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41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养殖鱼的养殖池、对称设置在养殖池两侧的栽培池和用于连接养殖池和栽培池的第一管道;栽培池内设有用于种植叶菜的栽培板;养殖池的一侧设有溢流池,溢流池与养殖池之间设有挡板;养殖池内设有投食装置,养殖池外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泵;溢流池还设有与栽培池连通的第二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的循环泵和设置在相对靠近循环泵一侧的过滤网;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投食装置包括:投食管和设置在投食管上的存料箱;投食管和存料箱内部连通且连接处设有定时阀,投食管上部伸出养殖池,投食管上相对远离存料箱的一端设有数个通孔。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


[0001]本公开一般涉及无土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资源能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就越来越紧迫,传统耕地农业面临巨大压力和诸多问题,例如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现象等;因此,无土栽培和鱼菜共生作为一种有效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境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
[0003]鱼菜共生系统结合水培系统与循环水养殖系统,鱼类排泄产生的废弃营养物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菌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过滤系统,两者结合,起到共同促进,效益叠加的效果,此外也是综合效益最高的纯有机耕作模式,种菜不需要施肥,养鱼不需要经常换水,具有显著生态、高效、可持续性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
[0005]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养殖鱼的养殖池、对称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两侧的栽培池和用于连接所述养殖池和栽培池的第一管道;
[0006]所述栽培池内设有用于种植叶菜的栽培板;所述养殖池的一侧设有溢流池,所述溢流池与养殖池之间设有挡板;所述养殖池内设有投食装置,所述养殖池外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泵;所述溢流池还设有与栽培池连通的第二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的循环泵和设置在相对靠近循环泵一侧的过滤网;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0007]所述投食装置包括:投食管和设置在所述投食管上的存料箱;所述投食管和存料箱内部连通且连接处设有定时阀,所述投食管上部伸出养殖池,所述投食管上相对远离存料箱的一端设有数个通孔。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流池内还设有过滤吸附层。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养殖池和栽培池内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养殖池的下端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栽培池的水位比养殖池的高。
[0012]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养殖池和栽培池,能够实现鱼菜共生,提高生产效率;其中,由溢流池内的循环泵将养殖池内上层溢出的水通过第二管道运输到栽培池内,由于栽培池的水位高于养殖池,栽培池内的水分再通过第一管道自然流回养殖池内,形成循环水路;栽培板上可以种植叶菜,养殖池内养殖鱼类,鱼的呼吸为叶菜生长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形成自然的生物链;当需要为鱼类喂食时,通过投食装置向养殖池内投放饲料,防止浪费饲料的情况;鱼类排泄产生的废弃营养物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
养料,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菌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过滤系统,无污染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棚室深液流栽培系统基础上,进行鱼菜共生系统建造,增加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15]图2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0016]图中标号:1、养殖池;2、栽培池;3、第一管道;4、栽培板;5、溢流池;6、挡板;7、增氧泵;8、循环泵;9、第二管道;10、投食管11、存料箱;12、定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19]实施例一
[0020]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养殖鱼的养殖池1、对称设置在所述养殖池1两侧的栽培池2和用于连接所述养殖池1和栽培池2的第一管道3;
[0021]所述栽培池2内设有用于种植叶菜的栽培板4;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设有溢流池5,所述溢流池5与养殖池1之间设有挡板6;所述养殖池1内设有投食装置,所述养殖池1外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泵7;所述溢流池5还设有与栽培池2连通的第二管道9、与第二管道 9连接的循环泵8和设置在相对靠近循环泵8一侧的过滤网;所述第一管道3上设有控制阀;
[0022]所述投食装置包括:投食管10和设置在所述投食管10上的存料箱11;所述投食管10和存料箱11内部连通且连接处设有定时阀12,所述投食管10上部伸出养殖池1,所述投食管10上相对远离存料箱 11的一端设有数个通孔。
[0023]在使用本装置时,如图1所示,当养殖池1内水位高于挡板6时水会自然流入溢流池5,溢流池5内的循环泵8将溢出的水通过第二管道9运输到栽培池2内,由于栽培池2的水位高于养殖池1,栽培池2内的水分再通过第一管道3自然流回养殖池内,形成循环水路;其中,栽培板4上可以种植叶菜,养殖池1内养殖鱼类,鱼的呼吸为叶菜生长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形成自然的生物链,而增氧泵7能够为鱼类提供氧气,保证鱼类的生存;
[0024]如图2所示,投食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投食时,鱼饲料很快的随水进入循环而导致鱼类吃不到足够的量;存料箱11内部存有适当的鱼饲料,定时阀12则设置好需要的喂食时间间隔,操作人员只需要定时的给存料箱11内补充鱼饲料;当需要喂食时定时阀12自动打开,通过投食管10向养殖池1内投放饲料,防止浪费饲料的情况,同时挡板和过滤网也能进一步的防止饲料快速进入循环;控制阀配合循环泵8 可以控制整个循环水路的运行,当需要维修时可以停止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的深度设置为不小于1m,栽培池大小则根
据棚室实际面积,设置合理的长宽,水位高度保持在20cm左右,溢流池的存水量为1-2吨。
[0025]鱼类排泄产生的废弃营养物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菌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过滤系统,两者结合,起到共同促进,效益叠加的效果,此外也是综合效益最高的纯有机耕作模式,种菜不需要施肥,养鱼不需要经常换水。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因此鱼菜共生系统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无污染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棚室深液流栽培系统基础上,进行鱼菜共生系统建造,增加了生产效益。
[0026]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溢流池5内还设有过滤吸附层。吸附过滤层可以对水中的无用杂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过滤吸附层可以是硝化物过滤等。
[0027]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养殖池1和栽培池2内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可以及时的检测循环水路的质量,以便保证鱼类和叶菜的健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鱼菜共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养殖鱼的养殖池(1)、对称设置在所述养殖池(1)两侧的栽培池(2)和用于连接所述养殖池(1)和栽培池(2)的第一管道(3);所述栽培池(2)内设有用于种植叶菜的栽培板(4);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设有溢流池(5),所述溢流池(5)与养殖池(1)之间设有挡板(6);所述养殖池(1)内设有投食装置,所述养殖池(1)外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泵(7);所述溢流池(5)还设有与栽培池(2)连通的第二管道(9)、与第二管道(9)连接的循环泵(8)和设置在相对靠近循环泵(8)一侧的过滤网;所述第一管道(3)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投食装置包括:投食管(10)和设置在所述投食管(10)上的存料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康江伟谢春新李邵
申请(专利权)人:永清县兴晟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