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及胰肠吻合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001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导管与人体固定时在人体内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延长手术时间的问题,提供一种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及胰肠吻合器,导管限位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定环与动环,以及连接动环与定环的折件,折件沿定环轴向设置的长条薄板状,折件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当动环与定环沿轴向靠近时,折件在折槽处弯折且折件的中间处外弯,导管限位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胰肠吻合器包括导管和上述导管限位装置,导管一端设有引流孔,定环和动环套设在导管上,定环与导管固接,动环与导管不连接,动环位于导管限位装置远离引流孔的一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导管的限位操作简便迅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且预后拆除十分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材,特别涉及一种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一些手术在手术后需要暂时将体内的液体导出体外,手术时需要在人体内放入导管进行引流,在手术后,需要保证导管在人体外的部分不会随意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人体恢复后还需要即时将导管拆除。例如,在胰头切除后进行胰肠吻合,使胰液可以重新流入小肠,这种手术需要再造胰肠吻合口,由于胰液具有腐蚀性,在胰肠吻合口还未愈合时,胰肠吻合口接触胰液会使愈合时间延长,形成瘘管或水肿导致吻合口难愈合,因此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前最好将胰液导出体外,可以用一根导管穿过小肠和腹壁,连通胰管与体外,在胰肠吻合口愈合前将胰液导出体外,这就需要导管与人体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可以将导管缝合在腹壁上或者利用吻合器的自身结构在手术过程中使其与人体组织固定,但这样的结构在进行安装时,在人体内的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延长手术时间,胰肠吻合口愈合后拆除导管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导管与人体固定时在人体内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延长手术时间的问题,提供一种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及胰肠吻合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包括定环、动环以及折件,所述折件为长条形且沿定环轴向设置,折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动环和定环,定环和动环同轴设置,折件为薄板状,折件的板面正对定环的轴线,折件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当动环与定环沿轴向靠近时,折件在折槽处弯折且折件的中间处向远离定环轴线的方向弯折,导管限位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0006]较佳的,折件设有多个且以定环的轴线为中心均匀的圆周分布。
[0007]较佳的,折件设置折槽处材料为导管限位装置中材料最单薄处。
[0008]较佳的,折槽位于折件朝外的表面上。
[0009]较佳的,折槽沿板面设置且为长条形,折槽的长度方向与折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0010]较佳的,折槽的横截面为向内凹的圆弧形。
[0011]较佳的,定环的外径和动环的外径相等,折件朝外的板面与定环的外表面在同一圆周面上。
[0012]较佳的,定环背向动环的一端设置有锥形结构。
[0013]较佳的,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防转槽,所述防转槽沿锥形结构外圆周面的母线方向设置,防转槽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锥形结构的外圆周上。
[0014]一种胰肠吻合器,包括导管,导管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还包括上述的导管限
位装置,定环和动环套设在导管上,定环与导管固定连接,动环与导管不连接,动环位于导管限位装置远离引流孔的一端。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导管限位装置包括定环和动环以及连接动环与定环的折件,应用时定环套设在导管上且与导管固定,动环套设在导管上且可沿导管轴向移动,折件为长条形且沿定环轴向设置,折件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手术中导管限位装置随导管以定环朝前先行的姿态进入人体的腔体内,用于胰肠吻合器时,进入的是小肠,这时向外拉动导管,动环的尾端会受来自肠壁的阻挡,使动环与定环靠近,这样折件就会在折槽处弯折,使折件中间处远离定环轴线的方向弯折,使导管限位装置在径向上膨胀起来,变得无法通过进入时的创口,从而限制导管继续向外移动,这样只需要在导管限位装置进入人体后拉动导管,就可以实现导管限位装置的安装与导管的限位,操作简便迅速,可以大大减少手术中在人体内的操作动作,缩短手术时间。导管限位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在手术后可吸收材料被人体逐渐吸收,一段时间后导管限位装置材料消失导致限位失效,此时向外拉动导管便可以实现拆除,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管限位装置为初始状态;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管限位装置为限位状态;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胰肠吻合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实施例中绕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胰肠吻合器使用时与人体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0、导管;11、胰内区;12、肠内区;13、体外区;14、引流孔;20、绕线固定装置;21、固定套;22、绕线耳;30、导管限位装置;31、定环;32、动环;33、折件;34、折槽;35、防转槽;40、体外固定装置;50、胰腺;60、小肠;70、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4]一种导管限位装置3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定环31、动环32以及折件33,定环31和动环32同轴设置,折件33为长条形且沿定环轴向设置,折件33设置在定环31与动环3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定环31和动环32连接。折件33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34,当动环32和定环31发生轴向移动相互靠近时,折件33可以在折槽34沿定环的径向向外弯折。使用中导管限位装置30的定环31套设在导管10上且与导管10固定,动环32套设在导管10上且可沿导管10轴向移动,使用时定环31一端先进入人体内。在导管限位装置30以折件33伸直的初始状态进入人体内后,向外拉动导管10,动环32远离定环31的一端会先受到人体组织的阻碍,继续拉动导管,定环31与动环32相互靠拢,折件自然折弯并在轴向上膨胀起来,进入限位状态,限位状态的导管限位装置30从而无法通过人体上供初始状态导管限位装置30
进入的开口,进而限制了导管10进一步向人体外移动,这样只需要将带有导管限位装置30的导管插进人体,导管限位装置30全部进入人体腔体后向外拉动导管10,就可以实现导管限位装置30的安装与限位,操作简便迅速,可以大大减少手术中在人体内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导管限位装置30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例如聚乳酸、聚乙烯醇、聚对二氧环己酮等材料,在手术后可吸收材料被人体逐渐吸收,限位失效,直接拉出导管就可以实现拆除。最好将折槽34处设置为导管限位装置材料最单薄的位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折槽34处的材料被优先吸收掉,使折件33从定环和动环上脱落,失去弯折起来的折件33阻挡,导管限位装置也会进入失效状态,此时向外拉动导管10,定环31随导管10移动并且在接触动环32后推挤动环32穿出人体,相比于导管限位装置整体被彻底吸收所需的时间,折槽34处材料被吸收殆尽的速度更加容易控制,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折槽34处材料最单薄的结构更加便于根据人体恢复速度设计折件33和折槽34的尺寸,使导管限位装置在需要的时间点失效。
[0025]优选,折件33设置长条形的薄板,折件33的板面正对定环的轴线,折槽34沿板面设置且为长条形,折槽34的长度方向与折件33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更加便于折件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环(31)、动环(32)以及折件(33),所述折件(33)为长条形且沿定环(31)轴向设置,折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动环(32)和定环(31),定环(31)和动环(32)同轴设置,折件(33)为薄板状,折件(33)的板面正对定环(31)的轴线,折件(33)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折槽(34),当动环与定环沿轴向靠近时,折件(33)在折槽(34)处弯折且折件(33)的中间处向远离定环轴线的方向弯折,导管限位装置为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折件(33)设有多个且以定环(3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的圆周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折件(33)设置折槽(34)处材料为导管限位装置中材料最单薄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折槽(34)位于折件(33)朝外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胰肠吻合器用导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折槽(34)沿板面设置且为长条形,折槽(34)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