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治斌专利>正文

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52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涉及农业设施大棚领域,包括大棚机构,所述大棚机构顶端开设有多组支架,所述大棚机构两侧开设有土地,所述大棚位于土地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培养机构、大棚机构以及入水机构,将培养机构放入到储水机构之间,通过支撑壁与储水机构外壁贴合,对大棚整体进行支撑,随后将培养管与根茎培养箱安装到培养机构内,完成对培养机构的安装,随后将支架安装到支撑壁上方并位于入水机构之间,将人字架与支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将薄膜贴合在人字架外壁与支架之间,完成大棚机构的安装,能够方便的对大棚进行固定,且大棚大部分位于土地下方,能够有效减少戈壁高温、阵风等气候对大棚内部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施大棚领域,具体为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

技术介绍

[0002]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达阿尔泰山和杭爱山,向东可达大兴安岭,而向南可达北山山脉,中文中的“戈壁”仅指砾质、石质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则仅指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地沙地,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为戈壁地址,全年降雨少且时间分布不均,有时能干旱数月,也有可能几天暴雨,为了当地人们的果蔬的日常需要,需要一种戈壁特殊的农业大棚。
[0003]现有的戈壁农业大棚一般都是采用太阳能进行供能,但是太阳能不够稳定,在阴雨天气下无法正常为大棚提供电能,导致大棚不能正常运行,而且在对果蔬进行培养时,需要采用大量的水对果蔬进行灌溉,戈壁内温度较高,会导致水分快速流失,导致水资源浪费,而且戈壁土壤环境较差,容易松动,大棚安装十分不便,且在大风天气下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大棚阴雨天供电不稳定、水资源浪费、大棚不便固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机构,所述大棚机构顶端开设有多组支架,所述大棚机构两侧开设有土地,所述大棚位于土地的内部,每两组所述支架之间皆安装有薄膜,每组所述支架的内壁皆开设有导流板,所述大棚机构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壁开设有与薄膜贴合的连接杆,且每组所述连接杆的两侧皆开设有人字架,所述大棚机构的底端开设有培养机构,所述培养机构两侧开设有与大棚机构箱连接的支撑壁,且每组所述支撑壁的外壁皆连接有储水机构,所述储水机构顶端开设有入水机构,所述入水机构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入水机构的顶端开设有多组密封仓,每组所述密封仓的内部位于传动轴的外壁皆开设有叶轮,每组所述入水机构的两端皆开设有摩擦仓,所述传动轴的两端皆延伸至摩擦仓的内部连接有摩擦轮,所述储水机构的外侧开设有土地。
[0006]优选地,所述大棚机构的一侧位于土地的内部开设有舱门,所述储水机构位于土地的内部,所述入水机构位于土地的上方,每组所述入水机构位于大棚机构的两侧。
[0007]优选地,所述储水机构的内部位于入水机构的下方开设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端位于储水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雾化器,且所述雾化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雾管,且所述第一雾管贯穿支撑壁的外壁并延伸至培养机构的内部,所述第一雾管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雾管。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雾管位于培养管的内部,所述培养管的顶端开设有多组盖板,所述第二雾管位于支撑壁的内部,所述支撑壁的顶端开设有插管。
[0009]优选地,每组所述密封仓靠近大棚机构的一侧皆开设有进水口,每组所述密封仓
的底端皆开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延伸至水箱的内部连接有拉板。
[0010]优选地,每组所述摩擦仓的内壁皆开设有摩擦槽,所述摩擦仓通过摩擦槽与摩擦轮卡合,所述摩擦轮的外壁开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仓的内壁开设有金属垫片,且金属垫片的一端连接有导电杆,且金属垫片通过导电杆与外界的储电设备接通。
[0011]优选地,每组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水槽,且所述水槽为圆弧形凹槽,每组所述人字架皆通过螺栓与导流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每组所述薄膜的底端开设有固定脚,且固定脚的内部皆开设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位于导流板的正下方,所述导流板的内壁开设有流槽。
[0013]优选地,每组所述密封仓的外壁远离进水口的一侧皆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水口和进风口内皆开设有挡尘网。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入水机构以及大棚机构,当雨水落在大棚上的薄膜上,并向下流动汇聚在入水机构一侧,入水机构外壁开设有多组密封仓,且每组密封仓一侧皆开设有进水口,使水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密封仓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通过外壁的摩擦片在摩擦仓内转动,使摩擦片与金属垫片之间相对摩擦产生电荷移动,从而产生电流,电流从导电杆传递到外界,并对外界电源进行充电,能够在暴雨天气下太阳能无法正常工作时为大棚提供电能,保证在暴雨天气下大棚能够正常运行,提供了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大棚电能够稳定的问题;
[0016]2.通过设置的薄膜、培养机构以及支撑结构,在对植物进行培养时,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水的自然蒸发,灌浇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在大棚内上升,直至与大棚内开设薄膜接触,水汽附着在薄膜上形成水珠向下滑动,水珠在遇到人字架后,会沿着人字架外壁开设的水槽向导流板流动,导流板与固定脚接触,使水珠沿着导流板流向固定脚上,并通过固定脚内开设的回收口流会水箱内,能够对蒸发的水进行部分回收,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雨水进入到密封仓内,并对密封仓底端开设的拉板进行下压,使雨水能够进入到水箱内,方便对雨水进行收集,在没有雨水时,弹簧能够将拉板向上拉动,使拉板与水箱内壁贴合,从而能够避免水箱内的水蒸发泄漏,有效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0017]3.通过设置的培养机构、大棚机构以及入水机构,在对大棚进行固定时,首先在土地上挖出相匹配的地沟,将储水机构放入到地沟内,且使入水机构位于土地上方,随后将培养机构放入到储水机构之间,通过支撑壁与储水机构外壁贴合,对大棚整体进行支撑,随后将培养管与根茎培养箱安装到培养机构内,完成对培养机构的安装,随后将支架安装到支撑壁上方并位于入水机构之间,将人字架与支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将薄膜贴合在人字架外壁与支架之间,完成大棚机构的安装,能够方便的对大棚进行固定,且大棚大部分位于土地下方,能够有效减少戈壁高温、阵风等气候对大棚内部的影响,能够对大棚进行有效的固定,提高大棚的使用寿命,有效解决了大棚不便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垫片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收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字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大棚机构;101、薄膜;102、支架;103、固定脚;104、回收口;105、导流板;2、土地;3、储水机构;301、水箱;302、雾化器;303、第一雾管;304、第二雾管;4、培养机构;401、支撑壁;402、培养管;403、根茎培养箱;404、盖板;405、插管;5、入水机构;501、密封仓;502、弹簧;503、拉板;504、叶轮;505、进水口;506、进风口;507、传动轴;508、摩擦轮;509、摩擦片;510、摩擦仓;511、金属垫片;512、导电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机构(1)顶端开设有多组支架(102),所述大棚机构(1)两侧开设有土地(2),所述大棚位于土地(2)的内部,每两组所述支架(102)之间皆安装有薄膜(101),每组所述支架(102)的内壁皆开设有导流板(105),所述大棚机构(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结构(6),所述支撑结构(6)的内壁开设有与薄膜(101)贴合的连接杆(601),且每组所述连接杆(601)的两侧皆开设有人字架(602),所述大棚机构(1)的底端开设有培养机构(4),所述培养机构(4)两侧开设有与大棚机构(1)箱连接的支撑壁(401),且每组所述支撑壁(401)的外壁皆连接有储水机构(3),所述储水机构(3)顶端开设有入水机构(5),所述入水机构(5)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507),所述入水机构(5)的顶端开设有多组密封仓(501),每组所述密封仓(501)的内部位于传动轴(507)的外壁皆开设有叶轮(504),每组所述入水机构(5)的两端皆开设有摩擦仓(510),所述传动轴(507)的两端皆延伸至摩擦仓(510)的内部连接有摩擦轮(508),所述储水机构(3)的外侧开设有土地(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机构(1)的一侧位于土地(2)的内部开设有舱门,所述储水机构(3)位于土地(2)的内部,所述入水机构(5)位于土地(2)的上方,每组所述入水机构(5)位于大棚机构(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戈壁农业设施用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机构(3)的内部位于入水机构(5)的下方开设有水箱(301),所述水箱(301)的底端位于储水机构(3)的内部安装有雾化器(302),且所述雾化器(30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雾管(303),且所述第一雾管(303)贯穿支撑壁(401)的外壁并延伸至培养机构(4)的内部,所述第一雾管(303)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治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