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进武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1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其主要是由一匙勺及一匙柄所组成,其中该匙柄与匙勺衔接一端形成一段三角锥部,当以其匙勺舀出奶粉时,附着于匙柄上的奶粉顺由三角锥部的两斜壁上滑落奶粉罐内,在匙勺将其内奶粉倒置于奶瓶时,不会使匙柄表面仍附着奶粉而散落瓶外。(*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多数人都有过冲泡奶粉的经验,在目前已有的奶粉包装罐内亦多附有量匙,用以勺舀奶粉并计算用量,其结构概如图3所示,其主要是在一筒状圆弧底的匙勺20外侧端衔接一匙柄21,其中该匙柄21是呈一扁平状的长片体,以供使用者握持。但以上述量匙结构存在有使用不便的缺点,一般人使量匙勺舀奶粉,为确实计算其用量,每一勺均必须盛满,因而在勺舀奶粉时,使用者多半会习惯性将量匙往奶粉罐深处挖,务使奶粉得盛满于匙勺20内,然而在匙勺20挖入奶粉同时,该匙柄21亦进入,而该匙柄21因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当匙勺20舀起奶粉时,亦有相当数量的奶粉附着于匙柄21上(如图4所示),虽一般使用者将在匙勺20舀起后,以匙柄21平面敲击奶粉罐沿,以便于抖落其上附着的奶粉,但因匙柄21平面面积较大,其经抖动后,匙柄21表面的奶粉仍无法完全脱落,因此在匙勺20内奶粉倒入奶瓶时,匙柄21上的奶粉将散落于奶瓶外,此种现象不仅造成奶粉无谓的浪费,同时于冲泡后,又须清理瓶外、地面或桌面,造成使用上的极大不便。而造成此项不便的最主要原因即出在该量匙构造上。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其主要是在匙柄与匙勺的衔接一端形成一段三角-->锥部,其使得在匙勺舀出奶粉时,附着于匙柄上的奶粉由三角锥部的两斜壁滑回奶粉罐内,因而当匙勺将奶粉倒入奶瓶时,可避免奶粉散落瓶外。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其是由匙勺及匙柄所组成,该匙柄是衔接形成于匙勺外侧一端,其特征在于:该匙柄与匙勺衔接一端形成有一段三角锥部,该三角锥部截面是呈一上狭下宽的正锥状。本技术的优点主要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用匙勺舀出奶粉时,可使附着于匙柄上的奶粉由三角锥部的两斜壁滑回奶粉罐内,因而当匙勺将奶粉倒入奶瓶时,可避免奶粉散落瓶外。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为图1的A-A向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现有量匙的外观图。图4为用量匙的平面示意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份,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与习知量匙相同,其主要仍由匙勺10及匙柄11所组成,该匙柄11是衔接形成于匙勺10外侧一端,其中该匙柄11与匙勺10衔接一端形成有一段三角锥部12,三角锥部12外侧端的匙柄11部分仍呈扁平状,以便于使用者握持匙柄11;-->又如图2所示,该三角锥部12是呈一上狭下宽的正锥状形态,其特点在于匙柄11于该段区域易附着奶粉的表面面积仅止于三角锥部12顶端的棱线,换言之,匙柄11于三角锥部12可供附着奶粉的面积亦仅止于其顶端的棱线部份,藉由此项设计可大幅降低匙柄11的附着能力。由上述说明可明显看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至于其使用于奶粉舀量时的实际操作方式,如以下所述:实际上,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与现有量匙完全相同,使用者无须改变原来的使用习惯,仍是握持于匙柄11的扁平部份,并使匙勺10挖入包装罐内的奶粉,当匙勺10舀取奶粉时,匙柄11的三角锥部12亦同时与奶粉接触,但因该三角锥部12顶端棱线面甚微,极不容易使奶粉附着,因而其周遭的奶粉可轻易顺势由三角锥部12的两侧斜壁壁面滑落,在匙勺10舀起奶粉后,于三角锥部12的两侧斜壁上即使仍附着少许奶粉,仅须以其轻敲包装罐罐沿,即可使其上奶粉轻易且完全地经由三角锥部12的两侧斜壁上滑落罐内,因此在匙勺10将奶粉倒入奶瓶时,不会使奶粉散落于瓶外,从而不致造成使用时的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其主要是由匙勺及匙柄所组成,该匙柄是衔接形成于匙勺外侧一端,其特征在于:该匙柄与匙勺衔接一端形成有一段三角锥部,该三角锥部截面是呈一上狭下宽的正锥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奶粉匙,其主要是由匙勺及匙柄所组成,该匙柄是衔接形成于匙勺外侧一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廖进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