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2107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3D打印高性能树脂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包括氰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交联剂和染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氰酸酯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交联剂和染料的种类,使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具有较高的打印精密度。所得3D打印氰酸酯墨水经3D打印预成型,再经热固化处理,使得到的成型件具有高精度、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实施例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经光固化和热固化处理后所得成型件的拉伸强度达95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高性能树脂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与耐热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前沿领域。但是由于其较为苛刻的成型条件,所以实现热固性树脂的3D打印较为困难。近年来,采用先光固化成型再后处理实现热固性树脂3D打印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但仍然存在耐热性能不高、打印精度较低、力学性能差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在保持热固性树脂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其高精度3D打印变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具有的形成双网络交联结构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打印精度高,所得3D打印氰酸酯墨水经预固化和热固化处理后,所得成型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包括以下组分:
[0006]氰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交联剂和染料;
[0007]所述氰酸酯树脂为双酚F氰酸酯、双酚M氰酸酯、双酚E型氰酸酯、酚醛型氰酸酯、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和双酚A型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所述活性稀释剂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4-丙烯酰吗啉、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所述光引发剂为Irgacure 184、Darocur 1173、Irgacure 2959、Irgacure 369、Irgacure 907、Irgacure 651、Irgacure 250、Irgacure 819和Lucirin TPO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所述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所述染料为奥丽素黄190、奥丽素蓝755、奥丽素橙247和奥丽素棕322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氰酸酯树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1。
[0013]优选地,所述氰酸酯树脂与活性稀释剂的质量比为60:(15~200)。
[0014]优选地,所述氰酸酯树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比为60:(0.2~1.0)。
[0015]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与活性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0.1~50)。
[0016]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和染料的质量比为(0.1~20):(0.01~1)。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将交联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得到第一溶液;
[0019]将所述第一溶液、光引发剂和染料混合,得到光固化基体树脂;
[0020]将所述光固化基体树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氰酸酯树脂混合,得到所述3D打印氰酸酯墨水。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在3D打印中的应用。
[0022]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23]将3D打印氰酸酯墨水预固化,得到预成型件;
[0024]将所述预成型件进行热固化处理,得到成型件。
[0025]优选地,所述热固化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热处理、第二热处理、第三热处理、第四热处理和第五热处理;
[0026]所述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为100~140℃,保温时间为2~8h;
[0027]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温度为150~160℃,保温时间为2~8h;
[0028]所述第三热处理的温度为170~180℃,保温时间为2~8h;
[0029]所述第四热处理的温度为190~210℃,保温时间为2~8h;
[0030]所述第五热处理的温度为220~280℃,保温时间为2~8h。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包括以下组分:氰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交联剂和染料;所述氰酸酯树脂为双酚F氰酸酯、双酚M氰酸酯、双酚E型氰酸酯、酚醛型氰酸酯、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和双酚A型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稀释剂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4-丙烯酰吗啉、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光引发剂为Irgacure 184、Darocur 1173、Irgacure 2959、Irgacure 369、Irgacure 907、Irgacure 651、Irgacure 250、Irgacure 819和Lucirin TPO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染料为奥丽素黄190、奥丽素蓝755、奥丽素橙247和奥丽素棕322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2]本专利技术使用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使树脂体系在交联后形成高交联度体系;本专利技术使用活性稀释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4-丙烯酰吗啉、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较好的溶解交联剂与氰酸酯树脂,使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具有适合3D打印的流变性能;本专利技术使用光引发剂Irgacure 184、Darocur 1173、Irgacure2959、Irgacure 369、Irgacure 907、Irgacure 651、Irgacure 250、Irgacure 819和Lucirin TPO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促使活性稀释剂在3D打印的光固化过程中与交联剂形成网状交联结构;本专利技术加入的染料能够降低3D打印氰酸酯墨水对于光的敏感程度,防止打印件边缘过度固化,从而提高氰酸酯墨水的打印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氰酸酯墨
水,由于其优化的活性稀释剂、交联剂、染料、光引发剂配方,赋予了3D打印氰酸酯墨水极高的打印精度,使最终打印出来的成型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在3D打印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先将3D打印氰酸酯墨水通过预固化,再通过热固化处理进一步固化,使氰酸酯树脂完全反应,使得到的成型件具有高精度、优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氰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交联剂和染料;所述氰酸酯树脂为双酚F氰酸酯、双酚M氰酸酯、双酚E型氰酸酯、酚醛型氰酸酯、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和双酚A型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稀释剂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4-丙烯酰吗啉、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光引发剂为Irgacure 184、Darocur 1173、Irgacure 2959、Irgacure 369、Irgacure 907、Irgacure 651、Irgacure 250、Irgacure 819和Lucirin TPO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染料为奥丽素黄190、奥丽素蓝755、奥丽素橙247和奥丽素棕322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树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树脂与活性稀释剂的质量比为60:(15~2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氰酸酯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树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比为6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龙胡海媛吴涛蒋盼周峰刘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