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37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包括壳体、支撑轴、底座、传动和执行机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所述壳体夹持楔形镜片,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并通过球形万向头和所述基座翻转部、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和执行机构将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成本较低的目的。时达到成本较低的目的。时达到成本较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后视镜是各种机动车常用的一种车内附件,它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市场上一般有三种内后视镜:基于楔形镜片的手动机械防眩内后视镜、基于EC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HDR高清摄像头全液晶显示内后视镜。
[0003]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手动机械防眩内后视镜,功能实用价格便宜,其核心部件就是那块楔形镜片。但是手动调节正常显示和防眩两个状态并不会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传动和执行机构,用于具有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中,将手动调节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成本较低。使得该后视镜的性价比能够在低端车进行标配,完全符合产品推陈出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其设有传动和执行机构将手动调节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成本较低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包括壳体、支撑轴、底座、传动和执行机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所述壳体夹持楔形镜片,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并通过球形万向头和所述基座翻转部、所述底座连接;
[0008]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
[0009]进一步的,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具有第一反射位和第二反射位,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以使得楔形镜片处于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第一反射位为正常显示位置,第二反射位为防眩显示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部设有驱动轴、套接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曲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齿轮系设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翻转部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曲轴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曲轴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上设有堵转壁,所述限位块跟随所述
曲轴转动,当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堵转壁时,所述曲轴停止转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翻转部设有连接轴,所述壳体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活动地夹持所述连接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基座翻转部的背部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活动地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球形万向头包括连接头、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和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当所述定位块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时,所述连杆未伸入所述定位孔中。
[0017]进一步的,当所述定位块不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时,所述连杆部分伸入所述定位孔中。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包括壳体、支撑轴、底座、传动和执行机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所述壳体夹持楔形镜片,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并通过球形万向头和所述基座翻转部、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和执行机构将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成本较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楔形镜片6表面反射光(高反射率)和底面反射光(低反射率)有固定的夹角(等于楔形镜片6二面的夹角)。翻转楔形镜片6的角度,能让低反射率光线和高反射率光线不同时进入使用者视角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可以根据镜片反射光线对人眼刺激程度来
调整镜子的反射视角,以避免强反射光照射使用者眼睛而达到防眩目的。
[0027]内后视镜通常同时具备工作角度微调和粗调来配合使用。由于使用者身高和座椅位置不同,需要对内后视镜视角角度做粗调,这时需要使用者手动扭动镜子(楔形镜片6与镜子壳体1是紧固相连,镜子壳体1和镜子支架之间通过支撑轴2及球形万向头4进行连接,镜子支架紧固在汽车玻璃上),通过镜子支架的球形万向头4调整镜子到最佳视角位置(360度方向可调)。
[0028]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将内后视镜的微调从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
[0029]请参考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包括壳体1、支撑轴2、底座3、传动和执行机构5,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10,所述壳体1夹持楔形镜片6,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4并通过球形万向头4和所述基座翻转部10、所述底座3连接;
[0030]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5包括驱动部50、齿轮系51、曲轴52,所述驱动部50和所述曲轴52之间通过齿轮系5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50驱动所述曲轴5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10相对于壳体1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6的反射角度。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3是固定在汽车玻璃上的,所述驱动部50驱动所述曲轴5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10相对于壳体1翻转,所述基座翻转部10存在一个转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所述壳体1相对于球形万向头4或所述支撑轴2进行翻转也就是所述壳体1上的楔形镜片6相对于球形万向头4或所述支撑轴2进行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6的反射角度。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和执行机构5将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包括壳体、支撑轴、底座,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所述壳体夹持楔形镜片,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并通过球形万向头和所述基座翻转部、所述底座连接;传动和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具有第一反射位和第二反射位,所述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壳体翻转以使得楔形镜片处于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第一反射位为正常显示位置,第二反射位为防眩显示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和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部设有驱动轴、套接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曲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齿轮系设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翻转部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河伍谞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