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61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其包含有一底层、导热层、导电层及一发光二极管所层叠而成,而该导热层及导电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并可于该导热层及导电层上设置有一凹槽,以使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凹槽中。藉此,除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散热问题之外,并可同时达到简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及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尤指一种除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散热问题之外,并可同时达到简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及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
技术介绍
在平面显示器产业中,目前是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TFT LCD)为主,可用于计算机周边应用产品,亦可用于手机或数字相机等中小型产品,更可用于液晶电视等大型产品。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属于非自发光的技术,所以必须仰赖背光源,目前背光源主要是以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为主,由于冷阴极管有含汞,未来必须要面临到环保的问题,且在亮度及色彩表现上都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开发新的背光源就成为未来技术发展很重要的方向。为了因应消费者对于液晶电视高亮度及高色彩表现的要求,除了从彩色滤光片的色纯度提高、薄膜晶体管结构的设计改善外,背光模块的表现也成为要求的重点项目。目前背光模块的结构依照面板的尺寸型态分类可分为直下型+冷阴极管光源、侧边型+冷阴极管光源及侧边型+LED光源三种,其中并详述直下型+冷阴极管光源的背光模块通常应用在液晶电视及19时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而侧边型+冷阴极管光源的背光模块通常应用在19时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及笔记型计算机,另侧边型+发光二极管光源的背光模块通常应用在中小尺寸手机及PDA等可携式产品。上述直下式+冷阴极管光源的背光模块,其将灯源设计在面板背面,由于冷阴极管直放,该背光模块须考虑到冷阴极管会受重力下垂的问题;冷阴极管排列过密,会有电磁干扰的问题;以及散热的问题必须克服,目前绝大部份的厂商都已克服这些问题,该背光模块也已经广泛的使用在液晶电视面板。由于液晶电视特别注重色彩表现,希望能带给观赏者最真实的表现,所以在色彩饱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于具备较宽的色域且无水银的污染问题,所以也成为未来光源的明日之星。Sony与Lumileds合作,采用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成功开发出40时和46时两款液晶电视,已于2004年11月在日本贩卖。Sony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液晶电视,40时型的液晶电视使用了325个发光二极管模块,46时型的液晶电视使用了450个发光二极管模块。而目前发光二极管最大的技术问题点在于散热问题,在液晶面板设计时,为了解决发光二极管散热问题,必须要在模块中加风扇协助散热,若散热问题没有处理好,将会影响到整个液晶模块的稳定性,目前因为多加风扇所多消耗的能源,也远超过冷阴极管所需的消耗电力。除了耗能的问题外,由于在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必须要使用相当多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对成本也是非常大的考验,由于大部份的消费者,都是希望用相同或更低的价格,来购买更高质量的享受,开发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厂商,要先克服上述几个问题,才有可能大举提升市占率。外部电极灯管(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与传统灯管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电极灯管的电极设计在灯管外面,所以可以将背光模块设计成用一颗反用换流器(Inverter)可同时驱动多支灯管,不似传统灯管每支都必须由一颗反用换流器来驱动,因此电极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有被金属溅射污染而造成损耗的情形,所以灯管可以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且由于电极设计在外部较不会有漏气情形,灯管可有较长的寿命。但是目前遭遇的问题在于外部电极灯管的最佳驱动波形未定,且由于目前尚未开发出适当的反用换流器,所以目前尚无法提升至高管电流,此外由于电极在外面,设计空间的考虑也是重点。在背光模块光源的开发上,平面光源(Flat Fluorescent Lamp,FLL)一直是许多厂商及研究人员开发的重点项目。传统所使用的冷阴极管光源是属于线光源,为了应付大尺寸液晶面板在亮度及均匀性的要求,背光模块的设计必须要考虑灯管的数量,排列的结构等复杂的机构问题,以期能达到质量的要求。但是平面光源相对于传统光源,它有较高的亮度表现,且不需要导光板及棱镜片,能达到成本降低的目标,且由于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化组装,可简化制程。由于减少使用背光模块材料及缩短组装制程,应可达到成本下降30%的目标,平面光源不论是在亮度和材料成本都比侧光源及直下式光源来得具竞争优势,所以纷纷吸引液晶面板厂商投入相关的研发工作。在未来背光源技术的竞争中,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已经具备接班的资格了,但是为了更符合市场替代法则,消费者乐于接受各种新技术所带来的质量改善,但是很难用接受用以高于原本好几倍的价格来淘汰旧的产品。所以除了必须在散热及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做改善外,在价格上必须更有竞争性才行。此外在平面光源的应用上也不容忽视,电浆、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技术在平面光源也开始受到重视。虽然上述习用技术,皆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但冷阴极管含有汞,会面临环保问题,而其亮度及色彩未能满足使用者需求,而目前正在开发的背光源成本花费还太高,亦还未能完全克服散热、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并不符合实际制作时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除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散热问题之外,并可同时达到简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及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其由底层、导热层、导电层及发光二极管层叠而成,该发光二极管的二侧分别以一导线与导电层电性连接,其特点是所述导热层及导电层可为单层或双层;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载板内的绝缘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该载板结构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散热问题,并可同时简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及降低制作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底层10 第一导热层11第一导电层12第二导热层13缺口部131 第二导电层14绝缘部141 发光二极管15导线151 底层20导热层21导电层22绝缘部221 发光二极管23导线231 载板30底层31 导热层32导电层33凹槽34发光二极管35导线351锡膏层36载板40底层41 第一导热层42第二导热层43导电层44凹槽45 发光二极管46导线461 锡膏层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其至少由一底层10、一第一导热层11、一第一导电层12、一第二导热层13、一第二导电层14及一发光二极管15所构成,可达到简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及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上述所提的底层10可为厚度介于0.1mm~5mm间的铝板、铜板或铜层。该第一导热层11层叠于上述底层10的一面上,而该第一导热层11为绝缘导热胶或绝缘胶。该第一导电层12层叠于上述第一导热层11的一面上,该第一导电层12可为厚度介于12um~180um间的铜层。该第二导热层13层叠于上述第一导电层12的一面上,且该第二导热层13的中央处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二极管载板结构,其由底层、导热层、导电层及发光二极管层叠而成,该发光二极管的二侧分别以一导线与导电层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及导电层可为单层或双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上釜叶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佳总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