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0200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一侧内壁的下端转动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支撑架一侧内壁的上端转动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外壁啮合设有齿轮条,齿轮条内壁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动条,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通过在装置上设有由转动条、第一支撑条以及书写板组成的英汉切换装置,使得在上课使用时,便于老师对互译的内容进行隐藏,使得上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便于学生对英汉互译的生动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教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的
,具体为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英汉互译教学装置主要是应用于学校亦或者时培训机构等地域的教学用的辅助性工具,在英语教学中,一个好的英汉互译教学装置可以将英语教学课上的更加生动,且会使得学生对于英汉互译的转换记得更加深刻明了,在设计制造此等英汉互译教学装置时,会根据模拟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对装置进行情景化的升级设计,使得装置以最大程度的去适应教学课堂的氛围,便于学生去记忆课堂所教学的所有英语知识,在设计制造此英汉互译教学装置时,一般会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外框架的结构,使其的重量减轻,便于老师上课时对该装置的操作,且装置的内部会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选用特定的材料制成特殊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在设计制造英汉互译教学装置时大多会注重其装置的操作性,是否便于老师上课时对其结构的操作,以达到减少上课时对装置操作的时间,但是在使用装置,由于装置上没有对文字进行隐藏或者遮挡的设备,且该遮挡装置基本都便于操作,使得老师在上课时对于一些生动的上课氛围无法很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一侧内壁的下端转动设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3),所述支撑架(1)一侧内壁的上端转动设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的外壁啮合设有齿轮条(5),且所述齿轮条(5)内壁的一端与第二齿轮(4)的外壁啮合连接,所述齿轮条(5)内壁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2)的外壁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6),所述第二转动轴(6)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动条(7),所述第一转动条(7)一端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转动轴(8),所述支撑架(1)内壁一侧的上下端均转动设有转动块(9),两个所述转动块(9)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二转动条(10),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条(10)一端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四转动轴(11),两个所述第四转动轴(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轴(8)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条(12),且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条(12)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转动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另外一个第一支撑条(12)上端的一侧与第三转动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条(12)的一侧等距离固定设有多个第一书写板(13),且每个所述第一书写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条(12)的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英汉互译用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内壁两侧一端的内边缘处均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条(1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条(14)的一侧分别等距离固定设有多个第二书写板(15),且每个第二书写板(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条(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外壁一侧的下端穿插设有套筒(16),且套筒(16)的一端穿过支撑架(1)的外壁与第一转动轴(3)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套筒(16)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