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9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荷载箱中的可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液压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包括缸体和活塞,缸体底部开口,在缸体内围绕其圆周设置有环形悬臂柱,环形悬臂柱靠近缸体底部,在缸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液口、出液口;活塞呈T形;千斤顶内部圆形封闭式缸体与活塞之间的腔体,构造为内反力架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在液压加载施工的同时,同步实现自校。2、可以显著提升被检测桩的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3、在注浆时,无论活塞处于任意位置,均可以通过槽口把上下腔全部注满。4、可以实现缸内排液注浆。5、进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进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进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荷载箱中的可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液压千斤顶及其自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液压千斤顶》(JJG 621)的要求,荷载箱中的液压千斤顶本体,需要经过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但是目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框架式检定设备进行检定,框架式检定设备体积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荷载箱中的液压千斤顶加载施力的同时,可实现同步自校,而不需要使用框架式检定设备进行检定的,具有内反力架体系的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包括缸体和活塞,缸体底部开口,在缸体内围绕其圆周设置有环形悬臂柱,环形悬臂柱靠近缸体底部,在缸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液口、出液口;活塞呈T形,包括同轴的盖帽和柱体,盖帽固定在柱体的顶部,在盖帽上开设有槽口,用于贯通缸体内的上下空间,柱体与环形悬臂柱内径适配;液压加载时,盖帽限位在环形悬臂柱上方,环形悬臂柱作为活塞运动到缸体下部时盖帽的承托部,起到限位作用;千斤顶内部圆形封闭式缸体与活塞之间的腔体,构造为内反力架体系。
[0005]优选的,进液口、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
[0006]优选的,进液口位于缸体上部,出液口位于环形悬臂柱上方。
[0007]优选的,槽口开设在盖帽的边缘。
[0008]优选的,环形悬臂柱的底部与缸体底部平齐。
[0009]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千斤顶的自校结构,所述自校结构包括上所述的千斤顶,还包括压力检定仪表、加压泵和数字压力表,加压泵和数字压力表通过进液管与液压千斤顶的进液口连通,压力检定仪表通过出液管与液压千斤顶的出液口连通。
[0010]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千斤顶的自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开启加压泵,设定数字压力表的输入压力值T0,开始注液;
[0012](2)活塞发生位移,直至加压注液完成;记录活塞行程位移量L;
[0013](3)注液完成后,开始充气排液;气体自上而下填充入缸体,挤压液体从出液口排出直至不再出液;此次排出的液体总量为V1,压力检定仪表的读数为P1;
[0014](4)再次注液排气,直至出液口出液;
[0015](5)再次充气排液,挤压液体从出液口排出直至不再出液;此次排出的液体总量为V2,压力检定仪表的读数为P2;
[0016](6)重复步骤(4)、步骤(5)两次,排出的液体总量分别为V3、V4,压力检定仪表的读数分别为P3、P4;
[0017](7)计算第2-4次排出液体总量的平均值得到注入缸内的液体的总量V;计算第2-4次注液后的压力检定仪表读数平均值得到压力检定仪表读数P;
[0018](8)计算活塞的有效受力截面积S=V/L;
[0019](9)计算产生的推力总和T=P
×
(n
×
S),该值为校准压力值;
[0020](10)对比校准压力值T和输入压力值T0,完成对液压千斤顶的自校。
[0021]原理:一个荷载箱中,有一个或多个单元圆形封闭式液压千斤顶通过进出液管串联而成。千斤顶内部圆形封闭式缸体与活塞之间的腔体,正好构造为内反力架体系,当塞帽作为反力架圆形下盖梁落在环形悬臂柱上时,构成了与缸体顶部反力架圆形上盖梁的反力梁。在加压泵设定输入压力值T0后,液体从进液口注入,活塞发生位移;由于活塞上带有槽口,液体从槽口穿过,注满上腔、下腔;此刻,出液口与进液口处的压力相同,压力检定仪表的读数反映出出液口的压力;对比出液口的压力值T和在加压泵设定的输入压力值T0,完成对单元圆形封闭式液压千斤顶的自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3]1、能够在液压加载施工的同时,同步实现自校,不再需要使用大型的框架式检定或校准设备。
[0024]2、桩基工程在受检之后,通过对缸内上下腔体空间部分有效注浆,可以显著提升被检测桩的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
[0025]3、塞帽及槽口的设计,将进出液口之间因活塞而隔成的两个空间串联一体,在加压完成后,进出液口的压力值必然一致。同时,在注浆时,无论活塞处于任意位置,均可以通过槽口把上下腔全部注满,做到活塞无限程的注浆。
[0026]4、采用双管设计,可以实现缸内排液注浆,从而避免单管荷载箱在试验后荷载箱体的缸体与活塞之间充满永不凝固的液体,出现工程桩在竖向受压状态下挤出液体产生位移的情况;解决了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后,因施力加载的液体无法排出而导致的断桩问题,通过注浆加固荷载箱而使被加固的荷载箱与工程桩形成连续承载上部荷载的整体,所注浆液后期强度不低于混凝土桩身设计强度要求,保证基桩桩身强度及完整性。
[0027]5、进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进液口在缸体上端、出液口在缸体中端,可以在注浆时将缸体内的液体排尽,从而避免了传统双管荷载箱未将出液口标高之下的液体排尽而导致注入的浆体被稀释,降低了浆液的浓度,满足不了加固要求。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活塞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加压和注浆过程中,液压千斤顶内部液体分布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在自校过程中的状态图;
[0033]图1-2中,1、单元圆形封闭式千斤顶;6、反力架圆形上盖梁;7、反力架环形壁柱;8、反力架环形悬臂柱;9、活塞;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多槽塞帽;13、槽口;14、上腔;15、下腔;
[0034]图3-4中,1、单元圆形封闭式千斤顶;2、加压泵和数字压力表;3、进液管;4、出液管;5、压力检定仪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数字标识及相同的名称,例如:单元圆形封闭式千斤顶1;方位词“上”、“下”、“顶”、“底”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用于荷载箱中,且作为荷载箱中的单元圆形封闭式千斤顶1,如图1-2所示,由反力架圆形上盖梁6、反力架环形壁柱7、反力架环形悬臂柱8、活塞9组成,其中,反力架圆形上盖梁6、反力架环形壁柱7组成底部开口的缸体,反力架圆形上盖梁6作为缸体的顶部,反力架环形壁柱7作为缸体的侧壁,在反力架环形壁柱7上开设进液口10、出液口11,进液口10在反力架圆形上盖梁6的下方,出液口11在反力架环形悬臂柱8上方,进液口与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包括缸体和活塞,其特征在于:缸体底部开口,在缸体内围绕其圆周设置有环形悬臂柱,环形悬臂柱靠近缸体底部,在缸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液口、出液口;活塞呈T形,包括同轴的盖帽和柱体,盖帽固定在柱体的顶部,在盖帽上开设有槽口,用于贯通缸体内的上下空间,柱体与环形悬臂柱内径适配;液压加载时,盖帽限位在环形悬臂柱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进液口、出液口不在同一标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加载施力同步自校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崑钱勇陈丙水陈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