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护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44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包括上本体、下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上的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两侧的一对仿人型手臂、位于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的桥板装置、位于所述下本体内且可沿水平方向抽出的移动马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本体下方的主轮,其中所述桥板装置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上本体向前/向后倾斜及控制所述仿人型手臂动作的桥板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长期为卧床病人或下肢失能的用户提供家庭护理,实现辅助起卧翻身、协助如厕、按摩护理,能够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能够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能够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庭护理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高龄老人的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发达国家情况而言也较差,老年人受肢体和器官的衰退及病患等因素影响,身体行动的局限性加大,自立能力下降甚至尚失等问题也在该群体内凸显,该群体中的起卧困难、如厕不便等不能自理的人数会愈来愈多,相应的,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对其护理资源的总量与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老人的子女们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加倍努力工作,难免疏忽对老人的照顾,特别是一些因特殊原因而只能躺在床上无法活动的人,他们正需要一款产品代替人在他们身边陪伴,来满足他们各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家庭护理机器人,可长期为卧床病人或下肢失能的用户提供家庭护理,实现辅助起卧翻身、协助如厕、按摩护理,能够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更安全舒适、更有尊严地度过病榻时光。
[0004]根据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下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上的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两侧的一对仿人型手臂、位于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的桥板装置、位于所述下本体内且可沿水平方向抽出的移动马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本体下方的主轮,其中所述桥板装置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上本体向前/向后倾斜及控制所述仿人型手臂动作的桥板控制装置。
[0005]优选的,还包括位于上本体两侧的内凹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凹导槽内的导轨,所述仿人型手臂沿所述导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马桶包括坐便盖,位于所述坐便盖下方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及位于移动马桶底部的万向轮。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马桶内设置有垃圾袋封口装置,该垃圾袋封口装置包括桶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垃圾袋,安装在所述垃圾袋封口装置内侧的封口件。
[0008]优选的,所述封口件靠近垃圾袋封口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并包括多个可伸缩叶片。
[0009]优选的,所述封口件包括第一封口件和第二封口件,第一封口件距离顶端的距离为1/4~1/5桶体的高度,第二封口件距离底端的距离为1/4~1/5桶体的高度。
[0010]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移动马桶后方且下本体内的动力装置。
[0011]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特征匹配,并执行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操作信息。
[0012]优选的,还包括还包括一感应部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感应部件内的微波无线监控系统,所述微波无线监控系统包括用户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将所述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
数字微波信号的压缩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发射所述微波信号的发射天线,以及接收所述微波信号的接收天线。
[0013]优选的,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所述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与用户实现智能对话和智慧学习。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长期为卧床病人或下肢失能的用户进行家庭护理,实现辅助起卧翻身、协助如厕、按摩护理,能够减少用户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更安全舒适度过病榻时光。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8]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本体的爆炸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本体的结构图;
[0021]图6a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工作状态图;
[0022]图6b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工作状态图;
[0023]图6c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工作状态图;
[0024]图6d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工作状态图;
[0025]图6e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工作状态图;
[0026]图7a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封口件的工作状态图;
[0027]图7b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封口件的工作状态图;
[0028]图7c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封口件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照图1~5所示,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包括上本体1、下本体2、桥板装置3、移动马桶4,上本体1与和下本体2通过桥板装置3转动连接。
[0031]其中,如图1~2所示,上本体1包括位于两侧的内凹导槽17,仿人型手臂16部分容纳在内凹导槽17内,上盖15、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形成上本体1,上盖15上设有语音识别采集装置11且位于上本体的顶侧,第一壳体13上设有摄像装置10且位于上本体的前侧,感应部件12安装在第二壳体14上,感应部件12位于上本体的后侧。上述家用护理机器人的内凹导槽位于上本体的左右两侧,仿人型手臂合起后收进内凹导槽内,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0032]如图2~4所示,上述家用护理机器人包括一对仿人型手臂,仿人型手臂16可从内凹导槽伸出,内凹导槽内设置有导轨161,仿人型手臂16包括转动部162,转动部162沿导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转动部162卡入孔160内,导轨161上有二个卡位(1611、1612),每滑动一个卡位,仿人型手臂16调整一个高度,当转动部162位于导轨最低端,导轨的长度优选为20cm,仿人型手臂包括大臂163、肘部关节164、小臂部165、腕部关节166和仿生手掌167,腕部关节166大于300
°
旋转,手掌可拾取物品。
[0033]当用户(卧床老人)需要如厕,该家用护理机器人的仿人型手臂旋转输出,上本体向前移动,该家用护理机器人的上本体向前倾斜,仿人型手臂的左仿生手掌扶起用户上身,右仿生手掌托起双腿(该家用护理机器人包括左仿人型手臂和右仿人型手臂),仿人型手臂用力把用户拖到床沿,该家用护理机器人抱起用户的同时,机器人向后退40~50cm,自动移出移动马桶。
[0034]当用户如厕时,仿人型手臂的小臂部165、腕部关节166和仿生手掌167与大臂163旋转合并,移动至内凹导槽17内,或仿生手掌167旋转对用户按摩护理。
[0035]当用户如厕结束后,左侧的仿生手掌放置在腋窝下,右侧的仿生手掌放置在膝盖下,移动马桶移进下本体内,家用护理机器人的上本体向前倾斜把用户放置床上。
[0036]参照图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下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上的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两侧的一对仿人型手臂、位于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的桥板装置、位于所述下本体内且可沿水平方向抽出的移动马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本体下方的主轮,其中所述桥板装置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上本体向前/向后倾斜及控制所述仿人型手臂动作的桥板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上本体两侧的内凹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凹导槽内的导轨,所述仿人型手臂沿所述导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马桶包括坐便盖,位于所述坐便盖下方的垃圾袋封口装置及位于移动马桶底部的万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马桶内设置有垃圾袋封口装置,该垃圾袋封口装置包括桶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垃圾袋,安装在所述垃圾袋封口装置内侧的封口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家用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件靠近垃圾袋封口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并包括多个可伸缩叶片。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波陶琳陈进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