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03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属于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防滑垫,底座的顶部两侧均通过支座安装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绕线辊,两个绕线辊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线束,底座的背部固定有支板,该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活塞杆、辊轴和压线辊,当需要调整线束的张紧度时,使用者可以打开第二气缸运行,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活塞杆将辊轴和压线辊进行向下拉动使得线束扯紧,或者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活塞杆将辊轴和压线辊进行向上拉动使得线束松弛,可快速改变线束张紧程度,操作简便,避免了线束张紧调整不便的情况。便的情况。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
,具体为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是汽车电路存在的载体,汽车线束是车辆电器元件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车辆的电力和信号传输分配的神经系统,高压线束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配置于电动汽车内部及外部线束连接,在高压线束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耐磨性检测。
[0003]根据公开号为CN2106652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检测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绕线辊与第二绕线辊,将线束的首尾相接后缠绕在第一绕线辊与第二绕线辊上,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轮带动传动带进行运动,传动带通过传动杆带动铰接座进行运动,使位于铰接座内侧的第二绕线辊远离第一绕线辊,从而可对线束进行张紧,便于进行检测,但是该种方式进行操作时,需要将第二绕线辊整体进行移动,通过多种结构组合才能完成,结构过于复杂,不够方便,且其在对线束测试时,只能够对其一面进行测试,使得其能力单一,对线束测试后数据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线束张紧调整不便和线束测试面单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通过支座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绕线辊,两个所述绕线辊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线束,所述底座的背部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外表面上方和外表面中间均固定有固定板,一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和另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活塞杆连接有摩擦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顶部通过辊轴连接有压线辊。
[0006]优选地,所述压线辊通过辊轴与第二活塞杆转动连接,且所述压线辊的底部与线束接触。
[0007]优选地,两个所述摩擦板分别位于线束的上方和下方。
[0008]优选地,所述摩擦板的宽度大于线束的宽度。
[0009]优选地,两个所述防滑垫均为橡胶制作而成,且两个所述防滑垫的底部粗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活塞杆、辊轴和压线辊,当需要调整线束的张紧度时,使用者可以打开第二气缸运行,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活塞杆将辊轴和压线辊进行向下拉动使得线束扯紧,
或者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活塞杆将辊轴和压线辊进行向上拉动使得线束松弛,可快速改变线束张紧程度,操作简便,避免了线束张紧调整不便的情况,且该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设置有固定板、第一气缸、第一活塞杆和摩擦板,当需要对线束进行耐磨测试时,使用者可以将多个第一气缸打开,通过第一活塞杆来驱动摩擦板上下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分别位于线束上方和下方的摩擦板向线束靠近,最终两个摩擦板同时对线束施加一定程度的力,来使得线束的顶部和底部同时受压摩擦,使得对线束测试更加全面,避免了线束测试面单一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支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座;2、支座;3、电机;4、转轴;5、线束;6、支板;7、固定板;8、第一气缸;9、第一活塞杆;10、摩擦板;11、第二活塞杆;12、辊轴;13、压线辊;14、防滑垫;15、第二气缸;16、绕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支座2、电机3、转轴4、线束5、支板6、固定板7、第一气缸8、第一活塞杆9、摩擦板10、第二活塞杆11、辊轴12、压线辊13、防滑垫14、第二气缸15和绕线辊16,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防滑垫14,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通过支座2安装有电机3,两个电机3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轴4,两个转轴4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绕线辊16,两个绕线辊16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线束5,底座1的背部固定有支板6,支板6的外表面上方和外表面中间均固定有固定板7,一个固定板7的顶部两侧和另一个固定板7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活塞杆9连接有摩擦板10,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活塞杆11,第二活塞杆11的顶部通过辊轴12连接有压线辊13。
[0019]请参阅图1-4,压线辊13通过辊轴12与第二活塞杆11转动连接,且压线辊13的底部与线束5接触,使得压线辊13可以对线束5的张紧度进行调整,两个摩擦板10分别位于线束5的上方和下方,使得两个摩擦板10可以相互靠近与线束5的顶部和底部接触。
[0020]请参阅图1-4,摩擦板10的宽度大于线束5的宽度,使得摩擦板10可以有效的对线束5进行摩擦,两个防滑垫14均为橡胶制作而成,且两个防滑垫14的底部粗糙,使得底座1更加稳定不易滑动。
[0021]工作原理:首先,当需要调整线束5的张紧度时,使用者可以打开第二气缸15运行,第二气缸15通过第二活塞杆11将辊轴12和压线辊13进行向下拉动使得线束5扯紧,或者第二气缸15通过第二活塞杆11将辊轴12和压线辊13进行向上拉动使得线束5松弛,可快速改变线束5张紧程度,且当需要对线束5进行耐磨测试时,使用者可以将多个第一气缸8打开,通过第一活塞杆9来驱动摩擦板10上下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分别位于线束5上方和下方的摩擦板10向线束5靠近,最终两个摩擦板10同时对线束5施加一定程度的力,来使得线束5的顶部和底部同时受压摩擦,之后电机3运行,通过转轴4使得绕线辊16转动,带动线束5移动与摩擦板10接触进行耐磨测试,使得对线束5测试更加全面。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防滑垫(14),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通过支座(2)安装有电机(3),两个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轴(4),两个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绕线辊(16),两个所述绕线辊(16)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线束(5),所述底座(1)的背部固定有支板(6),所述支板(6)的外表面上方和外表面中间均固定有固定板(7),一个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两侧和另一个所述固定板(7)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活塞杆(9)连接有摩擦板(10),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缸(15),所述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景成侯依其廖俊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联正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