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293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3
提供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溶胀得以抑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装饰薄膜、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有: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第1层,其包含选自由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氨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和第2层,其包含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以及基于选自由乙烯基醚、乙烯基酯、烯丙基醚及烯丙基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非氟单体的单元,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比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超过0度且为50度以下。且为50度以下。且为50度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汽车用内外饰部件等领域中使用的三维成形品的表面,有时出于外观性的赋予、表面的保护的目的而实施基于装饰薄膜的装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饰薄膜,其在包含聚氯乙烯的层上配置氟树脂层。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8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作为构成氟树脂层的材料,已知有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的各种含氟聚合物。
[0008]本专利技术人等参考专利文献1,在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上配置包含规定的含氟聚合物的层,结果发现,有时增塑剂转移到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从而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发生溶胀。
[0009]因此,在基材薄膜与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之间插入其他层来防止增塑剂的转移,结果有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差。
[0010]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溶胀得以抑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装饰薄膜。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课题还在于提供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问题。
[0014](1)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有:
[0015]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
[0016]第1层,其包含选自由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及聚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和
[0017]第2层,其包含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以及基于选自由乙烯基醚、乙烯基酯、烯丙基醚及烯丙基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非氟单体的单元,
[0018]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比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超过0度且为50度以下。
[0019](2)根据(1)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包含有机硅系表面调节剂或氟系表
面调节剂。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10度以上。
[002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30度以下。
[002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含氟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
[0023](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基材薄膜包含选自由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ABS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0024](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相对于前述基材薄膜的总质量,前述增塑剂的含量为0.5~30质量%。
[0025](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增塑剂为:包含选自由苯二甲酸酯、己二酸酯、磷酸酯、及偏苯三酸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增塑剂。
[0026](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用于对汽车外饰部件或汽车内饰部件中所用的三维成形品进行装饰。
[0027](10)一种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层叠于前述基材薄膜上的、水接触角为60~100度的第1层的表面上涂布表面张力为10~40mN/m的组合物而形成第2层,得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
[0028](11)根据(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组合物包含: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含氟聚合物及固化剂,固化剂具有的交联性基团的摩尔数相对于前述含氟聚合物具有的交联性基团的摩尔数之比为0.05~2.0。
[0029](12)根据(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50,000。
[0030](13)一种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减压下对前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和三维成形品的被装饰面进行压接,得到在最表面具有前述第2层的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
[003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溶胀得以抑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装饰薄膜。
[0033]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装饰薄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中的用语的含义如下。
[0036](甲基)丙烯酸酯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同样地,(甲基)丙烯酸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总称,(甲基)丙烯酰胺为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的总称。另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是指包含以基于(甲基)丙烯酸酯的单元为主的聚合物的树脂。
[0037]单元为单体进行聚合而直接形成的、基于上述单体1分子的原子团和对上述原子团的一部分进行化学转换而得到的原子团的总称。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法对聚合物进行分析,求出各个单元相对于聚合物所包含的全部单元的含量(摩尔%)。
[0038]酸值和羟值分别为依据JIS K0070-3(1992)的方法测定的值。
[003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测定的聚合物的中间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也称为Tg。
[0040]软化温度为依据JIS K7196(1991)的方法测定的值。
[0041]数均分子量及重均分子量是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质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值。数均分子量也称为Mn,重均分子量也称为Mw。
[0042]装饰薄膜的厚度为使用涡电流式膜厚计测定的值。作为涡电流式膜厚计,例如,可以使用SANKO ELECTRONIC LABORATORY CO.,LTD.制EDY-5000等。装饰薄膜中的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通过具备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对装饰薄膜的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各层的厚度的比和装饰薄膜的厚度来算出。
[0043]总透光率为依据JIS K7361-1:1997利用D光源测定的值。
[0044]组合物的表面张力为通过du Nouy法(吊环法)得到的值。
[0045]对于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质量,在组合物包含溶剂的情况下,为从组合物中去除溶剂后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除溶剂以外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成分,即使其性状为液体状,也视为固体成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质量,以将组合物1g在130℃下加热20分钟后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有: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第1层,其包含选自由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及聚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和第2层,其包含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以及基于选自由乙烯基醚、乙烯基酯、烯丙基醚及烯丙基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非氟单体的单元,所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比所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所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所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超过0度且为50度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所述第2层包含有机硅系表面调节剂或氟系表面调节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所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所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10度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所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所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30度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所述含氟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所述基材薄膜包含选自由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ABS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成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知修平由上刊斋藤俊吉田敬松田祥弥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