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75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包括拉绳、储液罐和置于储液罐内的重力块;所述储液罐的底部开设有出口,所述重力块的下端面密封所述出口;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设有管状的手柄,所述储液罐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手柄和储液罐内腔的穿绳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重力块的上端固连,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绳孔后手柄的内腔中从穿出,所述重力块可在拉绳的牵引下上提至打开所述出口。由此,可人工握持手柄,将储液罐送入指定位置,通过人工牵引拉绳上提重力块至打开储液罐底部的出口,储液罐中的标识物能集中地投放至指定位置的水体中,从而使得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排水管道水体渗漏量的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维护严重滞后,排水管道的雨污混接、沉降错位、老旧城区管道破损、裂缝和坍塌等功能性缺陷屡见不鲜。
[0003]目前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缺陷探查方法主要有:电视检测(CCTV检测)、声纳探测、管道潜望镜检测(QV检测)以及管道检测机器人技术、管道扫描与评价技术(SSET)、聚焦电极渗漏定位仪与扫描电镜和多重传感器(SAM)等。在以上众多探查技术中,大多是利用成像技术对管道壁面影像进行缺陷分析,判断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但是对于管道裂缝、破损或错位等缺陷的透水性或密闭性无法作出判断,无法分析计算地下水的渗入量或管道内水体的漏失量。当管道壁面裂缝、破损或错位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时,由此导致的后果是:(1)在降雨初期,地面雨水迅速汇入管道内,管道内部水位高于外侧地下水位,合流制管道或雨污混接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从管道缺陷处漏失,直接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及地下水、地表水污染;(2)在降雨后期,地面雨水汇入减小,管道外侧土壤地下水位升高,当管道内部水位低于外侧地下水位时,地下水从管道缺陷处渗入内部,造成管道水量增加,直接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降低,运行水量负荷增加,运行效能降低,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和运行成本。为了分析判断管道缺陷及缺陷的透水性能,为管道修复方案和修复措施提供依据,需要有一种地下排水管道水体渗漏量的测量方法。
[0004]现有测量管道渗漏水量的方法主要有静水法、流量法和间接测量法。静水法是在相邻检查井内将管道的上下游端口封堵,通过观测管道内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计算渗漏量,这种方法需要中断管道正常运行,且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流量法是通过测量管道上下游两个测量断面间的流量差计算渗漏量,这种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假定管道上游来流流量保持不变,为恒定流流态,然而居民日常用水量随机性比较大,高峰用水量是正常用水量的2倍以上,管道水流呈现非恒定流流态,用流量法测量误差比较大,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间接测量法是利用污染物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然而,当外水污染物指标与内水污染物指标相当时,无法测量渗漏量;当外水污染物指标与内水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渗入量较大时,虽然可以定性判断出有外水渗入,但无法定量测量;间接测量法无法测量漏失量。
[0005]理论上,若能识别一段水体,计算该段水体经过上游测量断面和下游测量断面的体积差,该体积差即上下游测量断面区间水体的渗入量/漏失量。因此,水体识别是该理论基础付诸实践首要解决的问题。电解质溶液投入水体后,投送处的水体可成为高电导率水体,从而使得水体具备可识别性。电解质溶液投送具备一定的要求,如电解质溶液应尽量集中成团,避免散落,由于管道埋深一般较大,常规的投送设备难以达到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投放处的水体具有可识别性的标识物投送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包括拉绳、储液罐和置于储液罐内的重力块;所述储液罐的底部开设有出口,所述重力块的下端面密封所述出口;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设有管状的手柄,所述储液罐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手柄和储液罐内腔的穿绳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重力块的上端固连,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绳孔后手柄的内腔中从穿出,所述重力块可在拉绳的牵引下上提至打开所述出口。
[0009]利用上述标识物投送装置,人工握持手柄,将储液罐送入指定位置,通过人工牵引拉绳上提重力块至打开储液罐底部的出口,储液罐中的标识物能集中成团地投放至指定位置的水体中,从而使得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储液罐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液罐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重力块位于下腔中,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落料孔,所述重力块可在拉绳的牵引下上提至所述重力块的上端面密封所述落料孔。
[0012]基于申请人提出的水体识别法原理设计了上述标识物投放装置,水体识别法的测量原理是:将电解质溶液作为标识物,向某一特定流动的水体中分两次投送电解质溶液,投送处的水体成为高电导率水体,从而使得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高电导率性能的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并利用电导率仪作为标识物的识别装置,用以识别该段水体。当经过标识的水体流过电导率传感器时会产生两个高电导率峰值脉冲,两个脉冲之间的水体即为该段特定水体。在上游测量断面用电导率仪识别该段水体的上下游边界,并同步测量流量过程和历经时间,计算水体的体积;用同样的方法,在下游测量断面再次识别该段水体,并再次同步测量流量过程和历经时间,计算水体的体积;两个水体体积之差即为上下游测量断面区间水体的渗入量/漏失量。
[0013]通过上述的标识物投送装置,可分两次在上游测量断面向流动的水体内投入标识物;两次投放间隔时间为t,且间隔时间t小于水流从上游端口迁移至下游端口的时间。分两次投入标识物,可以在上游测量断面和下游测量断面分别产生两个脉冲信号,便于确定水体上游边界和下游边界。
[0014]为避免重力块上下移动过程中偏移,所述重力块的上端设有导杆,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导杆穿过的导孔。
[0015]所述落料孔设有多个,多个落料孔环向间隔分布在导孔的周围。
[0016]所述重力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止水胶圈。
[0017]所述储液罐由上罐体和上端开口的下罐体装配形成,所述上罐体的底板形成所述隔板。
[0018]所述下罐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台阶槽,所述上罐体的下端面上设有与螺纹台阶槽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部。
[0019]重力块为实心圆柱体,底面止水胶圈的内径不小于出口的直径,顶面止水胶圈的内径不小于环向布置的落料孔构成的外周直径,使得重力块下放至底板时能够封闭出口,
上升至顶部时能够封闭导孔和落料孔。
[0020]导孔的直径不小于导杆的直径,导杆能够在导孔内上下滑动。
[0021]所述手柄为多段,可根据需要确定长度,每段之间用螺口连接。
[0022]所述拉绳穿过手柄的内腔引出至上部端口。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本技术的标识物投送装置,能将标识物集中成团地送入管道的水体中,从而投放处的水体能成为高电导率水体,从而使得该段流动水体具有了上下游边界和可识别性,符合水体标识法液体投放要求。
[0025]2、本技术的标识物投送装置适合于户外作业,且具有组装快速便捷、便于携带、无需附加电源等优点,适用于非精确定量、非精准定位的液体投送。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标识物投送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标识物投送装置第一次投送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识物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1)、储液罐(2)和置于储液罐(2)内的重力块(3);所述储液罐(2)的底部开设有出口(21),所述重力块(3)的下端面密封所述出口(21);所述储液罐(2)的上端设有管状的手柄(23),所述储液罐(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手柄(23)和储液罐(2)内腔的穿绳孔(22),所述拉绳(1)的一端与重力块(3)的上端固连,所述拉绳(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绳孔(22)后从手柄(23)的内腔中穿出,所述重力块(3)可在拉绳的牵引下上提至打开所述出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物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2)的中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储液罐(2)的内腔分为上腔(7)和下腔(8),所述重力块(3)位于下腔(8)中,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落料孔(41),所述重力块(3)可在拉绳(1)的牵引下上提至所述重力块(3)的上端面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