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69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包括端盖和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螺接在管体的两端中,端盖的外端面中部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管部;所述管体中插套有多个网片,相邻两个网片相互压靠,网片的外侧壁靠近管体的内侧壁。以网片(一种大孔、一种小孔)为载体,让燃油因网片切割细化形成涡流,交叉混合而达到充分燃烧目的技术工艺。它可以安装在内燃机的进油口处,使得燃油通过所有网片时,实现切割(裂解)燃油分子,使其细化,并且不定向的改变流动方向,既将中心燃油推向周边,又将周边燃油推向中心形成多层涡流,从而造成良好的交叉混合效果,与氧分子充分混合形成混合体,到达内燃机的燃烧室充分燃烧。燃烧。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油发动机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
[0002]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燃机等设备中,其进油口一般只是作为直接进油的连接口,而进入的燃油一般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混合并不均匀,使得其燃烧效果有限,燃烧效率并不高(行业指标约25至35%之间),并引起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积碳。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它可以安装在内燃机的进油口处,使得燃油通过所有网片时,实现切割(裂解)燃油分子,使其细化,并且不定向的改变流动方向,既将中心燃油推向周边,又将周边燃油推向中心形成多层涡流,从而造成良好的交叉混合效果,与氧分子充分混合形成混合体,到达内燃机的燃烧室充分燃烧,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包括端盖和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螺接在管体的两端中,端盖的外端面中部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管部;所述管体中插套有多个网片,相邻两个网片相互压靠,网片的外侧壁靠近管体的内侧壁。
[0005]所述网片包括第一球面块和第二球面块,第一球面块和第二球面块的凹面处的边部相固定,第一球面块和第二球面块的外端面为凸面。
[0006]所述第一球面块和第二球面块均为金属网块体。
[0007]所述第一球面网片与第二球面网片经计算、研发、实验、测试而形成的特定排列组合,单片小孔、单片大孔、小孔对小孔(单组或多组)、小孔对大孔(单组或多组)、大孔对大孔(单组或多组)形成的串联体。
[0008]所述端盖的内端中部成型有内连接腔体,内连接腔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内螺纹,内连接腔体靠近连接管部()的一端成型有外延伸的内端直径大外端直径小的过渡段,过渡段的外端中部成型有向外延伸的中心连接孔段,连接管部的中部通孔的内端与中心连接孔段相通。
[0009]所述过渡段的内侧壁为弧形壁面,其圆弧R角为13至20mm。
[0010]所述过渡段的内侧壁的角度为60至130
°

[0011]所述网片为紫铜网片。
[0012]所述管体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的内连接腔体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相螺接。
[0013]所述管体中的所有网片中,其两端处的网片的外球形面的中心与管体的端面之间具有1至2mm的间距。
[0014]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安装在内燃机的进油口处,使得燃油通过所有网片时,实现切
割(裂解)燃油分子,使其细化,并且不定向的改变流动方向,既将中心燃油推向周边,又将周边燃油推向中心形成多层涡流,从而造成良好的交叉混合效果,与氧分子充分混合形成混合体,到达内燃机的燃烧室充分燃烧,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0015]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盖体与管体之间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例示的目的,并不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
[0017]实施例1,见如图1至2所示,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包括端盖10和管体20,所述管体20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10螺接在管体20的两端中,端盖10的外端面中部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管部11;所述管体20中插套有多个网片30,相邻两个网片30相互压靠,网片30的外侧壁靠近管体20的内侧壁。
[0018]进一步的说,所述网片30包括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的凹面处的边部相固定,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的外端面为凸面。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是经计算、研发、实验、测试而灵活组装配对组成,其是达到适用的环保检测结果而形成相关规律性大小网片30与凹凸面的组合排列,如其可以采用单独的的多个第一球面块31或单独的多个第二球面块32设置串联,也可以采用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组合形成的网片30,多个网片30排列串联,还可以采用局部的单独的多个第一球面块31或单独的多个第二球面块32,剩下的为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组合形成的多个网片30排列串联)。
[0019]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球面块31的金属网块体的网孔与第二球面块32的网孔大小不同或相同。所述第一球面网片31与第二球面网片32经计算、研发、实验、测试而形成的特定排列组合,单片小孔、单片大孔、小孔对小孔(单组或多组)、小孔对大孔(单组或多组)、大孔对大孔(单组或多组)形成的串联体。
[0020]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球面块31的金属网块体的网孔大于第二球面块32的网孔。也可以第一球面块31的金属网块体的网孔与第二球面块32的网孔相同。
[0021]进一步的说,所述端盖10的内端中部成型有内连接腔体12,内连接腔体12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内螺纹,内连接腔体12靠近连接管部11的一端成型有外延伸的内端直径大外端直径小的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外端中部成型有向外延伸的中心连接孔段14,连接管部11的中部通孔的内端与中心连接孔段14相通。
[0022]所述过渡段13的内侧壁为弧形壁面,其圆弧R角1为13至20mm。
[0023]进一步的说,所述过渡段13的内侧壁的角度2为60至130
°

[0024]进一步的说,所述网片30为紫铜网片。
[0025]进一步的说,所述管体20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10的内连接腔体12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相螺接。
[0026]进一步的说,所述管体20中的所有网片30中,其两端处的网片30的外球形面的中
心与管体20的端面之间具有1至2mm的间距3。
[0027]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片30的凹凸面组合原因,燃油通过本实施例的过程中,切割(裂解)燃油分子,使其细化,并且不定向的改变流动方向,既将中心燃油推向周边,又将周边燃油推向中心形成多层涡流,从而造成良好的交叉混合效果,与氧分子充分混合形成混合体,使得其进入内燃机到达燃烧室充分燃烧,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0028]由于本实施例让燃油燃烧充分,燃烧室内温度提升,即可烧掉燃烧室内积碳,达到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效果,但是在新装本实施例燃烧过程当中,因清理积炭中会增加部份油耗,颗粒排放物也会增多,需要内燃机正上运行250小时后会回归正常状态,个别车辆会行驶8000-10000公里完全清理掉积碳,后续使用中不需要再行维护去清理积碳。
[0029]本实施例经汽车年检站(第三方)多地区、多种在用汽车的实地检测, 内燃机安装本产品后,增强发动机动力,节能5%~20%;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废气污染物30%~80%,国4汽油车安装后对比国六的限值:Co(实测0.01/0.5限值)、HC(实测3/90限值)、No(实测3/700限值);清理发动机积碳,延长发动机寿命;延长更换发动机机油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包括端盖(10)和管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0)的两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端盖(10)螺接在管体(20)的两端中,端盖(10)的外端面中部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管部(11);所述管体(20)中插套有多个网片(30),相邻两个网片(30)相互压靠,网片(30)的外侧壁靠近管体(20)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30)包括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的凹面处的边部相固定,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的外端面为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块(31)和第二球面块(32)均为金属网块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燃油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的内端中部成型有内连接腔体(12),内连接腔体(12)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内螺纹,内连接腔体(12)靠近连接管部(11)的一端成型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清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同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