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147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1
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包括手持式三维人体扫描仪,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扫描物体上以最小20mm的距离随机粘贴反光点,完成自定位,并启动VxScan设置扫描参数和校准传感器;裸体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着装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去除噪点,完成三维表面重建,获得光滑曲面模型;依据曲面模型,计算裸体假人和着装假人的体表面积;计算测试服装的面积因子;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试方法符合现行标准,提升服装面积测量准确度及测量稳定性。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扫描方法,特别是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服装热阻暖体假人测评标准有:ISO 9920:2009、ISO 11079:2007、ISO 15831:2004、ASTM F2732:2016、ASTM F1291:2016、EN 342:2017,GB/T 18398-2001等,其中较为适用于羽绒服防寒功能表征,并给出了服装环境适应性(额定温度)预测方法的标准有三个:ASTM F2732《确定寒冷天气防护服温度额定值的标准实施规程》、ISO 11079《冷环境下服装需求热阻(IREQ)的确定》和EN342《防护服装防寒外套和防寒套装》,而现行服装热阻暖体假人测试的国内外标准中,假人测试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各标准之间在一系列测试参数设置的规定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现行标准为面向各服装品类或防寒服大类的通用标准,当测试对象为羽绒服装时,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和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有局限,具体表现在服装面积因子的准确测算和配套内搭服装的合理性方面,因此,为得出不同服装搭配的热阻值数据,必须获得准确的数值信息;三维扫描中需要进行校准、手工贴反光定位点近300个,人工扫描耗时长。即使操作熟练的实验员完成一次裸体假人的三维扫描耗时近1.5小时,完成一次着装假人的三维扫描耗时达2.5小时。此外,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的三维模型重建及测量也需要较长时间,以及熟练的软件使用技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包括手持式三维人体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5]A.在扫描物体上以最小20mm的距离随机粘贴反光点,完成自定位,并启动VxScan设置扫描参数和校准传感器;
[0006]B.裸体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
[0007]C.着装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
[0008]D.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去除噪点,完成三维表面重建,获得光滑曲面模型;
[0009]E.依据曲面模型,计算裸体假人和着装假人的体表面积;
[0010]F.计算测试服装的面积因子。
[0011]进一步的,采用三角测量法,扫描精度0.03mm,扫描速度480 000测量/秒,分辨率0.05mm。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符合现行标准:本项目所建立的羽绒服防寒功能暖体假人专用测评方法,基于ASTM F2732标准,符合该标准的基本测试要求,科学规范;
[0014]2.测试准确度得到提升:服装面积测量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服装面积因子,使得
利用暖体假人对羽绒服装的固有热阻进行测试时,所测热阻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0015]3.测试的稳定性得到强调:被测服装穿戴方式的规范,以及环境舱温度的优化,保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横向可比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0017]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羽绒服面积因子f
cl
与羽绒服平米充绒量的关系示意图;
[0018]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羽绒服服装面积因子估算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包括手持式三维人体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1]A.在扫描物体上以最小20mm的距离随机粘贴反光点,完成自定位,并启动VxScan设置扫描参数和校准传感器;
[0022]B.裸体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
[0023]C.着装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
[0024]D.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去除噪点,完成三维表面重建,获得光滑曲面模型;
[0025]E.依据曲面模型,计算裸体假人和着装假人的体表面积;
[0026]F.计算测试服装的面积因子。
[0027]进一步的,采用三角测量法,扫描精度0.03mm,扫描速度480 000测量/秒,分辨率0.05mm。
[0028]如图1所示,本申请依据ISO 15831标准的建议,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三维扫描及逆向工程处理技术,直接获取裸体及着装后假人的体表面积,由此得到服装面积因子数据,手持式三维人体扫描仪(HandyScan 700,加拿大Creaform)设备,具体采用三角测量法,扫描精度0.03mm,扫描速度480 000测量/秒,分辨率0.05mm,可精确获取物体的三维形态,输出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三维扫描获取服装面积因子;由服装固有热阻的计算方法可知,服装面积因子f
cl
直接参与服装固有热阻的计算,该公式为:
[0029]式中,I
cl
为测试服装的固有热阻;I
t
为测量获得的总热阻;I
a
为裸体假人体表静止空气层热阻,通过裸体假人热阻测试得到;f
cl
为服装面积因子,定义为着装后的假人外表面积A
cl
与裸体假人外表面积A
n
之比值(公式1-2),用于校正人体着装后体表面积变化导致的静止空气层热阻与裸体时静止空气层热阻的偏差,热阻的单位均为clo;因I
a
值一般在0.5~1clo之间,而由公式结合三维扫描的实测方法,羽绒服f
cl
值的取值范围在1~1.5之间,二者之比值对服装固定热阻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羽绒服防寒功能表征的额定温
度预测的准确度,该公式为:
[0030]如图2-3所示,为服装面积因子实测值与羽绒服平米充绒量的关系,实验中的羽绒服面积因子值分布在1.20、1.30、1.35及1.40附近,当平米充绒量大于或等于170g/m2时,羽绒服多为长款、极寒款,长度在100cm左右,绗缝线数量为4~6条,f
cl
=1.40;当平米充绒量为130~170g/m2时,羽绒服多为中厚中长款、短款加厚面包服,绗缝线数量为4~6条,f
cl
约为1.30;当平米充绒量小于130g/m2时,羽绒服主要有轻薄短款与轻薄长款两类,其中:轻薄长款的绗缝线数量多为4~6条,f
cl
约为1.30;轻薄短款因其绗缝线数量不同,f
cl
的差异较大:绗缝线数量大于等于9条时,f
cl
约为1.35;绗缝线数量为4~6条时,f
cl
约为1.20;综上,本申请建立了基于平米充绒量、羽绒服长度、衍缝线条数三个特征量的服装面积因子估算方法。
[0031]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面积的测量方法,包括手持式三维人体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在扫描物体上以最小20mm的距离随机粘贴反光点,完成自定位,并启动VxScan设置扫描参数和校准传感器;B.裸体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C.着装假人三维扫描,输出指定格式的点云数据;D.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德康
申请(专利权)人: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