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0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采血器内设有吸样管和气囊腔,所述吸样管的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吸样管的顶端与所述气囊腔连通,所述采血器上与所述气囊腔对应处设有气囊腔挤压部,所述采血器上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孔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吸样管,所述吸样管从吸样管底端到所述毛细孔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底端到所述毛细孔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底端到所述毛细孔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微量采血管为中空的玻璃毛细管,管身标记有对应的刻度线,在吸取血样到达刻度线的时候需要人为的停止吸样,加样时需配合橡胶头堵住一端气孔才能挤出,操作复杂,不精确也不方便。
[0003]公告号为CN10411651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管,包括两端开口且连通的微管和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可挤压的气囊。微管由亲水材料制成,微管的一侧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气囊的端口中,微管的内腔与所述气囊的内腔连通,气囊的壁上开有与该气囊的内腔连通的通气孔。该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吸样,但加样时仍需要用手指堵上气囊上的通气孔再挤压。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气孔未堵住,气囊被挤压而标本挤不出来的情况,该情况下进行二次加样时由于气囊回弹容易将标本从玻璃毛细管吸入塑料滴管中,造成该标本无法再次从玻璃管中挤出,造成样本损失。另由于微管的容积是由内径决定的,玻璃毛细管的生产工艺为熔融拉伸,内径控制精度不够高,生产时容积偏差较大,质量控制比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所述采血器内设有吸样管和气囊腔,所述吸样管的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吸样管的顶端与所述气囊腔连通,所述采血器上与所述气囊腔对应处设有气囊腔挤压部,所述采血器上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孔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吸样管,所述吸样管从吸样管底端到所述毛细孔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
[0007]作为优选,所述采血器包括前基板、中基板和后基板,所述中基板上设有吸样槽和气囊槽,所述吸样槽和所述气囊槽均为前后贯通的槽,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分别与所述中基板的前表面、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封堵所述吸样槽、所述气囊槽的前侧和后侧,形成所述吸样管和气囊腔。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吸样管的横截面面积为0.04平方毫米-9平方毫米。
[0009]作为优选,所述吸样槽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吸样槽的宽度为0.2-3毫米。
[0010]作为优选,所述毛细孔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所述前基板为透明或半透明基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前基板的厚度为0.01毫米-0.5毫米。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中基板的厚度为0.1毫米-2毫米。
[0013]作为优选,所述后基板的厚度为0.01毫米-0.5毫米。
[0014]作为优选,所述前基板和/或所述后基板在与所述中基板连接的一面涂有亲水涂层。
[0015]作为优选,所述采血器的底端向下凸起,所述吸样管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采血器的最底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采血器采血时能够自动采取固定体积的血液,并能够自动停止吸样,无需人为停止吸样;加样时无需用手指堵上气囊上的通气孔再挤压,按压气囊腔挤压部即可挤出血液样品;中基板厚度、吸液槽宽度以及毛细孔开孔位置都易检测与控制,吸液量较通过控制内径的微管更精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的爆炸图;
[0020]图中:
[0021]1-前基板;2-中基板;3-后基板;4-毛细孔;5-气囊腔;6-吸样管;7-采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所述采血器内设有吸样管6和气囊腔5。
[0024]所述吸样管6的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吸样管6的顶端与所述气囊腔5连通,所述采血器上与所述气囊腔5对应处设有气囊腔挤压部。所述采血器上设有毛细孔4,所述毛细孔4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吸样管6。
[0025]采血器底部与吸样管6连通处为血液采血口7。当采血口7接触血液样品时,样品由于毛细作用自动吸入吸样管6,当液体到达毛细孔4处时,由于毛细孔4被血液样品堵住,样品自动停止吸入。所述吸样管6从吸样管6底端到所述毛细孔4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按压气囊腔挤压部时,因毛细孔4的毛细作用力大于吸样管6中的毛细作用力,吸样管6中的样本被挤出,在采血口7形成液滴。
[0026]吸样管6的管径需足够小,才能使血液样品因毛细作用而被吸入吸样管6;同时吸样管6的管径不宜过大,若管径过大,吸入同样微量体积的血液样品,毛细孔4至采血口7的距离将会过短,导致样品流出。故优选的,所述吸样管6的横截面面积为0.04平方毫米-9平方毫米。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采血器包括前基板1、中基板2和后基板3。所述中基板2上设有吸样槽和气囊槽,所述吸样槽和所述气囊槽均为前后贯通的槽。所述前基板1和所述后基板3分别与所述中基板2的前表面、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基板1和所述后基板3封堵所述吸样槽、所述气囊槽的前侧和后侧,形成所述吸样管6和气囊腔5。
[0028]所述气囊腔5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
[0029]优选的,所述吸样槽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吸样槽的宽度为0.2-3毫米。所述毛细孔4的面积应小于吸样槽的横截面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样槽的宽度为1毫米,所述毛细孔4的面积为0.12平方毫米。
[0030]所述毛细孔4设置在所述前基板1上,所述前基板1为透明或半透明基板,便于取样
时观察血液样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毛细孔4可设置在前基板1上,也可设置在后基板3上,也可设置在中基板2侧面,只要毛细孔4与吸样管6相连通。
[0031]优选的,所述前基板1的厚度为0.01毫米-0.5毫米;所述中基板2的厚度为0.1毫米-2毫米;所述后基板3的厚度为0.01毫米-0.5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基板1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中基板2的厚度为0.5毫米;所述后基板3的厚度为0.1毫米。
[0032]所述前基板1为PVC/PET/PC基板;所述中基板2为PET/PS/PVC基板;所述后基板3为PVC/PET/PC基板。
[0033]所述前基板1和/或所述后基板3在与所述中基板2连接的一面涂有亲水涂层。所述前基板1与所述中基板2、所述后基板3与所述中基板2通过粘性材料粘接固定,所述粘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热熔胶、UV胶。
[0034]所述采血器的底端向下凸起,本实施例中,所述采血器的底端呈︺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采血器的底端也可以呈半圆形或椭圆形或V字形,所述吸样管6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采血器的最底部。此种结构可保证采血口7与血液样品完全接触。
[0035]此时采血器内吸入的血液样本的体积等于吸样槽宽度d
×
中基板2的厚度h
×
毛细孔4到采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器内设有吸样管(6)和气囊腔(5),所述吸样管(6)的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吸样管(6)的顶端与所述气囊腔(5)连通,所述采血器上与所述气囊腔(5)对应处设有气囊腔挤压部,所述采血器上设有毛细孔(4),所述毛细孔(4)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吸样管(6),所述吸样管(6)从吸样管(6)底端到所述毛细孔(4)处的体积为一次采血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器包括前基板(1)、中基板(2)和后基板(3),所述中基板(2)上设有吸样槽和气囊槽,所述吸样槽和所述气囊槽均为前后贯通的槽,所述前基板(1)和所述后基板(3)分别与所述中基板(2)的前表面、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基板(1)和所述后基板(3)封堵所述吸样槽、所述气囊槽的前侧和后侧,形成所述吸样管(6)和气囊腔(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样管(6)的横截面面积为0.04平方毫米-9平方毫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王纲王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博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