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122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回转平台转动连接于底盘上,伸缩主臂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与回转平台连接,伸缩主臂的上端铰接有封网系统;液压俯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回转平台或伸缩主臂上,活塞杆铰接于伸缩主臂或回转平台,连杆装置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回转平台和伸缩主臂,通过液压俯仰油缸驱动伸缩主臂相对于回转平台做俯仰动作;平衡卷扬机构包括卷扬机组及钢丝绳,卷扬机组安装在回转平台上,通过钢丝绳与封网系统连接,卷扬机组为伸缩主臂的伸缩及封网系统的折叠或打开提供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跨越系统能够自动起升到工作位置,架设时间短,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减少人力成本。减少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适用于输变电工程张力架线过程中跨越高铁、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公路以及不停电跨越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高压线路的跨越施工场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过程中经常跨越各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重要通讯线等;目前跨越方式耗时费力的现状,是多年来制约电网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封路或停电审批困难、时间较长,施工时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正常的施工程序,不能按正常施工计划进行,同时也给施工带来安全风险,造成跨越双方同时受到潜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此,采用高效快速的跨越方案,保证被跨越物安全稳定运行及安全跨越施工的顺利进行成为了行业的必然趋势。现有的跨越架设备主要采用在被跨高压线的上方利用钢管、毛竹搭设脚手架式跨越架以及利用钢抱杆形成单立柱型式或门型型式搭设跨越架等,跨越架上方采取封网的施工方式进行跨越。跨越施工时,跨越架的组装和拆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周期长,不能适应快速施工需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输变电工程架线施工时跨越架组装和拆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施工周期长、效率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包括底盘、回转平台、液压俯仰油缸、连杆装置、伸缩主臂、平衡卷扬机构及封网系统,其中回转平台转动连接于底盘上,所述伸缩主臂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与回转平台连接,该伸缩主臂的上端铰接有所述封网系统;所述液压俯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回转平台或伸缩主臂上,活塞杆铰接于伸缩主臂或回转平台,所述连杆装置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回转平台和伸缩主臂,通过所述液压俯仰油缸驱动伸缩主臂相对于回转平台做俯仰动作;所述平衡卷扬机构包括卷扬机组及钢丝绳,该卷扬机组安装在所述回转平台上,通过钢丝绳与封网系统连接,所述卷扬机组为所述伸缩主臂的伸缩及封网系统的折叠或打开提供动力;
[0006]其中:所述连杆装置包括连杆A及连杆B,该连杆A及连杆B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回转平台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伸缩主臂上,所述连杆A、连杆B、伸缩主臂及回转平台形成四杆机构;所述液压俯仰油缸通过该四杆机构驱动伸缩主臂俯仰,进而实现所述伸缩主臂被放倒或被竖起;
[0007]所述封网系统包括封网架、封网杆、封网绳及托辊,该封网架铰接于所述伸缩主臂的上端,在封网架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封网杆,每组中的两个所述封网杆分别设置在封网架的两侧,每个封网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封网架上的铰点A,上端通过所述封网绳与卷扬机组
连接或由人工操控;所述封网架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托辊;
[0008]每侧所述封网杆的下方均设有防护杆,该防护杆的上端铰接于同侧的封网杆上,下端在封网杆呈展开状态时铰接于所述封网架上,并在所述封网杆呈收缩状态时铰接于所述铰点A;
[0009]每侧所述防护杆的上端铰接于同侧上方的封网杆上的铰点B,下端铰接于该侧封网架上的铰点C,该铰点C位于同侧铰点B的下方;所述封网杆呈收缩状态时,同侧下方的防护杆的下端由铰点C上拆下,再铰接于同侧的所述铰点A;
[0010]所述封网杆的上端相对于下端向上倾斜;
[0011]所述伸缩主臂包括基础臂节、伸缩臂节及顶节,该基础臂节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与回转平台通过销轴铰接,基础臂节的上端连接有一节或多节的伸缩臂节,当为一节时,所述伸缩臂节的下端与基础臂节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该伸缩臂节的上端与所述顶节可伸缩地连接,该顶节及伸缩臂节的伸缩通过所述卷扬机组驱动;当所述伸缩臂节为多节时,各伸缩臂节之间可伸缩地连接,并通过卷扬机组的驱动相对伸缩,最底部的伸缩臂节与所述基础臂节可伸缩地连接,最顶部的伸缩臂节与所述顶节可伸缩地连接,该顶节及各节伸缩臂节的伸缩通过所述卷扬机组驱动;
[0012]所述底盘为轮式自行走底盘,即底盘安装在车辆上,由车辆运输行走。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4]1.本专利技术的跨越系统能够自动起升到工作位置,架设时间短,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轮式自行走底盘组合自动起升和伸展的臂架系统的方式,实现了跨越系统快速运输调度与架设。
[0016]3.本专利技术的封网系统能够防止架设的线缆侧滑掉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伸缩主臂与回转平台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伸缩主臂与封网系统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封网系统折叠与打开的动作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站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为底盘,2为回转平台,201为铰耳A,3为液压俯仰油缸,4为连杆装置,401为连杆A,402为连杆B,5为伸缩主臂,501为基础臂节,502为伸缩臂节,503为顶节,504为铰耳B,6为平衡卷扬机构,601为拉板,602为卷扬机组,603为钢丝绳,7为封网系统,701为封网架,702为防护杆,703为封网杆,704为封网绳,705为托辊,706为铰点A,707为铰点B,708为铰点C,709为铰点D。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4]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底盘1、回转平台2、液压俯仰油缸3、连杆装置4、伸缩主臂5、平衡卷扬机构6及封网系统7,其中本实施例的底盘1为轮式自行走底盘,即底盘1安装
在车辆上,由车辆运输行走,为跨越系统提供稳定的基础平台;回转平台2通过回转轴承转动连接于底盘1上,回转平台2可绕回转轴承中心相对于底盘1做360
°
回转动作;平衡卷扬机构6包括拉板601、卷扬机组602及钢丝绳603,卷扬机组602安装在回转平台2上,该卷扬机组602包括多个卷扬机,为跨越系统的伸缩主臂5伸缩、封网系统的折叠或打开提供动动力。
[0025]伸缩主臂5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与回转平台2连接,该伸缩主臂5的上端铰接有封网系统7。本实施例的伸缩主臂5包括基础臂节501、伸缩臂节502及顶节503,该基础臂节501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基础臂节501下端的铰耳B504与回转平台2上的铰耳A201通过销轴铰接,起到加固伸缩主臂5的作用;基础臂节501的上端连接有一节或多节的伸缩臂节502,伸缩臂节502的上端连接有顶节503,伸缩臂节502及顶节503可沿伸缩主臂5的中轴线伸缩,实现多种高度组合。当伸缩臂节502为一节时,伸缩臂节502的下端与基础臂节501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该伸缩臂节502的上端与顶节503可伸缩地连接,该顶节503及伸缩臂节502的伸缩通过卷扬机组602驱动。当伸缩臂节502为多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组合跨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回转平台(2)、液压俯仰油缸(3)、连杆装置(4)、伸缩主臂(5)、平衡卷扬机构(6)及封网系统(7),其中回转平台(2)转动连接于底盘(1)上,所述伸缩主臂(5)的下端在完成竖起动作后的工作状态与回转平台(2)连接,该伸缩主臂(5)的上端铰接有所述封网系统(7);所述液压俯仰油缸(3)的缸体铰接于回转平台(2)或伸缩主臂(5)上,活塞杆铰接于伸缩主臂(5)或回转平台(2),所述连杆装置(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回转平台(2)和伸缩主臂(5),通过所述液压俯仰油缸(3)驱动伸缩主臂(5)相对于回转平台(2)做俯仰动作;所述平衡卷扬机构(6)包括卷扬机组(602)及钢丝绳(603),该卷扬机组(602)安装在所述回转平台(2)上,通过钢丝绳(603)与封网系统(7)连接,所述卷扬机组(602)为所述伸缩主臂(5)的伸缩及封网系统(7)的折叠或打开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合跨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4)包括连杆A(401)及连杆B(402),该连杆A(401)及连杆B(402)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回转平台(2)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伸缩主臂(5)上,所述连杆A(401)、连杆B(402)、伸缩主臂(5)及回转平台(2)形成四杆机构;所述液压俯仰油缸(3)通过该四杆机构驱动伸缩主臂(5)俯仰,进而实现所述伸缩主臂(5)被放倒或被竖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合跨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网系统(7)包括封网架(701)、封网杆(703)、封网绳(704)及托辊(705),该封网架(701)铰接于所述伸缩主臂(5)的上端,在封网架(701)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封网杆(703),每组中的两个所述封网杆(703)分别设置在封网架(701)的两侧,每个封网杆(703)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封网架(701)上的铰点A(706),上端通过所述封网绳(704)与卷扬机组(602)连接或由人工操控;所述封网架(70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托辊(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张海廷贾岩王鹏举刘利平刘涛刘刚周承玺潘连武李振东许志勇王峰贾文龙李建高延庆于双豪魏文儒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抢修中心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