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装置及应用该传动装置的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19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传动装置及应用该传动装置的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传动机构,主动锥形轮安装于主动轴上,从动锥形轮安装于从动轴上,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本体、设于传动本体一端的第一配合轮及设于传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配合轮,第一配合轮和第二配合轮均与传动本体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配合轮与主动锥形轮啮合配合,第二配合轮与从动锥形轮啮合,当主动锥形轮转动时,驱动第一配合轮转动,第一配合轮转动带动传动本体和第二配合轮同步转动,第二配合轮转动驱动从动锥形轮转动,从动锥形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将该传动装置应用于自行车上,有助于降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故障率。障率。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装置及应用该传动装置的自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传动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应用该传动装置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自行车踏板连接轴与后轮轴通过链条、链轮传动配合,该类型的自行车骑行时,容易出现如下故障或存在如下不足:
[0003]1、链条易脱离链轮,使得自行车故障率高。
[0004]2、链轮与链条传动配合噪音大。
[0005]3、链轮与链条配合需要加润滑油进行润滑,添加润滑油容易污染其他部件,不添加润滑油容易出现链条断裂、噪声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及应用该传动装置的自行车,通过改变传动装置的结构,达到降噪、低故障率的功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传动机构,所述主动锥形轮安装于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锥形轮安装于从动轴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本体、设于传动本体一端的第一配合轮及设于传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配合轮,所述第一配合轮和第二配合轮均与传动本体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配合轮与主动锥形轮啮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轮与从动锥形轮啮合。
[0009]基于上述,当主动锥形轮转动时,驱动第一配合轮转动,第一配合轮转动带动传动本体和第二配合轮同步转动,第二配合轮转动驱动从动锥形轮转动,从动锥形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将该传动装置应用于自行车上,有助于降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故障率。
[0010]为更好的实现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第一配合轮及第二配合轮均为聚氨酯PU轮。
[0011]优选地,所述传动本体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固定外套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配合轮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轮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传动本体还包括外套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轴向推动单元,所述第一轴向推动单元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及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套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传动轴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压簧套设于第一传动轴上,且第一压簧的一端抵触在第一轴承座上,第一压簧的另一端抵触在第一配合轮上,其中,初装时,所述第一压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在与第一配合轮的配合端的外壁轴向上开设有第一滑
槽,所述第一配合轮具有与第一传动轴配合的轴套,所述轴套径向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旋入与第一滑槽轴向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
[0014]优选地,所述传动本体还包括外套于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轴向推动单元,所述第二轴向推动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及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套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传动轴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压簧套设于第二传动轴上,且第二压簧的一端抵触在第二轴承座上,第二压簧的另一端抵触在第二配合轮上,其中,初装时,所述第二压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轴在与第二配合轮的配合端的外壁轴向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配合轮具有与第二传动轴配合的轴套,所述轴套径向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旋入与第二滑槽轴向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0016]一种应用上述传动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自行车车体具有踏板连接轴和后轮轴,所述主动锥形轮固定套设于踏板连接轴上,所述从动锥形轮固定套设于后轮轴上,所述主动锥形轮和第二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均固定在自行车车体上。
[0017]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的一侧端可转动外套于踏板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板的另一侧端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板的一侧端可转动外套于后轮轴上,所述第二连板的另一侧端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二轴承座连接。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配合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第一配合轮3、第一滑块31、第二配合轮4、第一传动轴5、第一滑槽51、联轴器6、第二传动轴7、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9、第一压簧10、第二轴承座11、第二压簧12、自行车车体13、踏板连接轴14、后轮轴15、第一连板16、第二连板17、第一连接柱18、第二连接柱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和
传动机构。
[0027]主动锥形轮1安装于主动轴上,从动锥形轮2安装于从动轴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本体、设于传动本体一端的第一配合轮3及设于传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配合轮4,第一配合轮3和第二配合轮4均与传动本体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配合轮3与主动锥形轮1啮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轮4与从动锥形轮2啮合。
[0028]基于上述,当主动锥形轮1转动时,驱动第一配合轮3转动,第一配合轮3转动带动传动本体和第二配合轮4同步转动,第二配合轮4转动驱动从动锥形轮2转动,从动锥形轮2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将该传动装置应用于自行车上,有助于降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故障率。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第一配合轮3及第二配合轮4均为聚氨酯PU轮,其中,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为大尺径轮,第一配合轮3和第二配合轮4为小尺径轮,采用聚氨酯制作的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第一配合轮3及第二配合轮4有助于降低传动装置的重量,降低传动噪声,而且无需添加润滑油,有助于降低传动装置的成本,提高便利性。
[0030]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本体包括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7及联轴器6,所述联轴器6的两端分别固定外套于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7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轴5的另一端与第一配合轮3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轮4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本体还包括外套于第一传动轴5上的第一轴向推动单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和传动机构,所述主动锥形轮(1)安装于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锥形轮(2)安装于从动轴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本体、设于传动本体一端的第一配合轮(3)及设于传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配合轮(4),所述第一配合轮(3)和第二配合轮(4)均与传动本体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配合轮(3)与主动锥形轮(1)啮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轮(4)与从动锥形轮(2)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形轮(1)、从动锥形轮(2)、第一配合轮(3)及第二配合轮(4)均为聚氨酯PU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本体包括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7)及联轴器(6),所述联轴器(6)的两端分别固定外套于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7)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轴(5)的另一端与第一配合轮(3)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轮(4)以可相对轴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本体还包括外套于第一传动轴(5)上的第一轴向推动单元,所述第一轴向推动单元包括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9)及第一压簧(10),所述第一轴承座(8)固套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与第一传动轴(5)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压簧(10)套设于第一传动轴(5)上,且第一压簧(10)的一端抵触在第一轴承座(8)上,第一压簧(10)的另一端抵触在第一配合轮(3)上,其中,初装时,所述第一压簧(10)处于压缩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5)在与第一配合轮(3)的配合端的外壁轴向上开设有第一滑槽(51),所述第一配合轮(3)具有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郑林俊铭王泰兴张皓谢蕾杭韫苟腾龙于飞吴嘉慧王天天汪俊豪姚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雷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