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395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防病毒层、防水层;所述防病毒层先利用静电纺丝将纳米纤维层沉积在无纺布上,然后其上粘附有抗病毒组合物,所述抗病毒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甘松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离服制备
,特别是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隔离服属于一类特制服装,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在不同行业中用于电磁波防护、劳保防护、医学防护、赛车安全防护、核生化防护等多个方面。其中的医用隔离服主要是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一般的医用隔离服采用市售的布料如棉布等制成,阻隔性能较差,往往需要多层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阻隔防护效果,但带来的问题是透气性能变差,舒适感降低;为了增加阻隔效果,有些医用隔离服采用在布料上加膜的方法制作,但是不能避免膜的微小破损带来的污染;在医院中医务人员在处理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时,为了避免被交叉感染,往往要穿具有多层防护的隔离服,并且目前的隔离服,抗病毒及防水效果不佳,改良过后的隔离服,厚重臃肿,穿在身上行动十分不便,同时由于隔离服多层防护,致使隔离服透气性很差,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穿上后大汗淋漓,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且隔离服层次多,穿着繁复、不便脱下,医务人员在传染病期间,常常采用在工作时不喝水或少喝水,不去厕所的办法;并且现有的隔离服不防水,使用效果不佳,尤其是在一些潮湿或者飞沫产生频繁的场合,防水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000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隔离服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隔离服正常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由于目前的隔离服防病毒、防水效果使用不佳,人们使用效果不佳,不适合我们长久使用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防病毒、防水效果好,效率高,便于人们推广使用。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防病毒层、防水层;所述防病毒层先利用静电纺丝将纳米纤维层沉积在无纺布上,然后其上粘附有抗病毒组合物,所述抗病毒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甘松8.5-9.5份、苍术8-9.5份、山奈8.5-9.5份、大黄10.2-11.8份、檀香10.5-12.5份、菖蒲7-9份、白芷3.5-4.8份、冰片2.1-2.6份、甘草6.2-7.8份;所述防水层是在整体隔离服加工完成后再加工,其加工方式:在保持14~16mT真空度的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添加防水助剂,流量速度为20-40sccm,在防病毒层外层表面形成原子聚合层,处理时间11~14min,在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持续通入惰性气体,处理时间40~90min,将纳米级防水薄膜沉积到隔离服防病毒层的原子聚合层上。
[0006]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底层为吸湿性的聚酯水刺网孔无纺布。
[0007]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隔离层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
[0008]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防水助剂为1-碘-1H,1H,2H,2H-全氟辛烷;分子式:C8H4F13I;分子量:474.00;不溶于水;密度:1.934;熔点:21℃;沸点:180℃;折光率:1.359-1.361。
[0009]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防护层为负离子纳米无纺布。
[0010]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纳米纤维层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防病毒层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
[0012]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防水助剂的添加流量速度为30sccm。
[0013]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低压等离子防水处理技术制作出的纳米级薄膜,其孔隙大于水蒸气分子,又远远小于毛毛雨直径,既挡住了自然界中直径为20um的雾气,又能让水蒸气透过,起到有效隔离绝大多数大颗粒物的效果,又能保证通畅的透气、防水、防雾等作用,由于真空处理条件,使得防水助剂在无纺布外层表面形成一层原子聚合层,聚合物表面的交联加强了边界层的粘附力,增强了外层无纺布面料表面的粘附性;并且具有抗病毒的防病毒层,病毒防护效果更优,并且在防病毒层外侧设有防水层,能够进一步防止外界的飞沫传播,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17](1)、首先准备隔离服的底层、隔离层、防护层;其中底层采用吸湿性的聚酯水刺网孔无纺布,隔离层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防护层为负离子纳米无纺布,然后将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
[0018](2)、制备防病毒层:利用静电纺丝将聚丙烯纤维层沉积在无纺布上,然后在其上粘附抗病毒组合物;
[0019]抗病毒组合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甘松8.5份、苍术8份、山奈8.5份、大黄10.2份、檀香10.5份、菖蒲7份、白芷3.5份、冰片2.1份、甘草6.2份;
[0020]在防病毒层制备完成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将防病毒层与底层、隔离层、防护层连接;
[0021](3)、防水层的制备:其中,防水层是在整体隔离服加工完成后再加工;
[0022]具体加工方式:在保持14MT真空度的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添加防水助剂1-碘-1H,1H,2H,2H-全氟辛烷,流量速度为20,即可在防病毒层外层表面形成原子聚合层,处理时间11min,在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持续通入惰性气体,该惰性气体为氦气,处理时间50min,将纳米级防水薄膜沉积到隔离服防病毒层的原子聚合层上。
[0023]实施例2
[0024]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25](1)、首先准备隔离服的底层、隔离层、防护层;其中底层采用吸湿性的聚酯水刺网
孔无纺布,隔离层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防护层为负离子纳米无纺布,然后将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
[0026](2)、制备防病毒层:利用静电纺丝将玻璃纤维层沉积在无纺布上,然后在其上粘附抗病毒组合物;
[0027]抗病毒组合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甘松9份、苍术8.5份、山奈9份、大黄10.8份、檀香11份、菖蒲8份、白芷4份、冰片2.2份、甘草6.8份;
[0028]在防病毒层制备完成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将防病毒层与底层、隔离层、防护层连接;
[0029](3)、防水层的制备:其中,防水层是在整体隔离服加工完成后再加工;
[0030]具体加工方式:在保持15MT真空度的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添加防水助剂1-碘-1H,1H,2H,2H-全氟辛烷,流量速度为30sccm,即可在防病毒层外层表面形成原子聚合层,处理时间12min,在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持续通入惰性气体,该惰性气体为氩气,处理时间50min,将纳米级防水薄膜沉积到隔离服防病毒层的原子聚合层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层、隔离层、防护层、防病毒层、防水层;所述防病毒层先利用静电纺丝将纳米纤维层沉积在无纺布上,然后其上粘附有抗病毒组合物,所述抗病毒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甘松8.5-9.5份、苍术8-9.5份、山奈8.5-9.5份、大黄10.2-11.8份、檀香10.5-12.5份、菖蒲7-9份、白芷3.5-4.8份、冰片2.1-2.6份、甘草6.2-7.8份;所述防水层是在整体隔离服加工完成后再加工,其加工方式:在保持14~16mT真空度的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添加防水助剂,流量速度为20-40sccm,在防病毒层外层表面形成原子聚合层,处理时间11~14min,在低压等离子处理机机舱内持续通入惰性气体,处理时间40~90min,将纳米级防水薄膜沉积到隔离服防病毒层的原子聚合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防病毒防水的隔离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为吸湿性的聚酯水刺网孔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纹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洁宏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