弹性件(616)位于卡杆(615)与滑杆(64)之间;第五弹性件(617),滑杆(64)相对下侧均对称设置有第五弹性件(617);夹块(618),同侧第五弹性件(617)之间设置有夹块(618);螺母块(619),箱体(62)上设置有螺母块(619);第一轴承座(620),工作台(3)上一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座(620);丝杆(621),第一轴承座(620)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621);第一圆齿轮(622),丝杆(621)一侧设置有第一圆齿轮(622);第二圆齿轮(623),丝杆(621)靠近第一圆齿轮(622)一侧设置有第二圆齿轮(623);第二轴承座(624),工作台(3)上靠近第二圆齿轮(623)一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624);套管(625),第二轴承座(624)上滑动式设置有套管(625);第一转轴(626),套管(625)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626);第一锥齿轮(627),第一转轴(626)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锥齿轮(627);缺齿轮(628),第一转轴(626)另一端设置有缺齿轮(628),缺齿轮(628)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美
申请(专利权)人:姚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