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2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它包括筒体,筒体的底端铰接有两个V型分土件;筒体内设置有与两个V型分土件铰接的推杆,推杆上铰接有操纵杆;筒体和推杆之间连接有弹簧,筒体和储料仓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转盘;转盘和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和齿条啮合;转盘的轴心处设有轴杆,轴杆的一端部设置在筒体外,轴杆另一端套设有进料环,进料环与储料仓的底端面相切;进料环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且环形均与分布的开口,进料环的内环上设置有多个与开口位置对应的凸块,轴杆上对应每个凸块的位置处均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一端设有环槽;进料环的一侧固定有位于筒体外的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扩大适用范围,还具有调节较方便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施肥装置,特别是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种植蜂糖李的地区地面不平整,且蜂糖李间隔种植,使得大型施肥机械无法进行使用,因此,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施肥;而常见的施肥方式是通过人工在树根位置处挖坑,再向坑内撒入肥料,最后再将坑填平,此类施肥方式操作较复杂、劳动强度较高;因此,出现了一种记载在CN201520572461.6中的施肥机,而此类施肥机每次施肥的量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蜂糖李实际需要的施肥量进行调整,适用范围较窄。因此,现有的施肥装置存在着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本技术具有适用范围较广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固定有握把;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正对设置的V型分土件, V型分土件的V型交点处于筒体的底端铰接;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上铰接有操作杆,操作杆的一侧设置在筒体外,操作杆与筒体的外壁铰接;推杆的底端与两个V型分土件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内对应推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环,推杆的外侧壁上对应限位环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挡环,挡环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储料仓,储料仓与筒体侧壁连通位置处的底部设置有转盘,转盘与筒体的侧壁转动连接;转盘上靠近推杆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状的传动齿,推杆上对应传动齿的一侧设置有与传动齿啮合的齿条;所述转盘的轴心位置处连接有圆柱状的轴杆,轴杆的一端部设置在筒体外,且轴杆外连接有限位螺母;轴杆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进料环,进料环与储料仓的底端面相切;进料环的外沿处设有多个环形均与分布的开口,每个开口大小不同;进料环的内环上对应每个开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凸块,轴杆上对应每个凸块的位置处均设有与轴杆轴向平行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一端设有沿着轴杆周向的环槽;所述进料环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固定有设置在筒体外的转杆。
[0005]前述的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中,所述筒体内侧壁上对应储料仓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一号卡环,一号卡环的内孔直径大于推杆的直径;所述推杆的外侧固定有二号卡环,二号卡环的直径小于筒体内部空腔的直径,二号卡环紧贴设置在一号卡环下方。
[0006]前述的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中,所述转杆上固定有指示环,指示环设置在筒体外。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改进了现有的施肥装置,通过将筒体压入土壤内,再向上扳动操作杆,通过操作杆带动推杆向下移动;此时,推杆侧面的齿条带动转盘一侧扇形的传动齿,从而带动转盘转动,而转盘一侧的进料环套在转盘一侧的轴杆上,且进料环内的凸块卡在轴杆上的限位槽内,因此,转盘能带动进料环转动;进料环与储料仓的底面相切,
进料环回转会使得储料仓内的肥料进入进料环底部的开口内;同时,推杆向下推动能使得推杆底端铰接的两个V型分土件分开,使土壤形成小坑;随后操作者松手,推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此时进料环回转,使得底端开口内的肥料被送入筒体内,操作者再次扳动操作杆使得两个V型分土件张开即可让肥料落入土壤内;操作者将筒体取出时,土壤会一定程度上向中部集中,完成填坑;使用者拧松限位螺母,再向外拉动轴杆带动转盘移动,使得进料环内环位置处的凸块沿着限位槽向外移动至环槽位置处,接着转动转杆带动进料环沿着环槽转动,调整位于进料环底端的开口大小,最后再将转盘进行复位即可,调节较方便;通过改变位于进料环底端开口的大小,控制每次施肥的量,能用同一个施肥装置对处于不同阶段蜂糖李进行施肥,适用范围较广。此外,本技术中筒体内侧壁上对应储料仓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一号卡环,推杆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紧贴在一号卡环下方的二号卡环,使得进料环送入筒体内的肥料那个落在一号卡环和二号卡环上,随着一号卡环和二号卡环分离,肥料才会落入两个V型分土件处,使得肥料不会从两个V型分土件之间的间隙处掉落,保证每次施肥的量不会遗漏;转杆上固定有指示环,指示环设置在筒体外,操作者转动转杆转换位于进料环底端的开口时,指示环能同步移动从而使得操作者识别哪个大小的开口位于进料环底端,方便进料环调节。因此,本技术不仅能够扩大适用范围,还具有调节较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圆盘和进料盘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中的标记为:1-筒体,2-握把,3-V型分土件,4-推杆,5
-ꢀ
操作杆,6-限位环,7-挡环,8-弹簧,9-储料仓,10-转盘,11-传动齿,12-齿条,13-轴杆,14-限位槽,15-环槽,16-进料环,17-凸块, 18-开口,19-转杆,20-限位螺母,21-一号卡环,22-二号卡环,23
-ꢀ
指示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2]实施例。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端固定有握把2;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正对设置的V型分土件3,V型分土件3的V型交点处于筒体1的底端铰接;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推杆4,推杆4上铰接有操作杆5,操作杆5的一侧设置在筒体1外,操作杆5与筒体1的外壁铰接;推杆4的底端与两个V型分土件3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1内对应推杆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环6,推杆4的外侧壁上对应限位环6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挡环7,挡环7和限位环6之间设置有弹簧8;所述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储料仓9,储料仓9与筒体1侧壁连通位置处的底部设置有转盘10,转盘 10与筒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转盘10上靠近推杆4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状的传动齿11,推杆4上对应传动齿11的一侧设置有与传动齿啮合的齿条12;所述转盘10的轴心位置处连接有圆柱状的轴杆13,轴杆13的一端部设置在筒体1外,且轴杆13外连接有限位螺母20;轴杆13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进料环16,进料环16与储料仓9的底端面相切;进料环16的外沿处设有多个环形均与分布的开口18,每个开口18大小不同;进料环16的内环上对应每个开口18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凸块17,轴杆13上对应每个
凸块17的位置处均设有与轴杆13轴向平行的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一端设有沿着轴杆13周向的环槽15;所述进料环16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固定有设置在筒体1外的转杆19。
[0013]所述筒体1内侧壁上对应储料仓9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一号卡环 21,一号卡环21的内孔直径大于推杆4的直径;所述推杆4的外侧固定有二号卡环22,二号卡环22的直径小于筒体1内部空腔的直径,二号卡环22紧贴设置在一号卡环21下方;所述转杆19上固定有指示环23,指示环23设置在筒体1外。
[0014]工作原理:先将位于筒体1外轴杆13上的限位螺母20向外转出,接着向外拉动轴杆13带动转盘10移动,此时,进料环16内环位置处的多个凸块17沿着轴杆13上的限位槽14移动至环槽15位置处,接着根据蜂糖李需要的施肥量,转动位于筒体1外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蜂糖李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端固定有握把(2);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正对设置的V型分土件(3),V型分土件(3)的V型交点处于筒体(1)的底端铰接;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推杆(4),推杆(4)上铰接有操作杆(5),操作杆(5)的一侧设置在筒体(1)外,操作杆(5)与筒体(1)的外壁铰接;推杆(4)的底端与两个V型分土件(3)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1)内对应推杆(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环(6),推杆(4)的外侧壁上对应限位环(6)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挡环(7),挡环(7)和限位环(6)之间设置有弹簧(8);所述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储料仓(9),储料仓(9)与筒体(1)侧壁连通位置处的底部设置有转盘(10),转盘(10)与筒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转盘(10)上靠近推杆(4)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状的传动齿(11),推杆(4)上对应传动齿(11)的一侧设置有与传动齿啮合的齿条(12);所述转盘(10)的轴心位置处连接有圆柱状的轴杆(13),轴杆(13)的一端部设置在筒体(1)外,且轴杆(13)外连接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硕源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