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01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5
爬行害虫捕获装置(1)具有粘着片(3)的一端部(3a)与爬行用片(4)的一端部(4a)相连而构成的连接部(5),粘着片(3)的另一端部(3b)与爬行用片(4)的另一端部(4b)彼此相分离。在粘着片(3)与爬行用片(4)之间形成有收容爬行害虫B的空间部(10),并且,在粘着片(3)的另一端部(3b)与爬行用片(4)的另一端部(4b)之间形成有爬行害虫B能够侵入空间部(10)的侵入口(11)。爬行害虫捕获装置(1)具有粘着片(3)与爬行用片(4)之间的距离(H)从侵入口(11)朝着连接部(5)逐渐减小的锥形状。(5)逐渐减小的锥形状。(5)逐渐减小的锥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爬行害虫捕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粘着面捕获臭虫等爬行害虫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虫是一种以前也被称为地板虱的吸血昆虫。近年来,具有抗药性的臭虫增多,也危害着住宿设置、家庭。
[0003]臭虫的驱除,通常采用由专业驱虫企业使用强效药剂驱除或用热水处理产生臭虫的家具类进行驱除等方法,但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
[0004]因此,提出了捕获臭虫的装置。例如,提出如下捕获装置:具有波状板状体和粘着体,所述波状板状体被加工成波状,所述粘着体具有粘着面且粘着面朝着波状板状体侧粘结于波状板状体的波状凸部;在粘着体的粘着面与波状板状体的波状凸部之间设置有臭虫侵入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提出如下捕获装置:包括引诱剂、退避部以及开口部,所述引诱剂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退避部设置于壳体上,具有臭虫能够爬行的通路;所述开口部与退避部相邻设置,形成于壳体的至少一个壁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另外,爬行害虫还包括蚂蚁、蟑螂、蜱螨、蜈蚣、千足虫等叮咬人体而造成伤害的害虫,而且对于作为对人体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会带来不舒适性的使人不舒适的害虫的爬行害虫也提出了各种防除方法、捕获装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6449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公表专利公报特表2013-544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这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臭虫捕获装置是使臭虫的足粘着于粘着面进行捕获的装置,但臭虫的足与粘着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在粘着力不足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捕获臭虫的问题。而且,臭虫有规避进入有粘性的面的习性,因此存在难以捕获臭虫的问题。
[0010]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臭虫捕获装置使用引诱剂,但臭虫落入陷阱的概率较低,因此难以捕获臭虫。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捕获包括臭虫在内的爬行害虫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
[0012]-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专心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优选方式。
[0014][1]一种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片、粘着片以及爬行用片,所述粘着片设置于所述上部片上,与爬行害虫的背面接触,所述爬行用片与所述粘着片相向而设,供所述爬行害虫爬行,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相连而构成连接
部,并且,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在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爬行害虫的空间部,并且,在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爬行害虫能够侵入所述空间部的侵入口,所述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具有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侵入口朝着所述连接部逐渐减小的锥形状。
[0015][2]根据上述[1]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爬行用片的长度设为L、将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H1的情况下,tanθ=H1/L的值为0.01≤tanθ≤0.25。
[0016][3]一种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片、粘着片以及爬行用片,所述粘着片设置于所述上部片上,与爬行害虫的背面接触,所述爬行用片与所述粘着片相向而设,供所述爬行害虫爬行,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并且,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在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爬行害虫的空间部,并且,在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爬行害虫能够侵入所述空间部的侵入口,该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具有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侵入口朝着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和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逐渐减小的锥形状。
[0017][4]根据上述[3]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爬行用片的长度设为L、将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H1、将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H2的情况下,tanθ=(H
1-H2)/L的值为0.01≤tanθ≤0.25。
[0018][5]根据上述[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5mm。
[0019][6]根据上述[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片具有遮光性。
[0020][7]根据上述[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片具有透光性。
[0021][8]根据上述[7]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片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遮光部件。
[0022][9]根据上述[8]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片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遮光性从该上部片的所述侵入口侧朝着所述连接部侧变强的所述遮光部件。
[0023][10]根据上述[8]或[9]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既能够安装在所述上部片的外表面上,也能够从所述上部片的外表面上取下来。
[0024][11]根据上述[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爬行用片的与所述粘着片相反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其它粘着片。
[0025][12]根据上述[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片和所述爬行用片中的至少一者含有引诱剂。
[0026][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为从由辛烯醛、己烯醛、己酮、乳酸、二甲基二硫醚以及二甲基三硫醚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0027][14]根据上述[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
行害虫是臭虫。
[002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大爬行害虫和与该爬行害虫的背面接触的粘着片的粘着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可靠地捕获爬行害虫。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的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
[0032]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的剖视图;
[0033]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0036]<爬行害虫捕获装置>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片、粘着片以及爬行用片,所述粘着片设置于所述上部片上,与爬行害虫的背面接触,所述爬行用片与所述粘着片相向而设,供所述爬行害虫爬行;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相连而构成连接部,并且,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在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爬行害虫的空间部,并且,在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爬行害虫能够侵入所述空间部的侵入口;该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具有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侵入口朝着所述连接部逐渐减小的锥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爬行用片的长度设为L、将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H1的情况下,tanθ=H1/L的值为0.01≤tanθ≤0.25。3.一种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片、粘着片以及爬行用片,所述粘着片设置于所述上部片上,与爬行害虫的背面接触,所述爬行用片与所述粘着片相向而设,供所述爬行害虫爬行;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并且,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彼此相分离;在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爬行害虫的空间部,并且,在所述粘着片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爬行用片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爬行害虫能够侵入所述空间部的侵入口;该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具有所述粘着片与所述爬行用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侵入口朝着所述粘着片的一端部和所述爬行用片的一端部逐渐减小的锥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行害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爬行用片的长度设为L、将所述粘着片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庭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可乐丽贸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