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65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包括镜面、环形光源、镜框、触控开关、控制电路板、充电锂电池、底座;镜框的第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槽;环形光源安设于镜面的背面;底座的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纳槽;充电锂电池安设于第二容纳槽内;镜框和底座通过合页折叠连接;底座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埋线槽和第二埋线槽;镜框开设有与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三埋线槽;触控开关安设于镜面的背面;底座和镜框的材质均为竹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竹制智能补光镜结构设计合理,不仅美观,而且健康环保,使用效果好,使用体验度高。使用体验度高。使用体验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


[0001]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

技术介绍

[0002]化妆镜、平面镜、补光镜等产品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产品,尤其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目前的补光镜产品一般结构较为简单,镜框多为塑料制品,且除了补光以外没有太多其他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日常用品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已经从刚开始的要求美观转变为要求健康环保,传统的补光镜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旨在提高所述补光镜在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改变传统的补光镜的材质,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健康性和环保性,提高使用体验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智能补光镜包括镜面、环形光源、镜框、触控开关、控制电路板、充电锂电池、底座;所述镜框的第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槽;所述镜面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环形光源安设于所述镜面的背面;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纳槽;所述充电锂电池安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镜框和所述底座通过合页折叠连接;所述合页与所述镜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镜框背对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端面的第一安装区;所述合页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背对所述第二端面的第四端面的第二安装区;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埋线槽和第二埋线槽;所述第一埋线槽远离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边的第一端部延展至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第二埋线槽延展至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镜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三埋线槽;所述第三埋线槽延展至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环形光源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控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控开关安设于所述镜面的背面;所述充电锂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镜框的材质均为竹材。
[000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充电锂电池安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容纳槽内,一方面,增大所述底座的重量,使得所述补光镜的重心下移,当所述合页打开转态下,提高所述补光镜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所述补光镜因所述镜框太重而倾倒,另一方面,减小所述镜框的重量,有效防止所述合页在打开状态下因所述镜框太重而自动合上而影响使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埋线槽和第三埋线槽,可以将所述充电锂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进行埋设,有效提高所述补光镜的美观性;将所述镜框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合页连接,使得所述补光镜可折叠,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将所述补光镜进行折叠,方便存放,有效节约空间;所述底座和所述镜框通过竹材制成,不仅美观,而且健康环保。
[000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埋线槽内设置有充电插接器;所述充电插接器的
插接头与所述底座的侧边平齐;所述充电插接器与所述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0007]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合页为高阻力合页。
[000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合页设置为高阻力合页,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合页在打开状态下因所述镜框的重量而自动合上。
[0009]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开关为可感外部信号的触控传感器。
[001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光源为LED灯带。
[0011]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竹材为重组竹。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重组竹作为生产原材料,具有纹理美观,加工方便,可持续供给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
[0013]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口设置有可拆卸电池盖。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壳拆卸电池盖,方便对所述充电锂电池进行更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通过将所述充电锂电池安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容纳槽内,一方面,增大所述底座的重量,使得所述补光镜的重心下移,当所述合页打开转态下,提高所述补光镜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所述补光镜因所述镜框太重而倾倒,另一方面,减小所述镜框的重量,有效防止所述合页在打开状态下因所述镜框太重而自动合上而影响使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埋线槽和第三埋线槽,可以将所述充电锂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进行埋设,有效提高所述补光镜的美观性;将所述镜框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合页连接,使得所述补光镜可折叠,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将所述补光镜进行折叠,方便存放,有效节约空间;所述底座和所述镜框通过竹材制成,不仅美观,而且健康环保。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使用体验度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镜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所述竹制智能补光镜包括镜面100、环形光源200、镜框300、触控开关400、控制电路板、充电锂电池、底座500;所述镜框300的第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槽301;所述镜面100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槽301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01内;所述环形光源200安设于所述镜面100的背面;所述底座500的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纳槽501;所述充电锂电池安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501内;所述镜框300和所述底座500通过合页600折叠连接;所述合页600与所述镜框3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镜框300背对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端面的第一安装区302;所述合页600与所述底座5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500背对所述第二端面的第四端面的第二安装区502;所述底座50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501连通的第一埋线槽503和第二埋线槽504;所述第一埋线槽503远离所述第二容纳槽501的侧边的第一端部延展至所述底座500的侧边;所述第二埋线槽504延展至所述第二安装区502;所述镜框300
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301连通的第三埋线槽303;所述第三埋线槽303延展至所述第一安装区302;所述环形光源20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控开关40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控开关400安设于所述镜面100的背面;所述充电锂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底座500和所述镜框300的材质均为竹材。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埋线槽503内设置有充电插接器;所述充电插接器的插接头与所述底座500的侧边平齐;所述充电插接器与所述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合页600为高阻力合页。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开关400为可感外部信号的触控传感器。
[0024]值得一提的是,可感外部信号的所述触控传感器,利用具体的控制方式设置,可达到诸多不同的使用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制智能补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智能补光镜包括镜面、环形光源、镜框、触控开关、控制电路板、充电锂电池、底座;所述镜框的第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槽;所述镜面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环形光源安设于所述镜面的背面;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纳槽;所述充电锂电池安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镜框和所述底座通过合页折叠连接;所述合页与所述镜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镜框背对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端面的第一安装区;所述合页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背对所述第二端面的第四端面的第二安装区;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埋线槽和第二埋线槽;所述第一埋线槽远离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边的第一端部延展至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第二埋线槽延展至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镜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三埋线槽;所述第三埋线槽延展至所述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榜瑞
申请(专利权)人:政和县瑞昌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