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2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该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的翅片。在翅片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的深度大于第二切口的深度,第一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正角度设置,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负角度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弱翅片间液体“搭桥”现象,使更多的液体能够随着相邻翅片间的下滴冷凝液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冷凝液滞留区,进一步减小滞留角,增加蒸汽与管体的传热面积,从而增强冷凝传热效率。从而增强冷凝传热效率。从而增强冷凝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在水平管外冷凝是一种重要的传热方式,在制冷空调、化工、食品加工、发电厂等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传热过程中管内流通低温流体,通过管壁带走管外蒸汽热量促使管外蒸汽冷凝。多年来伴随着传热设备的发展,学术界和工业应用中都重点研发更高效的冷凝传热表面。冷凝的两种方式中,珠状冷凝的换热效率远高于膜状冷凝,但由于加工成本和性能稳定的可维持性阻碍了其在工业中的普及应用;而膜状冷凝由于可采用强化传热表面,如外加翅片,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工业应用中的主要的冷凝传热方式。
[0003]如图1所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发出的在管外简单的挤压成型的梯形外翅片,通常称为2D翅片1,在传热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增加传热面积从而可提高传热效率。
[0004]但是膜状冷凝主要传热热阻在于冷凝液膜对蒸汽和管壁接触的阻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冷凝传热系数,需要进一步加强减薄冷凝液膜并促进冷凝液迅速排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图2所示,复杂的冷凝表面也已开发出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称为3D翅片2。3D翅片2不仅可增加传热面积,而且利用液态制冷剂表面张力的作用减薄液膜促进冷凝液流动。
[0005]但是不管是2D翅片1还是3D翅片2,在管体下半部,由于液膜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膜重力方向相反,会使管下半部形成冷凝液的滞留区,该区域内会充满冷凝液,如图1和图2所示的Φ区域,该区域被称为滞留区,滞留区的存在会减少蒸汽和管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冷凝传热效率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存在的滞留区导致的冷凝传热效率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7]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的翅片,翅片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的深度大于第二切口的深度,第一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正角度设置,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负角度设置。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的深度为H1,0.1mm≤H1≤0.95mm。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口的深度为H2,0.005mm≤H2≤0.65mm。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α1,5
°
≤α1≤90
°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α2,-85
°
≤α2<0
°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在翅片上依次交替排布设置。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片为多个,多个翅片螺旋分布在管体上。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翅片上分布有10~120个第一切口以及10~120个第二切口。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的宽度为L1,第二切口的宽度为L2,0.05mm≤L1≤1mm,0.005mm≤L2≤0.5mm。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的开口角度为θ1,第二切口的开口角度为θ2,10
°
≤θ1≤120
°
,0
°
<θ2≤90
°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片的根部与管体表面垂直。
[00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为上述的换热管。
[001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的作用可使翅片的顶部尖锐,从而能刺穿冷凝液膜,并使顶部液相压力达到最大值,能增大冷凝液翅片顶部和根部间的压差,从而可促使冷凝液快速拉向翅片根部。另外深度不一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能使液膜经切口底部转折,使液膜厚度高低不一,从而增强“Gregorig”效应,即冷凝液膜不均匀分布可减小平均热阻。再则,第一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正角度设置,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周向方向呈负角度设置,还可以充分利用表面张力作用,使相邻翅片间冷凝液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可以减弱翅片间液体“搭桥”现象,使更多的液体能够随着相邻翅片间的下滴冷凝液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冷凝液滞留区,进一步减小滞留角,增加蒸汽与管体的传热面积,从而增强冷凝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2D翅片式换热管的主视图及剖面图;
[0022]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3D翅片式换热管的主视图及剖面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换热管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3的换热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3的换热管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3的换热管的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图3的换热管的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图3的换热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0]现有冷凝传热方式主要以膜状凝结为主,蒸汽冷凝后形成的液膜覆盖在传热管外表面,成为了阻碍传热的主要热阻。所以为提高冷凝传热效率,不仅要增加传热面积,而且
要促进冷凝液膜迅速排走,同时要防止翅片间冷凝液搭桥,在管下部形成滞留区,即存在较大滞留角,阻碍蒸汽和管壁接触,使冷凝传热系数不能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及“绿色建筑”等政策的要求下,提高空调机组的能效也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换热管的换热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换热管及整个空调机组能效的高低。为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翅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冷凝传热效率。
[003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包括管体10和设置在管体10上的翅片20。在翅片20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切口21和第二切口22,第一切口21的深度大于第二切口22的深度,第一切口2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20的周向方向呈正角度设置,第二切口2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翅片20的周向方向呈负角度设置。
[003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切口21和第二切口22的作用可使翅片20的顶部尖锐,从而能刺穿冷凝液膜,并使顶部液相压力达到最大值,能增大冷凝液翅片20顶部和根部间的压差,从而可促使冷凝液快速拉向翅片20根部。另外深度不一的第一切口21和第二切口22,能使液膜经切口底部转折,使液膜厚度高低不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10)和设置在所述管体(10)上的翅片(20),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0)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切口(21)和第二切口(22),所述第一切口(2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切口(22)的深度,所述第一切口(2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翅片(20)的周向方向呈正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切口(2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翅片(20)的周向方向呈负角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21)的深度为H1,0.1mm≤H1≤0.9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口(22)的深度为H2,0.005mm≤H2≤0.6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2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翅片(20)的周向方向α1,5
°
≤α1≤9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口(2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翅片(20)的周向方向α2,-85
°
≤α2<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永强胡东兵胡海利王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