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链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87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油链条,涉及链条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若干组内链板和连接相邻两组内链板的两块外链板,每组内链板设有两块,还包括穿过两块内链板后连接在两块外链板上的销轴和套设在销轴上的套筒,套筒的两端连接于两块内链板,套筒上套设有位于两内链板之间的滚子;还包括位于销轴内的注油道、位于内链板内的储油腔、出油孔,销轴两端均设有与注油道相通的注油口,注油口处设有密封组件,销轴外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道,内链板内开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道和储油腔的连接道,出油孔远离储油腔一端连通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内链板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油孔开闭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链条工作效率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油链条


[0001]本技术涉及链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油链条。

技术介绍

[0002]链条一般为金属的链环或环形物,可采用不锈钢、钛钢等多种材料制成,多用作机械传动、牵引,是一种很常见的传动部件。
[0003]现有如图1所示的一种链条,包括多个内链节1与外链节2,所述外链节2和内链节1交替设置,所述内链节1包括两块互相平行的内链板11、套筒12和同轴套设在套筒12外的滚子13,所述套筒12两端分别插设固定在一块内链板11上;所述外链节2包括两块互相平行的外链板21、销轴22,所述外链板21位于内链板11背离滚子13一侧,所述销轴22嵌插在套筒12中,且所述销轴22两端分别插设固定在一块外链板21上,所述销轴22与内链板11和套筒12均转动连接。
[0004]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使链条能够顺畅的传动,现有企业一般是人工地在滚子13与套筒12的配合间隙内添加润滑油,但是在链条传动过程中,预先上好的润滑油会不断滴落,为了保证链条的顺畅传动,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将油液滴入滚子13与套筒12的配合间隙内,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链条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油链条,其具有能够自动地在滚子与套筒之间添加润滑油、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链条工作效率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带油链条,包括若干组内链板和连接相邻两组内链板的两块外链板,每组所述内链板设有两块,还包括穿过两块内链板后连接在两块外链板上的销轴和套设在销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连接于两块内链板,所述套筒上套设有位于两内链板之间的滚子;
[0008]还包括位于销轴内沿销轴轴向设置的注油道、位于内链板内的储油腔、与储油腔连通的出油孔,所述销轴两端均开设有与注油道相通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开口处设有密封组件,所述销轴外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注油道的进油道,所述内链板内开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道和储油腔的连接道,所述出油孔远离储油腔一端连通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所述内链板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油孔开闭的控制组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始工作前,转动内链板,使得进油道与连接道连通;打开密封组件,使得注油口露出,再向注油口内加入润滑油,润滑油经注油道、进油道和连接道流入储油腔内,借助控制组件截断出油孔,使得油液可以存储在储油腔内,不会沿出油孔漏出,在注油完成后重新将注油口密封;在链条传动过程中,借助控制组件打开出油孔,使得储油腔连通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不断滴入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内,对链条起到润滑的作用;
[0010]另外,在链条传动的过程中,销轴与内链板之间、销轴与套筒之间均会发生相对转
动,注油道内的润滑油一方面可通过进油道进入销轴与内链板、套筒之间起到润滑作用,另一方面当进油道与连接道连通时,注油道内的润滑油可经由连接道和进油道流入储油腔内,对储油腔内流失的润滑油进行补充;
[0011]本方案中的链条在传动过程中能实现自动向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加润滑油的功能,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向里链条内添加润滑油,具有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链条工作效率的优点。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轴内同轴设有两块隔油板,所述隔油板周缘固定连接在注油道内壁上,两块所述隔油板位于两块内链板之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油板使得油液保留在隔油板与注油口之间的注油道内,减小油液流入销轴中段的可能,使得油液能更好地流入储油腔内。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轴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轴帽,所述轴帽上设有供销轴插入的插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轴帽,使得销轴的端头密封在插孔内,从而达到降低油液经由注油口流出销轴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避免销轴的端头暴露在空气中,减小销轴端头发生锈蚀,影响后期拆卸的可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可拆卸设于销轴端面的封盖、可拆卸设于注油口内的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与注油口内壁滑动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将油液封闭在注油道内,减小油液漏出的可能;封盖一方面可以减小封堵块从注油口内脱出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油液从封堵块与注油口的间隙间漏出的可能,起到二次防漏的作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块背离封盖一面设有用于产生作用力以驱使封堵块脱离注油口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封堵块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油板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封堵注油口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被压缩的弹簧产生的弹力作用于封堵块,使得封堵块具有脱离注油口的趋势,使得操作员在将封盖拆开后,封堵块能够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从注油口内弹出,无需操作员手动取出,十分方便。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块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燕尾型的滑槽,所述销轴端面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用于与滑槽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封盖上设有用于与滑槽和通槽插接配合的滑块。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与封堵块端面、销轴端面滑移连接,在需要注油时,只需滑动封盖,即可将封盖打开,使得封堵块露出,再将封堵块取出,即可开始注油。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腔呈环形,且所述储油腔与销轴同轴设置,所述出油孔沿储油腔周向排布有多个。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腔呈环形设置,使得储油腔可以存留更多润滑油,提升一次注油后储油腔可持续出油的时间;出油孔设有多个,可以向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的多个位置同时注油,提高了润滑的效率。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内链板内并与销轴同轴的转环、固定连接在转环上的调节杆,所述转环与内链板转动连接,所述转环上设有用于与出油孔连通的通孔;所述调节杆远离转环一端伸出内链板,所述内链板沿转环的周向开设有供
调节杆移动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抵紧调节杆的弹性块。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销轴内注油时,沿移动槽旋动调节杆,使得转环能够封闭出油孔,使得加注到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不会沿出油孔流出;向销轴内注油完成后,沿移动槽旋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转环转动,使得通孔与出油孔连通,利用弹性块对调节杆的抵紧,使得调节杆能够固定在移动槽内,降低在链条传动的过程中,调节杆带动转环再次发生转动的可能性,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可以经出油孔、通孔流入滚子与套筒的配合间隙。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含油棉,所述含油棉位于外链板与内链板之间。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向含油棉中注入润滑油,含油棉填充满外链板与内链板之间的缝隙,减小内链板与外链板发生锈蚀的可能。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油链条,包括若干组内链板(11)和连接相邻两组内链板(11)的两块外链板(21),每组所述内链板(11)设有两块,还包括穿过两块内链板(11)后连接在两块外链板(21)上的销轴(22)和套设在销轴(22)上的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两端连接于两块内链板(11),所述套筒(12)上套设有位于两内链板(11)之间的滚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销轴(22)内沿销轴(22)轴向设置的注油道(23)、位于内链板(11)内的储油腔(111)、与储油腔(111)连通的出油孔(112),所述销轴(22)两端均开设有与注油道(23)相通的注油口(24),所述注油口(24)开口处设有密封组件(25),所述销轴(22)外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注油道(23)的进油道(27),所述内链板(11)内开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道(27)和储油腔(111)的连接道(271),所述出油孔(112)远离储油腔(111)一端连通滚子(13)与套筒(12)的配合间隙,所述内链板(1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油孔(112)开闭的控制组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油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22)内同轴设有两块隔油板(231),所述隔油板(231)周缘固定连接在注油道(23)内壁上,两块所述隔油板(231)位于两块内链板(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油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2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轴帽(26),所述轴帽(26)上设有供销轴(22)插入的插孔(2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油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5)包括可拆卸设于销轴(22)端面的封盖(251)、可拆卸设于注油口(24)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耀清马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杰链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