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49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包括有外壳、转筒、转筒齿轮以及五轴减速电机;该外壳内设置有两限位柱,两限位柱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该转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并露出外壳的表面;该转筒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转筒齿轮具有一与两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条,转筒齿轮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中,且转筒齿轮与转筒固定连接;该五轴减速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五轴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转筒齿轮啮合。通过利用五轴减速电机受阻后反转的特性,带动转筒旋转到特定位置并受阻,使其反转工作,到另一侧受阻时再反转,如此反复运行,实现转筒带动风扇摇头的功能,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了用户体验。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风扇摇头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人们外出时难免会遇到没有风扇或空调的时候,家用的风扇因为体积大,且需要电源供电而无法随身携带使用;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器设备体积也在逐渐缩小,且功能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手持风扇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和上班族的青睐,这些手持风扇的体积小,携带方便,无论在户外或是其他没有降温设备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手持风扇普遍不具有摇头功能,即使有摇头功能,其旋转角度较小,往返周期太快,使用时用户体验不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其可使手持风扇实现摇头功能,旋转角度大,往返周期适中,用户体验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包括有外壳、转筒、转筒齿轮以及五轴减速电机;该外壳内设置有两限位柱,两限位柱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该转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并露出外壳的表面;该转筒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转筒齿轮具有一与两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条,转筒齿轮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中,且转筒齿轮与转筒固定连接,转筒随转筒齿轮来回转动;该五轴减速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五轴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转筒齿轮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壳体和底盖,该上壳体具有的开口朝下的容置腔,前述转筒、转筒齿轮、五轴减速电机和传动齿轮均安装在容置腔中,该底盖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两限位柱于上壳体的底部一体延伸出。
[0009]优选的,所述底盖通过多个螺钉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0011]优选的,所述转筒齿轮的可转动角度为150
°

[0012]优选的,所述转筒齿轮位于转筒的下方并通过螺钉与转筒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路板,该五轴减速电机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5]通过利用五轴减速电机受阻后反转的特性,带动转筒旋转到特定位置并受阻,使其反转工作,到另一侧受阻时再反转,如此反复运行,实现转筒带动风扇摇头的功能,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分解图。
[0021]附图标识说明:
[0022]10、外壳
ꢀꢀꢀꢀꢀꢀꢀꢀꢀꢀꢀꢀꢀꢀꢀꢀꢀꢀꢀꢀꢀꢀ
11、上壳体
[0023]12、底盖
ꢀꢀꢀꢀꢀꢀꢀꢀꢀꢀꢀꢀꢀꢀꢀꢀꢀꢀꢀꢀꢀꢀ
13、螺钉
[0024]14、防滑垫
ꢀꢀꢀꢀꢀꢀꢀꢀꢀꢀꢀꢀꢀꢀꢀꢀꢀꢀꢀꢀ
101、限位柱
[0025]102、转动空间
ꢀꢀꢀꢀꢀꢀꢀꢀꢀꢀꢀꢀꢀꢀꢀꢀꢀ
103、容置腔
[0026]20、转筒
ꢀꢀꢀꢀꢀꢀꢀꢀꢀꢀꢀꢀꢀꢀꢀꢀꢀꢀꢀꢀꢀꢀ
30、转筒齿轮
[0027]31、限位条
ꢀꢀꢀꢀꢀꢀꢀꢀꢀꢀꢀꢀꢀꢀꢀꢀꢀꢀꢀꢀ
40、五轴减速电机
[0028]51、螺钉
ꢀꢀꢀꢀꢀꢀꢀꢀꢀꢀꢀꢀꢀꢀꢀꢀꢀꢀꢀꢀꢀꢀ
52、传动齿轮
[0029]53、电路板
ꢀꢀꢀꢀꢀꢀꢀꢀꢀꢀꢀꢀꢀꢀꢀꢀꢀꢀꢀꢀ
60、风扇
[0030]61、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转筒20、转筒齿轮30以及五轴减速电机40。
[0032]该外壳10内设置有两限位柱101,两限位柱101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 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包括有上壳体11和底盖12,该上壳体11具有的开口朝下的容置腔103,该底盖12封盖住容置腔103的开口,所述两限位柱101于上壳体11的底部一体延伸出,所述底盖12通过多个螺钉13与上壳体1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底盖12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14。
[0033]该转筒2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内并露出外壳10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转筒20安装在容置腔103中。
[0034]该转筒齿轮3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内,转筒齿轮30具有一与两限位柱101配合的限位条31,转筒齿轮30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102中,且转筒齿轮30与转筒20固定连接,转筒20随转筒齿轮30来回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转筒齿轮30安装在容置腔103中,所述转筒齿轮30的可转动角度为150
°
,可以实现从左到右150
°
旋转,从左到右再回到左边作为一个周期,往返一个周期10秒,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并且,所述转筒齿轮30位于转筒20的下方并通过螺钉51与转筒20固定连接,转筒齿轮30与转筒20同轴设置。
[0035]该五轴减速电机40设置于外壳10内,五轴减速电机40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52,该传动齿轮52与转筒齿轮30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该五轴减速电机40和传动齿轮52均安装在容置腔103中。
[0036]以及,所述外壳10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3,该五轴减速电机40与电路板 53电性连
接。
[0037]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8]工作时,如图4和图3所示,将风扇60的立柱61插装固定在转筒20 上,使得风扇60可随转筒20同步转动。通电后,五轴减速电机40转动而带动传动齿轮52,传动齿轮52再传动转筒齿轮30,转筒20随转筒齿轮30 同步转动,当转筒齿轮30上的限位条31旋转并触碰到其中一限位柱101 时,转筒齿轮30受阻停止,五轴减速电机40受阻停止后反转,带动传动齿轮52与转筒齿轮30反转,当转筒齿轮30反向旋转并触碰到另一限位柱 101时,转筒齿轮30受阻停止,五轴减速电机40再次反转,如此反复循环工作,带动转筒20反复转动,实现风扇60摇头功能。
[0039]本技术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利用五轴减速电机受阻后反转的特性,带动转筒旋转到特定位置并受阻,使其反转工作,到另一侧受阻时再反转,如此反复运行,实现转筒带动风扇摇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转筒、转筒齿轮以及五轴减速电机;该外壳内设置有两限位柱,两限位柱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该转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并露出外壳的表面;该转筒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转筒齿轮具有一与两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条,转筒齿轮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中,且转筒齿轮与转筒固定连接,转筒随转筒齿轮来回转动;该五轴减速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五轴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转筒齿轮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壳体和底盖,该上壳体具有的开口朝下的容置腔,前述转筒、转筒齿轮、五轴减速电机和传动齿轮均安装在容置腔中,该底盖封盖住容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知知品牌孵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