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205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所述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采用C/S、B/S、移动端相结合的构架设计且分为内外网服务,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包括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包括数据层、支撑层、功能层和用户层,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采样点生成、地理分析、专题制图和数据可视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水平和程度,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与管理系统。与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情信息智能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情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以卫星监测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土壤检测技术为依托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变化情况,实现灾变预警,降低极端天气、病虫灾害、土壤养分等问题对农作物减产的风险;依据对精确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农户制定相关种植问题的方案,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高效种植与农田管理。
[0003]时代变迁,传统农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今智慧农业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物联网在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检测等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将现代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农业,就是要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促使其转型升级。随着相关理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物联网必将成为“数字农业”建设中的决定力量,极大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水平和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水平和程度,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所述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采用C/S、B/S、移动端相结合的构架设计且分为内外网服务,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包括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包括数据层、支撑层、功能层和用户层,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采样点生成、地理分析、专题制图和数据可视化;
[0007]其中,C/S架构,集成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需求智能生成采样点,针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智能规划采样路径;
[0008]移动端包含了历史数据查询、智能采样、数据展示等功能,便于进行田间采样、户外查询;
[0009]B/S架构,建立具有信息汇集与存储、信息服务与支撑的应用服务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提升农情监测及信息管理方面的服务能力。
[0010]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优选的,所述功能层包括农情信息基础数据处理系统、农情信息集成与管理系统和农情采集移动端。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小麦丰产高效精准农业服务软件综合数据库、ArcGIS软件Android操作系统。
[0013]优选的,所述数据层包括影像数据、采样点数据、物联网数据、摄像头数据和矢量数据。
[0014]优选的,所述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导出、数据查询、数据编辑和图层控制。
[0015]优选的,所述地理分析包括空间差值分析和采样路径规划。
[0016]优选的,所述数据可视化包括物联网信息、摄像头信息和历史数据。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采集农情信息,进而对采集的农情信息进行管理,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灾变预警,降低极端天气、病虫灾害、土壤养分等问题对农作物减产的风险;依据对精确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农户制定相关种植问题的方案,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高效种植与农田管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采用C/S、B/S、移动端相结合的构架设计且分为内外网服务,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包括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包括数据层、支撑层、功能层和用户层,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采样点生成、地理分析、专题制图和数据可视化;
[0025]其中,C/S架构,集成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需求智能生成采样点,针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智能规划采样路径;
[0026]移动端包含了历史数据查询、智能采样、数据展示等功能,便于进行田间采样、户外查询;
[0027]B/S架构,建立具有信息汇集与存储、信息服务与支撑的应用服务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提升农情监测及信息管理方面的服务能力。
[0028]所述功能层包括农情信息基础数据处理系统、农情信息集成与管理系统和农情采集移动端。
[0029]所述支撑层包括小麦丰产高效精准农业服务软件综合数据库、ArcGIS软件Android操作系统。
[0030]所述数据层包括影像数据、采样点数据、物联网数据、摄像头数据和矢量数据。
[0031]所述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导出、数据查询、数据编辑和图层控制。
[0032]所述地理分析包括空间差值分析和采样路径规划。
[0033]所述数据可视化包括物联网信息、摄像头信息和历史数据。
[0034]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采集农情信息,进而对采集的农情信息进行管理,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灾变预警,降低极端天气、病虫灾害、土壤养分等问题对农作物减产的风险;依据对精确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农户制定相关种植问题的方案,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高效种植与农田管理。
[00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采用C/S、B/S、移动端相结合的构架设计且分为内外网服务,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包括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包括数据层、支撑层、功能层和用户层,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采样点生成、地理分析、专题制图和数据可视化;其中,C/S架构,集成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需求智能生成采样点,针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智能规划采样路径;移动端包含了历史数据查询、智能采样、数据展示等功能,便于进行田间采样、户外查询;B/S架构,建立具有信息汇集与存储、信息服务与支撑的应用服务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提升农情监测及信息管理方面的服务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情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农情信息基础数据处理系统、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美李怀强卢嘉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数农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