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43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除藻增氧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两组推进桨,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浮球,所述浮板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贯穿设置有增氧管,所述增氧管顶部的浮板顶部均对应连通设置有增氧机,所述支撑体内腔的浮板中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均等间距固定套接设置有切割轮,同时四组切割轮同时运行,将氧气从增氧管输送至接触的水体中,对水域进行一定量的增氧,提高水体氧气含量,达到除藻增氧的净化水体目的,有效保护环境,有利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藻增氧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这点与苔藓植物相同。
[0003]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废水大量排入内河,导致内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繁殖。
[0004]现有的除藻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水中藻类种类较为复杂,遇到体积较大的藻类容易使得装置缠绕堵塞,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并且由于藻类较为密集,使得底部水域长时间缺少氧气,容易使得水生物缺氧死亡。
[0005]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除藻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水中藻类种类较为复杂,遇到体积较大的藻类容易使得装置缠绕堵塞,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并且由于藻类较为密集,使得底部水域长时间缺少氧气,容易使得水生物缺氧死亡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两组推进桨,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浮球,所述浮板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贯穿设置有增氧管,所述增氧管顶部的浮板顶部均对应连通设置有增氧机,所述支撑体内腔的浮板中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均等间距固定套接设置有切割轮,所述浮板的顶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浮板的顶部中央设置有藻体收集机构,所述藻体收集机构的前后侧壁均左右对称连通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下端与浮板之间均连通设置有抽泵,所述抽泵的下端连通设置有贯穿于浮板的进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切割轮包括支撑环和切割刀头,所述支撑环的侧壁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组切割刀头。
[0009]优选的,同侧排列的三组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相互对称对应的前后两组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0]优选的,所述藻体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体、排液槽和滤板,所述收集箱体的左右侧壁下端均水平连通设置有排液槽,所述收集箱体的内腔中部水平设置有滤板。
[0011]优选的,所述整体装置通过便携式发电机进行能源供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装置整体放置于需要
清理的水域中,通过控制开关接通电源,从而控制推进桨的运行,控制装置整体自行移动,当装置运行过程中遇到体积较大的藻体,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使得转动轴与切割轮转动,对大体积的藻体进行切割粉碎,避免装置与藻体缠绕,造成装置卡死,同时抽泵运行,将粉碎的藻体和细小的藻体从进料口吸取,经过输送管运输至藻体收集机构的内腔,大体积经过粉碎的藻体和细小的藻体经过滤板的过滤,将水体分离出,水体通过两侧的排液槽从装置的两侧排放至水域中,形成循环收集过滤的过程,同时四组切割轮同时运行,将氧气从增氧管输送至接触的水体中,对水域进行一定量的增氧,提高水体氧气含量,达到除藻增氧的净化水体目的,有效保护环境,有利于本技术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切割轮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浮板,2-支撑体,3-推进桨,4-浮球,5-增氧管,6-增氧机,7-转动轴,8-切割轮,801-支撑环,802-切割刀头,9-驱动电机,10-藻体收集机构,101-收集箱体,102-排液槽,103-滤板,11-输送管,12-抽泵,13-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浮板1,其特征在于:浮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2,支撑体2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两组推进桨3,支撑体2的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浮球4,浮板1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贯穿设置有增氧管5,增氧管5顶部的浮板1顶部均对应连通设置有增氧机6,支撑体2内腔的浮板1中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转动轴7,转动轴7的表面均等间距固定套接设置有切割轮8,浮板1的顶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与对应转动轴7的上端固定连接,浮板1的顶部中央设置有藻体收集机构10,藻体收集机构10的前后侧壁均左右对称连通设置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的下端与浮板1之间均连通设置有抽泵12,抽泵12的下端连通设置有贯穿于浮板1的进料口13。
[0022]其中,切割轮8包括支撑环801和切割刀头802,支撑环801的侧壁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组切割刀头802。其次,同侧排列的三组转动轴7的转动方向相同,相互对称对应的前后
两组转动轴7的转动方向相反。再者,藻体收集机构10包括收集箱体101、排液槽102和滤板103,收集箱体101的左右侧壁下端均水平连通设置有排液槽102,收集箱体101的内腔中部水平设置有滤板103。最后,整体装置通过便携式发电机进行能源供给。
[0023]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装置整体放置于需要清理的水域中,通过控制开关接通电源,从而控制推进桨3的运行,控制装置整体自行移动,当装置运行过程中遇到体积较大的藻体,通过控制驱动电机9转动,使得转动轴7与切割轮8转动,对大体积的藻体进行切割粉碎,避免装置与藻体缠绕,造成装置卡死,同时抽泵12运行,将粉碎的藻体和细小的藻体从进料口13吸取,经过输送管11运输至藻体收集机构10的内腔,大体积经过粉碎的藻体和细小的藻体经过滤板103的过滤,将水体分离出,水体通过两侧的排液槽102从装置的两侧排放至水域中,形成循环收集过滤的过程,同时四组切割轮8同时运行,将氧气从增氧管5输送至接触的水体中,对水域进行一定量的增氧,提高水体氧气含量,达到除藻增氧的净化水体目的,有效保护环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两组推进桨(3),所述支撑体(2)的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浮球(4),所述浮板(1)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贯穿设置有增氧管(5),所述增氧管(5)顶部的浮板(1)顶部均对应连通设置有增氧机(6),所述支撑体(2)内腔的浮板(1)中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表面均等间距固定套接设置有切割轮(8),所述浮板(1)的顶部等间距排列设置有前后对应的三组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与对应转动轴(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浮板(1)的顶部中央设置有藻体收集机构(10),所述藻体收集机构(10)的前后侧壁均左右对称连通设置有输送管(11),所述输送管(11)的下端与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道弘邹道辉卢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众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