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风叶、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61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流风叶、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混流风叶包括:轮毂;多个混流叶片,多个混流叶片沿轮毂的周向布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混流叶片之间形成导流间隙,导流间隙具有周向出风口,以使进入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混流叶片的离心作用下沿轮毂的径向由周向出风口流出;整流叶片,设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整流叶片与混流叶片间隔设置,沿轮毂的轴线延伸方向整流叶片的长度小于混流叶片的长度,整流叶片的一端延伸至轮毂的端部,以通过整流叶片对混流叶片处的气流进行整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叶的混流叶片之间出现涡流现象的技术问题。象的技术问题。象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流风叶、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流风叶、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叶一般包括轮毂和混流叶片,混流叶片设置在轮毂上。一般通过控制风叶叶片的数量来控制运行噪音问题,但是当风叶叶片较少时,风叶做功小,会影响出风风量,且风叶叶片的距离大时,叶片之间的气流会产生涡流,涡流会带来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流风叶、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叶的混流叶片之间出现涡流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流风叶,包括:轮毂;多个混流叶片,多个混流叶片沿轮毂的周向布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混流叶片之间形成导流间隙,导流间隙具有周向出风口,以使进入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混流叶片的离心作用下沿轮毂的径向由周向出风口流出;整流叶片,设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整流叶片与混流叶片间隔设置,沿轮毂的轴线延伸方向整流叶片的长度小于混流叶片的长度,整流叶片的一端延伸至轮毂的端部,以通过整流叶片对混流叶片处的气流进行整流。
[0005]进一步地,轮毂为圆锥台结构,混流叶片的第一端与轮毂的大径端连接,混流叶片的第二端与轮毂的小径端连接;轮毂的大径端的外周圆的半径为R1,混流叶片的第一端的宽度为b1,其中,b1≥R1。
[0006]进一步地,沿轮毂的轴线延伸方向,混流叶片的长度为h1,整流叶片的长度为h2,0.25≤h2/h1≤0.75。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混流风叶,混流风叶为上述提供的混流风叶;风道壳体,混流风叶设置在风道壳体内。
[0008]进一步地,风道壳体包括导流部和风叶容置部,导流部和风叶容置部连接设置,风叶容置部用于容纳混流风叶,导流部用于对混流风叶的气流进行导向;风叶容置部的内壁面由母线为第一弧线的线段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形成。
[0009]进一步地,风叶容置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导流部连接,沿第一连接端至开口端的方向,第一弧线与第一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过渡段和缩口段,过渡段的一端与风叶容置部连接,过渡段的另一端与缩口段连接,缩口段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一连接端的横截面积,以在混流风叶的作用下在缩口段形成负压区,并在负压区的作用下使气流由导流部流入风叶容置部。
[0011]进一步地,缩口段为圆柱筒,以在混流风叶的作用下在圆柱筒内形成负压区。
[0012]进一步地,由风叶容置部至导流部的方向上,过渡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地,导流部的内壁面由母线为第二弧线的线段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形成,以在导流部的作用下使气流由风叶容置部流入导流部。
[0014]进一步地,导流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流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用于与风叶容置部连接,沿第二连接端至导流端的方向,第二弧线与第二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5]进一步地,风道壳体的内壁为鼓形结构,以在鼓形结构的作用下使气流由风叶容置部流入导向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为上述提供的风道结构。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周向出风口能够增大出风范围,通过使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离心作用下沿轮毂的径向由周向出风口流出,这样能够提高混流风叶的离心效果。同时,通过增设整流叶片,并使整流叶片的一端延伸至轮毂的端部,这样能够便于整流叶片对混流叶片处的气流进行整流,减少了涡流现象的出现,进而减小了涡流带来的噪音。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叶的混流叶片之间会出现涡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结构的主视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提供的风道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混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整流叶片的混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混流风叶;11、轮毂;12、混流叶片;13、整流叶片;14、周向出风口;20、风道壳体;21、导流部;211、过渡段;212、缩口段;22、风叶容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流风叶10,该混流风叶10包括:轮毂11、多个混流叶片12和整流叶片13。多个混流叶片12沿轮毂11的周向布置在轮毂11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混流叶片12之间形成导流间隙,导流间隙具有周向出风口14,以使进入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混流叶片12的离心作用下沿轮毂11的径向由周向出风口14流出。整流叶片13设置在轮毂11的外周面上,整流叶片13与混流叶片12间隔设置,沿轮毂11的轴线延伸方向整流叶片13的长度小于混流叶片12的长度,整流叶片13的一端延伸至轮毂11的端
部,以通过整流叶片13对混流叶片12处的气流进行整流。
[0029]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混流风叶10,通过增加周向出风口14能够增大出风范围,通过使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离心作用下沿轮毂11的径向由周向出风口14流出,这样能够提高混流风叶10的离心效果。同时,通过增设整流叶片13,并使整流叶片13的一端延伸至轮毂11的端部,这样能够便于整流叶片13对混流叶片12处的气流进行整流,减少了涡流现象的出现,进而减小了涡流带来的噪音。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混流风叶10,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叶10的混流叶片12之间会出现涡流的技术问题。
[0030]具体的,轮毂11为圆锥台结构,混流叶片12的第一端与轮毂11的大径端连接,混流叶片12的第二端与轮毂11的小径端连接;轮毂11的大径端的外周圆的半径为R1,混流叶片12的第一端的宽度为b1,其中,b1≥R1。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增加混流叶片12第一端的宽度,能够便于在混流叶片12靠近轮毂11的位置形成负压区,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混流风叶10的离心效果。
[003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混流叶片12的第一端的宽度为b1,混流叶片12的第二端的宽度为b2,b2>b1。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1);多个混流叶片(12),多个所述混流叶片(12)沿所述轮毂(11)的周向布置在所述轮毂(11)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混流叶片(12)之间形成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具有周向出风口,以使进入所述导流间隙的至少部分气流在所述混流叶片(12)的离心作用下沿所述轮毂(11)的径向由所述周向出风口流出;整流叶片(13),设置在所述轮毂(11)的外周面上,所述整流叶片(13)与所述混流叶片(12)间隔设置,沿所述轮毂(11)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整流叶片(13)的长度小于所述混流叶片(12)的长度,所述整流叶片(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轮毂(11)的端部,以通过所述整流叶片(13)对所述混流叶片(12)处的气流进行整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1)为圆锥台结构,所述混流叶片(12)的第一端与所述轮毂(11)的大径端连接,所述混流叶片(12)的第二端与所述轮毂(11)的小径端连接;所述轮毂(11)的大径端的外周圆的半径为R1,所述混流叶片(12)的第一端的宽度为b1,其中,b1≥R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毂(11)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混流叶片(12)的长度为h1,所述整流叶片(13)的长度为h2,0.25≤h2/h1≤0.75。4.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流风叶(10),所述混流风叶(10)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叶;风道壳体(20),所述混流风叶(10)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20)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0)包括导流部(21)和风叶容置部(22),所述导流部(21)和所述风叶容置部(22)连接设置,所述风叶容置部(22)用于容纳所述混流风叶(10),所述导流部(21)用于对所述混流风叶(10)的气流进行导向;所述风叶容置部(22)的内壁面由母线为第一弧线的线段绕第一旋转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陈诚何振健王千千戴志炜吴晓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