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70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设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溢流坝段处,泄洪结构包括溢流坝段的挡水墙、分布在挡水墙上游侧的溢流墙、形成在溢流墙下游侧的溢流槽、形成在挡水墙上游侧的汇水池、布置在汇水池底部的消力坎、以及开设在溢流坝段内的竖井式溢洪道,竖井式溢洪道包括竖井泄洪段、水平泄洪段、以及连接在竖井泄洪段和水平泄洪段之间的连接泄洪段,竖井泄洪段的上端延伸至汇水池的底部、并与汇水池连通,水平泄洪段的出口位于下游河道中。本申请通过设置溢流墙能够增加进水前沿宽度,提高泄洪能力;通过汇水池汇集下泄水流,减小下泄水流入河宽度,并通过消力坎和竖井式溢洪道对下泄水流进行消能,减少下泄水流对下游边坡的冲刷。游边坡的冲刷。游边坡的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库作为一项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水电工程,发挥着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等重要作用。挡水和泄水建筑是水库发挥这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除地形地质条件外,坝型是决定泄水建筑物布置的主要因素。混凝土重力坝可以利用自身特点采用坝身泄洪;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身泄洪有表孔、中孔,或表孔、中孔组合等。其中,表孔有设闸门控制和不设闸门控制的两种形式,中孔一般设置闸门控制。对于中、小型水库,特别是当坝址地形条件为窄深型河谷时,这些布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
[0004]1、表孔泄流方式:一般为了保证泄水能力,当表孔不设闸门时,进水前沿宽度较大,导致下游泄水宽度大,对下游边坡影响也大;当表孔设置闸门时,致使金属结构工程量增加,从而导致闸门启闭调度程序繁琐。
[0005]2、中孔泄水方式:水流相对集中在河道内,泄水对下游边坡影响小,但是同样增加金属结构工程量,导致闸门启闭调度程序繁琐,同时还导致下游消能防冲措施工程量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在不采用由闸门控制的表孔或中控的前提下,提高泄洪能力,并能减少对下游边坡的影响。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设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溢流坝段处,所述泄洪结构包括溢流坝段的挡水墙、沿溢流坝段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在挡水墙上游侧的溢流墙、形成在溢流墙下游侧的溢流槽、形成在挡水墙上游侧的汇水池、布置在汇水池底部的消力坎、以及开设在溢流坝段内的竖井式溢洪道,所述溢流槽分布在汇水池的上游侧、且两者连通,在所述溢流坝段长度方向上、所述溢流槽的宽度大于汇水池的宽度,所述消力坎布置在溢流槽和汇水池的相接处,所述竖井式溢洪道包括上下延伸的竖井泄洪段、水平延伸的水平泄洪段、以及连接在竖井泄洪段和水平泄洪段之间的连接泄洪段,所述竖井泄洪段的上端延伸至汇水池的底部、并与汇水池连通,所述水平泄洪段的出口位于下游河道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墙的顶部高程高于溢流墙的顶部高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重力坝在溢流坝段的两侧都设置有挡水坝段,所述溢流坝段的顶部设置有沿溢流坝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坝顶交通桥,所述坝顶交通桥的两端延伸至挡水坝段。
[0010]进一步地,所述坝顶交通桥设置在挡水墙的墙顶,所述挡水墙的顶部高程和挡水
坝段的顶部高程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泄洪段包括从连接泄洪段处水平延伸的第一泄洪段、以及从第一泄洪段处延伸至出口处的第二泄洪段,所述第二泄洪段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泄洪段的截面面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洪段的截面面积为圆形,所述第二泄洪段的截面面积为城门洞形,所述第一泄洪段的底部和第二泄洪段的底部齐平,所述第一泄洪段的顶部低于第二泄洪段的顶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泄洪段的出口处设置有挑流鼻坎。
[0014]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坝段在水平泄洪段的两侧都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导流墙,导流墙的一端延伸至水平泄洪段的出口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游河道的河床在水平泄洪段的出口处设置有护坦。
[001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通过设置溢流墙能够增加进水前沿宽度,提高泄洪能力;通过汇水池汇集下泄水流,减小下泄水流入河宽度,并通过消力坎、特别是通过竖井式溢洪道对下泄水流进行消能,消能后的水流从出口处排出至下游河道中,由此减少下泄水流对下游边坡的冲刷,从而减少下游消能设施的工程量,相对降低了泄水出流的高程,节省坝体和导墙混凝土的用量,低成本地实现了有效泄洪。另外,本申请通过设置溢流墙、挡水墙、消力坎和竖井式溢洪道进行泄洪,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因设置闸门而导致金属结构工程增加、以及闸门启闭调度程序繁琐的问题,进一步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中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向横断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中水平泄洪段的截面图。
[0021]元件标号说明
[0022]10
ꢀꢀꢀꢀꢀꢀꢀꢀꢀꢀꢀꢀꢀꢀꢀꢀꢀꢀꢀꢀꢀ
溢流坝段
[0023]11
ꢀꢀꢀꢀꢀꢀꢀꢀꢀꢀꢀꢀꢀꢀꢀꢀꢀꢀꢀꢀꢀꢀ
挡水墙
[0024]12
ꢀꢀꢀꢀꢀꢀꢀꢀꢀꢀꢀꢀꢀꢀꢀꢀꢀꢀꢀꢀꢀꢀ
汇水池
[0025]20
ꢀꢀꢀꢀꢀꢀꢀꢀꢀꢀꢀꢀꢀꢀꢀꢀꢀꢀꢀꢀꢀꢀ
溢流墙
[0026]21
ꢀꢀꢀꢀꢀꢀꢀꢀꢀꢀꢀꢀꢀꢀꢀꢀꢀꢀꢀꢀꢀꢀ
溢流槽
[0027]30
ꢀꢀꢀꢀꢀꢀꢀꢀꢀꢀꢀꢀꢀꢀꢀꢀꢀꢀꢀꢀꢀꢀ
消力坎
[0028]40
ꢀꢀꢀꢀꢀꢀꢀꢀꢀꢀꢀꢀꢀꢀꢀꢀꢀꢀꢀꢀꢀꢀ
竖井式溢洪道
[0029]41
ꢀꢀꢀꢀꢀꢀꢀꢀꢀꢀꢀꢀꢀꢀꢀꢀꢀꢀꢀꢀꢀꢀ
竖井泄洪段
[0030]42
ꢀꢀꢀꢀꢀꢀꢀꢀꢀꢀꢀꢀꢀꢀꢀꢀꢀꢀꢀꢀꢀꢀ
水平泄洪段
[0031]421
ꢀꢀꢀꢀꢀꢀꢀꢀꢀꢀꢀꢀꢀꢀꢀꢀꢀꢀꢀꢀꢀ
第一泄洪段
[0032]422
ꢀꢀꢀꢀꢀꢀꢀꢀꢀꢀꢀꢀꢀꢀꢀꢀꢀꢀꢀꢀꢀ
第二泄洪段
[0033]43
ꢀꢀꢀꢀꢀꢀꢀꢀꢀꢀꢀꢀꢀꢀꢀꢀꢀꢀꢀꢀꢀꢀ
连接泄洪段
[0034]50
ꢀꢀꢀꢀꢀꢀꢀꢀꢀꢀꢀꢀꢀꢀꢀꢀꢀꢀꢀꢀꢀꢀ
挡水坝段
[0035]60
ꢀꢀꢀꢀꢀꢀꢀꢀꢀꢀꢀꢀꢀꢀꢀꢀꢀꢀꢀꢀꢀꢀ
坝顶交通桥
[0036]70
ꢀꢀꢀꢀꢀꢀꢀꢀꢀꢀꢀꢀꢀꢀꢀꢀꢀꢀꢀꢀꢀꢀ
挑流鼻坎
[0037]80
ꢀꢀꢀꢀꢀꢀꢀꢀꢀꢀꢀꢀꢀꢀꢀꢀꢀꢀꢀꢀꢀꢀ
导流墙
[0038]90
ꢀꢀꢀꢀꢀꢀꢀꢀꢀꢀꢀꢀꢀꢀꢀꢀꢀꢀꢀꢀꢀꢀ
护坦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0]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结构,设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溢流坝段(10)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结构包括溢流坝段(10)的挡水墙(11)、沿溢流坝段(10)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在挡水墙(11)上游侧的溢流墙(20)、形成在溢流墙(20)下游侧的溢流槽(21)、形成在挡水墙(11)上游侧的汇水池(12)、布置在汇水池(12)底部的消力坎(30)、以及开设在溢流坝段(10)内的竖井式溢洪道(40),所述溢流槽(21)分布在汇水池(12)的上游侧、且两者连通,在所述溢流坝段(10)长度方向上、所述溢流槽(21)的宽度大于汇水池(12)的宽度,所述消力坎(30)布置在溢流槽(21)和汇水池(12)的相接处,所述竖井式溢洪道(40)包括上下延伸的竖井泄洪段(41)、水平延伸的水平泄洪段(42)、以及连接在竖井泄洪段(41)和水平泄洪段(42)之间的连接泄洪段(43),所述竖井泄洪段(41)的上端延伸至汇水池(12)的底部、并与汇水池(12)连通,所述水平泄洪段(42)的出口位于下游河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11)的顶部高程高于溢流墙(20)的顶部高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在溢流坝段(10)的两侧都设置有挡水坝段(50),所述溢流坝段(10)的顶部设置有沿溢流坝段(10)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绪威邹浩黄盛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