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65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包括推板和与推板连接的推柄,所述推柄下滑动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一侧开有出气孔,所述推柄上还可拆卸连接有均位于推板正下方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的容积是第二注射器容积的10倍,所述第一注射器的乳突和第二注射器的乳突上共同连接有“Y”字形的连接管。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克服了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过程中耗材费用高的问题,可用于患者创面的治疗。于患者创面的治疗。于患者创面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根据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高。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血小板激活后释放出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协同作用,促进局部修复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具有强化组织再生、修复能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溃疡和放疗后皮肤坏死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方面显现出更好治疗效果,并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0003]市面上现有制作PRP的专用设备费用高昂,对于需要多次制作PRP的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难以承受,从而限制了PRP的临床推广和使用。鉴于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实用、费用低廉的凝胶敷料的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以解决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过程中耗材费用高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包括推板和与推板连接的推柄,所述推柄下滑动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一侧开有出气孔,所述推柄上还可拆卸连接有均位于推板正下方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的容积是第二注射器容积的10倍,所述第一注射器的乳突和第二注射器的乳突上共同连接有“Y”字形的连接管。/>[0006]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使用本装置时,将预先离心、分离好的PRP和预先配置好的凝血酶-钙剂溶液以10:1的比例分别抽吸装入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中,然后将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安装在推板上,此时推动推板使得推板与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柄和第二注射器的活塞柄同时相抵,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仅需将连接管的自由端对准患者的创面,然后推动推板即可将第一注射器内的药物和第二注射器内的药物以固定的比例注射至患者的创面处,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卡座,每个所述卡座内均穿设有直径略小于第一注射器或第二注射器外径的卡孔。通过卡孔可将第一注射器或第二注射器固定在推柄上,安装拆卸便利。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推板上穿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推板螺纹连接,每根所述螺纹杆均位于在卡孔的正上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设有凹槽。
[0010]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内吸入比例适当的药物溶液后,借助
螺纹杆可使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柄和第二注射器的活塞柄同时与推板连为一体,使得推板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同步运动,从而保持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中药物配比的准确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并且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柄和第二注射器的活塞柄分别放置在对应螺纹杆的凹槽内,增强了推注过程的稳定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贴近临床;
[0013]2、本方案所需耗材少,经济实惠,便于推广;
[0014]3、本方案能极大减轻病人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国家的社保支出;
[0015]4、本方案能够降低科室耗材比;
[0016]5、本方案中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体积比即为10:1,在医护人员推注时不用去记忆两个注射器内各添加了多少量,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借助螺纹杆可直接对抽吸的药液进行推注,不用特意进行排气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中第一注射器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推板1、推柄2、螺纹杆3、第一注射器4、第二注射器5、套筒6、卡座7、连接管8。
[0021]实施例1
[0022]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包括推板1和与推板1一体成型的推柄2,推板1上穿设有两个螺纹杆3,螺纹杆3与推板1螺纹连接,螺纹杆3的底部开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内径封闭大于第一注射器4活塞柄的端部和第二注射器5活塞柄的端部;推柄2上滑动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6,套筒6的底部开有出气孔;套筒6的上部还对称粘附有两个由橡胶制成的卡座7,每个卡座7的一侧均开有位于螺纹杆3正下方的卡孔,位于推柄2左侧的卡座7上卡孔处的尺寸略小于第一注射器4针筒的外径,位于推柄2右侧的卡座7上卡孔处的尺寸略小于第二注射器5针筒的外径。左侧卡座7的卡孔内卡接有第一注射器4,以及右侧卡座7的卡孔内卡接有第二注射器5,第一注射器4采用常规的10ml注射器,第二注射器5采用常规的1ml注射器,第一注射器4的乳突和第二注射器5的乳突上共同连接有“Y”字形的连接管8,连接管8采用软管,便于根据创面的腔隙或窦道来裁剪连接管8的长度,使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确保了凝胶充分填充到创面底部,连接管8上分叉的两段支管长度相同。
[002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前,首先将两个螺纹杆3旋入推板1上,再将预先离心、分离好的PRP抽吸装入第一注射器4内,并将预先配置好的凝血酶-钙剂溶液抽吸装入第二注射器5内,此时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5内药物的体积比为10:1,然后将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5分别借助开口卡合在卡座7上,再将连接管8上分叉的两端分别包覆在第
一注射器4的乳突和第二注射器5的乳突上,且连接管8接入乳突的长度均相同;当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5被卡座7固定后,转动螺纹杆3使其底部的凹槽分别与第一注射器4的活塞柄顶部、第一注射器4的活塞柄顶部相抵。在医护人员进行注射时,仅需医护人员单手夹住推柄2并推动推板1,此时另一支手将连接管8的自由端朝向患者的创面即可。
[0024]由于第一注射器4的活塞柄与第二注射器5的活塞柄均与螺纹杆3相抵,而螺纹杆3与推板1连为一体,因此在医护人员推动推板1时,利用螺纹杆3可同时带动第一注射器4的活塞柄与第二注射器5的活塞柄移动,使得第一注射器4内的药物和第二注射器5内的药物始终保持固定的体积比,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8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且连接管8的下端出口设有楔面,借助楔面便于将连接管8伸入创面的腔隙或窦道中。
[0027]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板和与推板连接的推柄,所述推柄下滑动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一侧开有出气孔,所述推柄上还可拆卸连接有均位于推板正下方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的容积是第二注射器容积的10倍,所述第一注射器的乳突和第二注射器的乳突上共同连接有“Y”字形的连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面或窦道凝胶敷料注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冉兴无陈大伟高赟黄慧袁丽王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