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90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包括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插针,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中盖本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盖将零部件和电控制部件隔开,提高控制精度。制精度。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断路器产品智能化发展,要求断路器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各种信号采集模块增加导致断路器、断路器上盖内部二次线路越来越多,对产品内部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断路器的电子控制器安装在断路器内,例如一次负载回路和二次控制回路安装在断路器内部,一次回路的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对二次控制器带来很大影响;产品整体拆卸维修时,不能做到在空间上将一次负载回路和二次控制回路进行隔离,增加维修的工作量。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108257823A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上盖组件,塑壳断路器包括的面盖与底座间形成容置腔并容置断路器的各零部件和元器件,空置腔内凹设形成凹槽,用以穿设电连分励脱扣器和辅助开关的电接线至容置腔内,脱扣检测开关则电连分励脱扣器。该上盖组件的各零部件与元器件之间虽放置不同的凹槽内,但是各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之间未真正的隔离开,容置腔内的电控制部件之间相互影响,产生干扰信号,对整体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以解决现有的上盖组件内各零部件和电控部件之间未真正隔离,产生相互影响、信号干扰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包括:
[0007]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
[0008]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的插针,所述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0009]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
[0010]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1]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所述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
[0012]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中盖本体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本体安装槽,所述安装导向柱凸设置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对角处,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
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脱扣器行线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左侧底部,所述附件腔位于所述脱扣器行线孔的上方。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安装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右侧,与所述附件腔相对、间隔布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布设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控制器安装腔的上方。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附件腔与所述本体安装槽一体成型。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本体的顶端或底端分别设置上盖安装孔,用于与上盖进行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包括上述的中盖。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中盖本体内分别设置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腔,用于放置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的脱扣器行线孔,用于放置各附件模块的附件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拆卸。
[0022]进一步地,该控制器安装腔的一部分设置贯通的安装孔,另一部分设置空置腔。该结构简单,紧凑,既便于控制器的通信连接、改善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又便于控制器的安装和产品维修:一方面,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安装腔安装于中盖内,该结构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另一方面,安装时,控制器卡合于控制器安装腔内,控制器的插针位于贯通的安装孔处,控制器顶部的联排插针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采集模块进行通信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传送。此过程中,控制器不需要拆卸,即可实现与中盖外的采集模块通信连接,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产品维修时,只需要打开断路器上盖即可对控制器进行拆卸维修,不直接接触一次负载回路的电子元器件,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中盖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5]图3为图2中控制器与控制器安装腔的装配图;
[0026]图4为图1的后视图。
[0027]附图标记如下:
[0028]1、中盖本体;2、安装导向柱;3、控制器安装腔;4、安装孔;5、功能模块安装腔;6、脱扣器行线孔;7、本体安装槽;8、附件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包括:
[0031]中盖本体1,设置安装导向柱2,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
[0032]控制器安装腔3,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控制器安装腔3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4,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插针,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0033]功能模块安装腔5,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
[0034]脱扣器行线孔6,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5]附件腔8,用于适配附件模块,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
[0036]控制器安装腔3、功能模块安装腔5、脱扣器行线孔6以及附件腔8均位于中盖本体1内。
[0037]本实施例的中盖,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通过上盖封装。中盖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
[0038]具体地,中盖本体1内设置与控制器的尺寸适配的控制器安装腔3。该控制器安装腔3的一部分设置贯通的安装孔4,另一部分设置空置腔。该结构简单,紧凑,既便于控制器的通信连接、改善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又便于控制器的安装、产品维修:
[0039]一方面,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安装腔3安装于中盖内,该结构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
[0040]另一方面,安装时,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的插针,所述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所述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中盖本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本体安装槽,所述安装导向柱凸设置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对角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寄文贾俊谈赛王云飞蒋罗庚戴旭毅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