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625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艺流程:步骤S1:对镍带原材料的表面进行除磷,以保证镍带原材料表面的洁净;步骤S2:将经过除磷工艺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步骤S3:将完成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冷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二次冷轧工艺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次冷轧工艺、第一次退火工艺、第二次退火工艺、第三次冷轧工艺以及第三次退火工艺,有效改善了晶粒的均匀性,使得晶粒分布更加均匀、级差小,其晶粒不会异常长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镍薄板(即镍带)作为原材料广泛运用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如在手机电池、电子线路板、灯泡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需大量运用镍带,镍带的厚度、纯度和延展性等物理参数,是影响以其为原料的电子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对镍带的厚度、纯度和延展性等物理参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更薄的厚度、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延展性、导电性、更低的电阻值。
[0003]镍带作为导体材料,多用于电池电芯的正负极与电池保护板等的连接,其成品要求带材平直,两边切齐,无毛刺、裂边和卷边,其生产工艺流程大体分为:配料、熔炼、铣面/刨面、热轧、罩式退火、酸洗、冷轧、光亮退火、精轧、分条、检验、包装入库,其中,在冷轧阶段极易发生晶粒异常长大,造成混晶和异常晶粒超标准要求,导致同批次产品的晶粒度差异过大,若不针对晶粒度级差较大的产品进行差异化处理,得到的产品性能不一致,直接影响镍带深冲性能和封接性能,关系到电池电芯的质量和寿命,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冷轧阶段极易发生晶粒异常长大,造成混晶和异常晶粒超标准要求,导致同批次产品的晶粒度差异过大,若不针对晶粒度级差较大的产品进行差异化处理,得到的产品性能不一致,直接影响镍带深冲性能和封接性能,关系到电池电芯质量和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0007]步骤S1:对镍带原材料的表面进行除磷,以保证镍带原材料表面的洁净;
[0008]步骤S2:将经过除磷工艺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
[0009]步骤S3:将完成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冷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二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
[0010]步骤S4:将完成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冷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三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三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
[0011]步骤S5:将依次完成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第三次退火工艺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精整。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步骤S2中第一冷轧工艺其冷轧形变量控制在65%~80%,以利于进行所述第
一次退火工艺时刺扎晶界,阻碍晶粒长大,同时引入畸变储能,为下一步的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再结晶做准备。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1150℃~1160℃,且所述步骤S2中的镍带原材料在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的退火时间为保0.5小时~2小时,且退火为真空。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步骤S3中第二冷轧工艺其冷轧形变量控制在40%~55%,有效改善晶粒的均匀性,获得超细晶粒组织,且所述超细晶粒组织呈颗粒状均匀弥散分布于晶界。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第二次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960℃~990℃,且由所述步骤S2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在进行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的退火时间为保1小时~2小时,且退火气氛采用氩气。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5]所述步骤S4中第三冷轧工艺其冷轧形变量控制在≥23%,可以避免材料处于临界变形状态,导致退火后生成粗大再结晶晶粒,经过第一次冷轧工艺、第二次冷轧工艺以及第三次冷轧工艺处理后可以有效的使轧制带材的晶粒度更加均匀。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7]所述第三次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960℃~990℃,且由所述步骤S3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在进行第三次退火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9]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的退火时间为保1小时~2小时,且退火气氛采用氩气。
[003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次冷轧工艺、第一次退火工艺、第二次冷轧工艺、第二次退火工艺、第三次冷轧工艺以及第三次退火工艺,可获得超细晶粒组织,有效改善了晶粒的均匀性,使得晶粒分布更加均匀、级差小,其晶粒不会异常长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
[003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次冷轧工艺和第一次退火工艺,在进行第一次冷轧工艺时刺扎晶界,阻碍晶粒长大,同时引入畸变储能,为下一步的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再结晶做准备,在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时在加热过程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使得晶粒分布更加均匀、级差小,其晶粒不会异常长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通过设计的第二次冷轧工艺和第二次退火工艺,在进行第二次冷轧工艺时有效改善晶粒的均匀性,获得超细晶粒组织,且所述超细晶粒组织呈颗粒状均匀弥散分布于晶界,在进行第二次退火工艺时在加热过程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使得晶粒分布更加均匀、级差小,其晶粒不会异常长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
[0033]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的第三次冷轧工艺和第三次退火工艺,在进行第三次冷轧工艺时可以避免材料处于临界变形状态,导致退火后生成粗大再结晶晶粒,经过第一次冷
轧工艺、第二次冷轧工艺以及第三次冷轧工艺处理后可以有效的使轧制带材的晶粒度更加均匀性,在进行第三次退火工艺时在加热过程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使得晶粒分布更加均匀、级差小,其晶粒不会异常长大,大大改善镍带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流程:步骤S1:对镍带原材料的表面进行除磷,以保证镍带原材料表面的洁净;步骤S2:将经过除磷工艺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步骤S3:将完成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冷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二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步骤S4:将完成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冷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原材料进行第三次冷轧工艺处理,经过脱脂工艺后,进行第三次退火工艺处理并完成冷处理;步骤S5:将依次完成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第二次退火工艺处理以及第三次退火工艺处理后所得到的镍带精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第一冷轧工艺其冷轧形变量控制在65%~80%,以利于进行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时刺扎晶界,阻碍晶粒长大,同时引入畸变储能,为下一步的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再结晶做准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1150℃~1160℃,且所述步骤S2中的镍带原材料在进行第一次退火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采用阶梯加热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镍带冷轧晶粒级差过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退火工艺的退火时间为保0.5小时~2小时,且退火为真空。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宏源龚政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腾达海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