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31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8
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体和控制组件,其包括上罩壳、基座以及下罩壳;控制组件通过一连接端与外部控制柜连接;连接端设置于下罩壳的侧壁处;控制组件包括动力件,动力件包括线圈、安装线圈的线圈支架以及吸合件,线圈支架两个端面均设置有与线圈连接的一组线圈插针,每组线圈插针的数量与线圈的导线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其中一组线圈插针连接有线圈公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的生产工艺用以生产制备上述的线圈支架,本申请具有在绕线、沾锡以及测试环节均可实现自动化,提升整个过程的生产效率的效果。率的效果。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0003]通常的接触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包括基座以及罩体,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以及与控制回路连接的控制触点,通过将主触点与主回路连接,控制触点与控制回路连接,外壳体内部放置有线圈,控制电路与线圈连通,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通过线圈通断电产生或消失磁力来控制主回路的通断。
[0004]常见的线圈的接线端子为软线连接,线圈连接外部电路的时候,需要人工将线圈的端部进行作头焊接,效率低下,操作复杂。
[0005]公开号为CN10797848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及电路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机构和触点机构,电磁机构包括:由内至外顺次套装的线圈支架、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以及两个线圈接线端,触点机构包括: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其中,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两个线圈接线端设置在线圈支架的端面上。
[0006]上述文献公开的的接触器避免了利用导线焊接进行上述连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线圈连接通过辅助静触片连接至外部,在于控制回路连接时,需将控制回路的连接点通过绕接或者夹持件等方式连接于线圈的接线端,接触器在生产制备完成进行测试时,耗时较长,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接触器在生产制备完成进行测试时,耗时较长,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体,用以保护内部元器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基座以及下罩壳,所述基座朝向上罩壳的一侧设置有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下罩壳形成的空腔内,通过一连接端与外部控制柜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主回路的通闭;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下罩壳的侧壁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包括线圈、安装线圈的线圈支架以及吸合件,所述线圈支架两个端面均设置有与线圈连接的一组线圈插针,每组所述线圈插针的数量与线圈的导线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其中一组所述所述线圈插针连接有线圈公端,所述线圈公端外部设置有端子外壳并与端子外壳形成所述连接端。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在线圈架边缘增加线圈插针的孔位,线圈装配上插针后,可以实现自动绕线、自动沾锡以及自动测试,减少了因为软线作头、焊接、包
扎,作头焊接时容易产生锡尖包扎时容易导致线圈漆包线漆层损伤,线圈加电时发热,造成线圈短路烧毁的情况出现。
[0010]同时线圈插针与线圈公端连接,线圈公端与端子外壳形成连接端,即连接端呈接线端子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仅需使用与之配对的端子进行插接即可。相关技术中的接线方式是用螺母及端子拧紧连接,导致测试以及实际使用安装时效率低,本申请采用端子插接的方式,大幅减少接线过程中的时间,同时也便于进行自动化测试,现有接线方式自动化难度较大,本申请的接线方式自动化难度相较而言难度较低。综上,通过线圈插针对连接端的配合,在绕线、沾锡以及测试环节均可实现自动化,提升整个过程的生产效率。
[0011]并且本申请中的主触点与控制组件的连接端分别位于基座的两侧,主触点与连接端之间被基座分开,从而将主回路与控制回路的爬电距离之间增大,减少了主回路将控制回路击穿的风险,同时由于基座上只需安装主触点,可减小基座的体积,进而使得整个低压直流接触器的体积较小,从而使得本申请的低压直流接触器的适用范围更广。
[0012]优选的,所述线圈支架位于一组线圈插针之间凸出有导线块,所述导线块上开有导线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块与导线槽在进行绕线操作时,对导线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导线在进行缠绕时不易换动,保证绕线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主触点包括主动触点以及主静触点,所述主静触点为两个分别与主回路连接的静簧片,两个静簧片之间留存间隙,所述主动触点可与两个静簧片抵触;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动力件包括线圈以及吸合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两个端部分别与吸合件以及主动触点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但非限定地给出一种主触点以及控制组件的结构方式,在不作为唯一解释的情况下,当控制回路给线圈通电之后,线圈产生磁性,从而吸附吸合件,吸合件通过传动杆带动主动触点移动至主动触点与两个静簧片相互接触,通过主动触点与两个静簧片相互接触,使得主回路连通,从而实现对主回路的控制。
[0016]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装有主动触点的端部设有垫碗,所述垫碗与主动触点之间设置有辅助压簧,所述主动触点、辅助压簧与垫碗沿远离所述主静触点的方向依次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垫碗以及压簧,垫碗用以固定以及固定辅助弹簧,压簧用以使得主动触点与静簧片之间的接触紧密,不易脱离。
[0018]优选的,所述基座侧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技术中接触器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在基座上安装金属支架进行安装,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装板,无需设置金属支架,安装板的材质可选为塑料材质,进而降低了接触器的整体重量,同时减少了接触器的体积,使得本申请的低压直流接触器的适用范围更广。
[0020]优选的,还包括辅助触点,所述辅助触点安装于所述下罩壳内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触点是用来做控制用的,比如需要做自锁、互锁电路时就用辅助触点进行实现。
[0022]优选的,所述辅助触点为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并控制切换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的通断电,当所述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所述启动绕
组通电,所述保持绕组断电,当所述主触点闭合之后,所述启动绕组与所述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印刷电路板代替机械辅助触点,避开了触点表面氧化的问题,从而使得辅助触点不易失效,当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启动绕组通电,保持绕组断电,从而使得述主触点闭合,此时控制模块中只需较小电流既可保持主回路的连通状态,然后启动绕组与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减小控制模块中的电流。
[0024]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耦接,其阴极与所述保持绕组耦接,所述保持绕组与所述启动绕组串联,所述启动绕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延时电路区,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出逐渐增大电压信号,其一端耦接与所述控制电路与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点;开关管,其栅极与所述延时电路区耦接,其漏级耦接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用以保护内部元器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11)、基座(12)以及下罩壳(13),所述基座(12)朝向上罩壳(11)的一侧设置有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3);控制组件(2),安装于所述下罩壳(13)形成的空腔内,通过一连接端(21)与外部控制柜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主回路的通闭;所述连接端(21)设置于所述下罩壳(13)的侧壁处;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动力件(22),所述动力件(22)包括线圈(221)、安装线圈(221)的线圈(221)支架以及吸合件(223),所述线圈(221)支架两个端面均设置有与线圈(221)连接的一组线圈(221)插针,每组所述线圈(221)插针的数量与线圈(221)的导线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其中一组所述所述线圈(221)插针连接有线圈公端(212),所述线圈公端(212)外部设置有端子外壳(211)并与端子外壳(211)形成所述连接端(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21)支架位于一组线圈(221)插针之间凸出有导线块(2352),所述导线块(2352)上开有导线槽(236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点(3)包括主动触点(31)以及主静触点(32),所述主静触点(32)为两个分别与主回路连接的静簧片(321),两个静簧片(321)之间留存间隙,所述主动触点(31)可与两个静簧片(321)抵触;所述控制组件(2)还包括传动机构(23),所述动力件(22)包括线圈(221)以及吸合件(223),所述传动机构(23)包括传动杆(231),所述传动杆(231)两个端部分别与吸合件(223)以及主动触点(3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31)装有主动触点(31)的端部设有垫碗(232),所述垫碗(232)与主动触点(31)之间设置有辅助压簧(233),所述主动触点(31)、辅助压簧(233)与垫碗(232)沿远离所述主静触点(32)的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2)侧壁设置有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与所述基座(12)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触点(4),所述辅助触点(4)安装于所述下罩壳(13)内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