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87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9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包括主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炉火控制模块、左右炉火模块、左关火模块、右关火模块、电流驱动阵列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和串口收发模块;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系统,将烟机直流变频跟蒸烤控制集成于一体,可以实现蒸烤控制与烟机的集成使用,两者之间实现通讯连通,解决了现有集成灶系统中无法同时实现蒸烤控制和烟机直流变频控制的问题,节省使用成本,降低功耗,更易于操作使用。更易于操作使用。更易于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


[000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随着燃气及燃具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家用燃气灶具的安全措施不断增强,以及灶具的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
[0003]蒸箱主要由箱体、水壶、电热元件、调温器、定时器和功率调节开关等构成。其箱体主要由外壳、中隔层、内胆组成三层结构,在内胆的前后边上形成卷边,以隔断腔体空气;在外层腔体中充填绝缘的石棉制品,使外壳温度大大减低;同时在门的下面安装弹簧结构,使门始终压紧在门框上,使之有较好的密封性。当蒸模式启动风机功能也相应启动,把蒸汽排出,蒸箱腔内底部设有加热盘,右侧设置水箱。蒸箱模式工作时,将水箱中的水导入加热盘处,此时,已经被加热到高温的发热盘遇水,瞬时产生大量高温蒸汽,对食物进行烹调。待腔内的水蒸汽含量、蒸汽温度已经达到预定高度,发热盘上的传感器工作,切断注水,并保持特定温度和密度的水蒸汽一段时间,对食物进行烹调。烤箱模式启动时底部加热盘发热,发热盘上的传感器工作,循环风扇启动,对食物进行烧烤。
[0004]现有技术中只有单蒸单烤式集成灶,即有烟机直流变频控制的集成灶无法进行蒸烤控制,有蒸烤控制的集成灶无法进行烟机直流变频控制,由于两者之间通讯不便,当使用中需要同时实现两种功能时只能通过分别控制来进行,这种方式增加了使用成本,且功耗大,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环保需求;因此,提供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集成灶系统中无法同时实现蒸烤控制和烟机直流变频控制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主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炉火控制模块、左右炉火模块、左关火模块、右关火模块、电流驱动阵列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和串口收发模块;
[0008]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模块、左右炉火模块、左关火模块、右关火模块、电流驱动阵列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和串口收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电源;
[0009]炉火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左右炉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炉火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左关火模块的输出端和右关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左右炉火模块的输出端、左关火模
块的输入端和右关火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
[0010]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
[0011]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源反馈回路模块连接后与主控制模块连接;
[0012]电机控制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和串口收发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
[0013]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用于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以实现蒸烤控制和烟机直流变频控制之间的通讯连通;所述的炉火控制模块用于对左右炉火模块进行控制,所述的左右炉火模块用于在炉火控制模块控制下向主控制模块传输左右炉火信号,所述的左关火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传输左关火信号,所述的右关火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传输右关火信号;
[0014]所述的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用于输出大电流驱动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分别用于对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的过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流零点,以实现电压零点驱动或者功率控制;所述的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用于烟机电机的低功率变频驱动;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烟机电机工作;所述的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用于稳定电压和隔离电压;所述的串口收发模块用于数据信号的接收和传送。
[0015]优选的,所述的主控制模块包括SH79F6441芯片;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0VDD接+5V电压,同时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4后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1VSS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22P2.2/MOSI/RXD2和引脚23P2.3/VIN均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37P0.1/INT3和引脚38P0.0均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41P1.2/INT43/AN4/TDO/SWE与连接器P5的引脚3连接,连接器P5的引脚2接SGND,连接器P5的引脚1接+5V电压;
[0016]所述的炉火控制模块包括规格为XH-6A的连接器P500,连接器P500的引脚1和引脚4均接左右炉火模块,连接器P500的引脚2和引脚5均接+3V电压,同时连接器P500的引脚2和引脚5均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5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5的A端接SGND;连接器P500的引脚3接左关火模块,同时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3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3的A端接SGND;连接器P500的引脚6接右关火模块,同时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4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4的A端接SGND;
[0017]所述的左右炉火模块包括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3和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4;NPN型三极管Q503的B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1后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1,NPN型三极管Q503的B端接入大小为10nF的电容C509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B端接入大小为10K的电阻R513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09后与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P4.7连接,同时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503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7后接+5V电压,NPN型三极管Q503的E端接SGND;
[0018]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2后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4,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入大小为10nF的电容C510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入大小为10K的电阻R514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0后与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2P1.6/T3/AVREF/AN8连接,同时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504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8
后接+5V电压,NPN型三极管Q504的E端接SGND;
[0019]所述的左关火模块包括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7、规格为9012的PNP型三极管Q505和规格为D4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炉火控制模块、左右炉火模块、左关火模块、右关火模块、电流驱动阵列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和串口收发模块;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模块、左右炉火模块、左关火模块、右关火模块、电流驱动阵列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机控制驱动模块和串口收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电源;炉火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左右炉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炉火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左关火模块的输出端和右关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左右炉火模块的输出端、左关火模块的输入端和右关火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源反馈回路模块连接后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机控制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和串口收发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用于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以实现蒸烤控制和烟机直流变频控制之间的通讯连通;所述的炉火控制模块用于对左右炉火模块进行控制,所述的左右炉火模块用于在炉火控制模块控制下向主控制模块传输左右炉火信号,所述的左关火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传输左关火信号,所述的右关火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传输右关火信号;所述的电流驱动阵列模块用于输出大电流驱动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继电器模块和可控硅模块分别用于对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的过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流零点,以实现电压零点驱动或者功率控制;所述的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用于烟机电机的低功率变频驱动;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烟机电机工作;所述的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用于稳定电压和隔离电压;所述的串口收发模块用于数据信号的接收和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集成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包括SH79F6441芯片;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0VDD接+5V电压,同时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4后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1VSS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22P2.2/MOSI/RXD2和引脚23P2.3/VIN均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37P0.1/INT3和引脚38P0.0均接SGND;SH79F6441芯片的引脚41P1.2/INT43/AN4/TDO/SWE与连接器P5的引脚3连接,连接器P5的引脚2接SGND,连接器P5的引脚1接+5V电压;所述的炉火控制模块包括规格为XH-6A的连接器P500,连接器P500的引脚1和引脚4均接左右炉火模块,连接器P500的引脚2和引脚5均接+3V电压,同时连接器P500的引脚2和引脚5均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5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5的A端接SGND;连接器P500的引脚3接左关火模块,同时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3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3的A端接SGND;连接器P500的引脚6接右关火模块,同时与规格为SMF15CA的二极管D504的K端连接,二极管D504的A端接SGND;所述的左右炉火模块包括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3和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4;NPN型三极管Q503的B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1后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1,NPN型三极管Q503的B端接入大小为10nF的电容C509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B
端接入大小为10K的电阻R513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09后与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P4.7连接,同时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503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3的C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7后接+5V电压,NPN型三极管Q503的E端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2后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4,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入大小为10nF的电容C510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B端接入大小为10K的电阻R514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1K的电阻R510后与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2P1.6/T3/AVREF/AN8连接,同时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504后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4的C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8后接+5V电压,NPN型三极管Q504的E端接SGND;所述的左关火模块包括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7、规格为9012的PNP型三极管Q505和规格为D4184的场效应管Q501;场效应管Q501的S端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3;场效应管Q501的D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05后接入规格为M7的二极管D501的K端,二极管D501的A端接+12V电压,同时场效应管Q501的D端接规格为2200/16V的极性电容器CE501的正极,极性电容器CE501的负极接+3V电压;在场效应管Q501的D端和S端之间并联接入大小为10M的电阻R507;场效应管Q501的G端接大小为100nF电容C501后接SGND,同时场效应管Q501的G端接大小为100K的电阻R501后接SGND,场效应管Q501的G端与PNP型三极管Q505的C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505的E端接+12V电压,PNP型三极管Q505的B端接大小为10K的电阻R503后接NPN型三极管Q507的C端,NPN型三极管Q507的E端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7的B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9后接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3P3.6/AN11;所述的右关火模块包括规格为9013的NPN型三极管Q508、规格为9012的PNP型三极管Q506和规格为D4184的场效应管Q502;场效应管Q502的S端接炉火控制模块中连接器P500的引脚6;场效应管Q502的D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06后接入规格为M7的二极管D502的K端,二极管D502的A端接+12V电压,同时场效应管Q502的D端接规格为2200/16V的极性电容器CE502的正极,极性电容器CE502的负极接+3V电压;在场效应管Q502的D端和S端之间并联接入大小为10M的电阻R508;场效应管Q502的G端接大小为100nF电容C502后接SGND,同时场效应管Q502的G端接大小为100K的电阻R502后接SGND,场效应管Q502的G端与PNP型三极管Q506的C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506的E端接+12V电压,PNP型三极管Q506的B端接大小为10K的电阻R504后接NPN型三极管Q508的C端,NPN型三极管Q508的E端接SGND,NPN型三极管Q508的B端接大小为2K的电阻R529后接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4P3.7/AN12;所述的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包括SDM06C60FB2芯片,其中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P接入+310V电压,同时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接入规格为10nF/630V的电容C635后接GND,引脚2U.VSU接大小为500uH的电感L601的第1端点,电感L601的第2端点接规格为VH5X3Z的连接器P602的引脚1,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3NU接大小为0.22R/1%的电阻R633后再接大小为0.22R/1%的电阻R635后接GND,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4V.VSV接电感L601的第3端点,电感L601的第4端点接连接器P602的引脚2,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5NV接大小为0.22R/1%的电阻R634后再接大小为0.22R/1%的电阻R635后接GND,SDM06C60FB2芯片的引
脚3NU和引脚5NV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6W.VSW接电感L601的第5端点,电感L601的第6端点接连接器P602的引脚3;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7NW接大小为0.22R/1%的电阻R635后接GND,同时引脚7NW接电机驱动模块;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8COM接GND,引脚9/RO,/SDW,VTS、引脚15/SDV和引脚20/UDS分别接大小为7K的电阻R636后接5V电压,同时引脚9/RO,/SDW,VTS、引脚15/SDV和引脚20/UDS接大小为100R的电阻R637后接大小为1nF的电容C636后接GND,引脚9/RO,/SDW,VTS、引脚15/SDV和引脚20/UDS接大小为1nF的电容C637后接GND;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0CSC接大小为1nF的电容C628后接GND,引脚10CSC和引脚7NW之间接入大小为1K/1%的电阻R632;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1VCCW、引脚16VCCV和引脚21VCCU分别接15V电压,同时引脚11VCCW、引脚16VCCV和引脚21VCCU分别接大小为100nF的电容C627后接GND;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2INWL,引脚13INWH、引脚17INVL、引脚18INVH、引脚22INUL和引脚23INUH分别接入100R电阻后再分别接入电机驱动模块;同时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2INWL,引脚13INWH、引脚17INVL、引脚18INVH、引脚22INUL和引脚23INUH分别接入100pF电容后接入GND;SDM06C60FB2芯片的引脚14VBW接入并联连接的100nF电容和4.75uF电容后接入引脚6W.VSW,引脚19VBV接入并联连接的100nF电容和4.75uF电容后接入引脚4V.VSV,引脚25VBU接入并联连接的100nF电容和4.75uF电容后接入引脚2U.VSU;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FU6811芯片,FU6811芯片的引脚25TIM2/P1.0、引脚23P0.6/MISO/RXD/IR_RXD和引脚22P0.5/MOSI/TXD/IR_TXD均接入电源反馈回路模块,电源反馈回路模块包括两块规格为EL817的第一线性光耦U601和第二线性光耦U602,第一线性光耦U601的引脚2接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8XTAL2/P3.3,第二线性光耦U602的引脚4接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9XTAL1/P3.4;FU6811芯片的引脚29L_DU、引脚30L_DV、引脚31L_DW、引脚32H_DU、引脚33H_DV、引脚34H_DW分别接入电机供电智能功率模块;过零检测模块包括规格为EL817的第三线性光耦U5和ABS10芯片,第三线性光耦U5的引脚1与ABS10芯片的引脚3连接,第三线性光耦U5的引脚2与ABS10芯片的引脚4连接,第三线性光耦U5的引脚3连接大小为1K的电阻R28后接入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7P3.1/INT0/ECI1;电流驱动阵列模块包括复合晶体管阵列ULN2003,其中输入端IN1与主控制模块中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93.5/AN10连接,IN2与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8P3.0/AN9/SS连接,IN3与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6P3.2/P1CEX0连接,IN4与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5P4.3连接,IN5与SH79F6441芯片的引脚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少文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隆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