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06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46
本公开涉及关节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以及支撑转轴,第一连接座设有球台状的凸起,第二连接座设有与凸起位于同一球心的球台状的凹槽,凸起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配合以使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转动配合,支撑转轴的一端与凹槽的底壁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贯穿凸起且连接有第一限位部。本公开通过凸起、凹槽以及支撑转轴的相互配合,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三维度转动的功能,还可以有效降低整机设计高度;且通过凸起和支撑转轴的巧妙设置,还可以有效避免因结构的竖向荷载而造成的对凸起与凹槽转动面的损耗,从而有效增加了结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增加了结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增加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


[0001]本公开涉及关节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高铁32m简支箱梁运架一体机主梁与后车关键连接构件采用球铰接连接方式,由于球铰竖直方向占用高度大,导致整机设计高度较高,造成过隧及隧道口架梁困难,另外一体机在风沙、雾霾、潮湿等恶劣环境下架梁工作时,球铰摩擦面处容易受潮生锈、且摩擦副表面容易进沙、尘土等杂质,造成摩擦副转动困难、且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严重噪音污染、虽然加入黄油等润滑剂后可暂时延长球铰使用功能,由于润滑剂也容易氧化变质,对改善摩擦副润滑效果仍然不佳,球铰往往还未到设计使用寿命就因噪音过大,摩擦副锈蚀卡死等问题需要提前进行更换,浪费人力财力,甚至延误工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满足高速铁路40m简支箱梁运架一体机在恶劣环境、大荷载、低高度、大坡度、小曲线、过隧道等苛刻架梁工况要求,必须设计一种主梁与后车之间的新型连接机构,这种连接机构既满足运架一体机整机低高度,又可以承受竖向、横向及纵向大荷载,同时具有纵、横、水平三维度转动功能,摩擦副还能在恶劣环境下能不受干扰的长期稳定免维护正常工作,减少因关键连接部件损坏而进行维修、更换、延误工期造成的时间、经济等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以及支撑转轴,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均设有安装部,第一连接座靠近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有球台状的凸起,沿第一连接座至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凸起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连接座靠近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有与凸起位于同一球心的球台状的凹槽,凸起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配合以使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转动配合,支撑转轴的一端与凹槽的底壁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贯穿凸起且连接有第一限位部,凸起设有用于支撑转轴贯穿的通孔,支撑转轴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支撑转轴相对于第一连接座摆动的间隙。
[0005]可选的,支撑转轴的一端与凹槽的内底壁的轴心连接,通孔设置在凸起的中轴线处。
[0006]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对支撑转轴与第一连接座之间的相对摆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与支撑转轴同轴连接的球台状的导向内圈,沿第一连接座至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导向内圈的直径逐渐减小,导向内圈位于通孔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通孔对应导向内圈处设有与导向内圈相配合的导向面。
[0007]可选的,导向内圈和导向面所在的球心位置与凸起和凹槽所在的球心位置一致。
[0008]可选的,通孔包括沿第一连接座至第二连接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沉头孔和贯穿孔,第一沉头孔的孔径大于贯穿孔的孔径,第一沉头孔内同轴设置有导向环,导向面设置在导向环的顶部。
[0009]可选的,第二连接座远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沉头孔,支撑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二沉头孔并连接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形状与第二沉头孔的形状相匹配,第一限位部与支撑转轴螺纹连接。
[0010]可选的,第一连接座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有第三沉头孔,第三沉头孔与第一沉头孔相连通,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三沉头孔内。
[0011]可选的,凸起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自润滑摩擦板。
[0012]可选的,凹槽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固定槽,自润滑摩擦板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固定槽内。
[0013]可选的,凸起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凹槽靠近第一连接座的一端。
[00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公开通过凸起、凹槽以及支撑转轴的相互配合,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三维度转动的功能,还可以有效降低整机设计高度,避免在过隧及隧道口遇到的架梁困难的问题;且通过凸起和支撑转轴的巧妙设置,还可以有效避免因结构的竖向荷载而造成的对凸起与凹槽转动面的损耗,从而有效增加了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实现运架一体顺利过隧、纵横大坡度、小曲线、三维度转动大荷载运架梁作业要求,并满足在特殊工况下顺利架梁作业。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公开中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公开中第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公开中主梁、后车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0022]其中,1、第一连接座;2、第二连接座;3、支撑转轴;4、凸起;5、凹槽;6、第一限位部;7、导向内圈;8、第一沉头孔;9、贯穿孔;10、导向环;11、第二沉头孔;12、第二限位部;13、第三沉头孔;14、自润滑摩擦板;15、密封圈;16、主梁;17、后车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
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包括第一连接座1、第二连接座2以及支撑转轴3,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上均设有安装部,第一连接座1靠近第二连接座2的一端设有球台状的凸起4,沿第一连接座1至第二连接座2的方向,凸起4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连接座2靠近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设有与凸起4位于同一球心的球台状的凹槽5,凸起4的外侧壁与凹槽5的内侧壁配合以使第一连接座1与第二连接座2转动配合,支撑转轴3的一端与凹槽5的底壁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贯穿凸起4且连接有第一限位部6,凸起4设有用于支撑转轴3贯穿的通孔,支撑转轴3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支撑转轴3相对于第一连接座1摆动的间隙。
[0026]请参阅图4,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公开设置了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其上均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结构固定在主梁16和后车横梁17上,主要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将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与主梁16和后车横梁17上提前开设或预留的孔位进行对齐,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使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对应的与主梁16和后车横梁17进行连接,例如第一连接座1可连接在主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1)、第二连接座(2)以及支撑转轴(3),所述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上均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座(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2)的一端设有球台状的凸起(4),沿所述第一连接座(1)至所述第二连接座(2)的方向,所述凸起(4)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座(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起(4)位于同一球心的球台状的凹槽(5),所述凸起(4)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5)的内侧壁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座(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转动配合,所述支撑转轴(3)的一端与所述凹槽(5)的底壁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凸起(4)且连接有第一限位部(6),所述凸起(4)设有用于所述支撑转轴(3)贯穿的通孔,所述支撑转轴(3)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所述支撑转轴(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摆动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3)的一端与所述凹槽(5)的内底壁的轴心连接,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凸起(4)的中轴线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支撑转轴(3)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之间的相对摆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转轴(3)同轴连接的球台状的导向内圈(7),沿所述第一连接座(1)至所述第二连接座(2)的方向,所述导向内圈(7)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内圈(7)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2)的一端,所述通孔对应所述导向内圈(7)处设有与所述导向内圈(7)相配合的导向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三维度转动的子母套免维护大推力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内圈(7)和所述导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衍领谌启发梁志新王治斌万鹏周光忠孙世豪王浩杨建福罗九林朵君泰安志刚陆慧耿冬梅胡莲纪博林田丰郭春晖蒋中明王德乾姚坤锋常祝袁嘉俊李刚罗丹丹汪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