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89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属于轴承领域,包括法兰外圈、内圈、两列滚动球和对应数量的保持架,每列滚动球之间借由保持架均匀地分隔,其特征在于:两列滚动球结构相同,内圈由三个轴承圈组成,两列滚动球装设于所述内圈上的沟道与法兰外圈上的沟道配合形成的空隙中,每列滚动球与所述内圈及法兰外圈之间四点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列滚动球与轴承外圈和轴承的内圈上的沟道形成八点支承的形式,一方面通过接触点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承载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八点支承的形式在轴向上形成两条压力线承受载荷、在径向上形成四条压力线承受载荷,大幅地扩展了承载能力和力矩刚性,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单元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轿车轮毂轴承在轿车非直线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外部载荷形成的力矩作用,力矩刚性显著影响轿车的行驶舒适性和转向平稳性。因此,对轿车轮毂轴承而言,除了高载荷能力、高可靠性、长寿命以及轻量化等基本要求之外,耐冲击能力、高力矩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
[0003]现有轮毂单元轴承通常使用四点支承的结构形式。而轴承的力矩刚性受支撑点跨距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的截面范围内力矩刚性有一定的限制。对于一些力矩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增加轴承尺寸或者选用其他类型结构轴承。
[0004]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同等截面范围下,其力矩刚性更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轮毂单元轴承力矩刚性不足、无法适用于对力矩刚性要求较高场合的问题,在避免成本过高的前提,下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轮毂单元轴承结构如下:包括法兰外圈、内圈、两列相同的滚动球和保持架,每列滚动球之间借由保持架均匀地分隔,所述内圈由三个轴承圈组成,所述两列滚动球装设于所述内圈上的沟道与法兰外圈上的沟道配合形成的空隙中,所述滚动球与所述内圈及法兰外圈之间四点接触。
[0007]在上述结构中,单列钢球与其所在的外圈沟道和内圈沟道四点接触时形成了两条倾斜指向轮毂单元轴承的轴心或轴线的压力线,故轴承在承受径向载荷时两列滚动球共计有4条压力线承受载荷、轴承在承受轴向力和力矩时有2条压力线承受载荷。并且,每列滚动球在承受径向载荷时的2条压力线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状的受力路径,平行四边形状的受力路径稳定性高、且可部分相互抵消,帮助提高了本专利技术轮毂单元轴承的承载性能。因此,同等截面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轮毂单元具有更高、更好的承载性能和刚性力矩,从而满足现有技术中对力矩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
[0008]以及,由于内圈被分割为三个轴承圈,故在装配时,两两轴承圈成组与两列滚动球分别对应并相适应,实现四点接触装配。并且,分体式设计也便于滚动球的装配。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两列滚动球的旋转轨迹面相互平行并且轨迹同轴线,滚动球的直径及其节圆直径相同。
[0010]通过使两列滚动球一致化,滚动球与沟道四点接触时,两列滚动球将同时受力且受力一致,通过两列滚动球同时受力,进而提升单元轴承的承载性能。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滚动球与沟道之间处于预紧的状态,预紧量为0~5μm。轴承预紧后可以保证轴承受力时承受载荷的钢球数量增加,从而增大轴承的承载能力和
刚性。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外圈内径设置有四列沟道,单列钢球与其中两列沟道接触滚压且该两列沟道对称设置。上述通过将单列钢球的沟道分离为两条独立设置的沟道,使其单列钢球同外圈之间始终保持两点接触状态。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组成内圈的轴承圈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轴承圈上设有两条沟道,位于两侧的轴承圈上仅设置有一条沟道。由于中间的轴承圈的两条沟道分别与两列滚动球配合,因此,其在轮毂轴承运行时,在前述轮毂单元轴承受力时两列滚动球同时受力且受力一致的前提下,位于中间的轴承圈的两侧同时受到两列滚动球于接触点上向其施加的压力将部分相互抵消,进而,位于中间的轴承圈具有更好的承载性能,轮毂单元轴承的承载性能也因此得以提高。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滚动体与沟道之间的接触角为35
°

[0015]为提高了轮毂单元轴承整体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法兰外圈为一体式外圈,并且一体式外圈既便于制造、也便于装配。
[0016]为增强保持架的结构强度且使其耐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保持架材料采用合成材料保持架。
[0017]为增强保持架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保持架采用带有增强玻璃纤维的尼龙66保持架。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内圈与法兰外圈之间、滚动球与保持架之间以及滚动球与沟道之间的空隙中均填充有带抗磨剂的油脂。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轮毂单元轴承具有结构相同、轨迹相同的双列滚动球,单列钢球组与轴承外圈和轴承的内圈上的沟道形成四点支承、双列滚动球与轴承外圈和轴承的内圈上的沟道形成八点支承的形式,一方面通过接触点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承载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八点支承的形式在轴向上形成两条压力线承受载荷、在径向上形成四条压力线承受载荷,大幅地扩展了承载能力和力矩刚性,通过简单化与巧妙化的结构设计,在不改变截面大小下,使轮毂单元轴承相比于现有的同类轴承拥有更高好承载性能和力矩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圈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间槽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法兰外圈,1a—安装槽,2—内圈,3—第一钢球组,4—第二钢球组,5—保持架一,6—保持架二,11—压力线一,12—压力线二,13—压力线三,14—压力线四,7a—外沟道一,7b—外沟道二,8a—外沟道三,8b—外沟道四,9a—内沟道一,9b—内沟道二,10a—内沟道三,10b—内沟道四;21—轴承圈一,22—轴承圈二,23—轴承圈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包括法兰外圈1、内圈2、第一钢球组3、
第二钢球组4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球组3、第二钢球组4对应的保持架一5和保持架二6。第一钢球组3、第二钢球组4结构相同,两组钢球组的旋转轨迹面相互平行并且轨迹同轴线,滚动球的直径及其节圆直径也都相同。
[0026]本实施例中,保持架一5、保持架二6最好材料采用合成材料保持架,例如,可采用带有增强玻璃纤维的尼龙66保持架。
[0027]本实施例中,法兰外圈1可采用一体式法兰外圈1,一体式法兰外圈1包括轴承外圈和凸出于轴承外圈表面且与其一体成型的法兰,法兰上设有若干法兰孔,以便装配使用。一体式法兰外圈1的整体性更佳、结构强度更好,更适应要求更高的场合使用。在法兰外圈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四条沟道——外沟道一7a、外沟道二7b、外沟道三8a和外沟道四8b,其中外沟道一7a与外沟道二7b为对称设置且共同配合形成第一第一外沟道用于安装第一钢球组3;外沟道三8a与外沟道四8b同样采用对称设置且共同配合形成第二外沟道用于安装第二钢球组4。
[0028]为达到受力均衡、提升轴承承载性能的目的,第一外沟道与第二外沟道的挡边直径相同。
[0029]结合图2所示,内圈2由轴承圈一21、轴承圈二22和轴承圈三23组成,装配时,轴承圈一21、轴承圈三23位于两侧、轴承圈二22位于中部。参见图2所示方位,轴承圈一21的右侧设置有内沟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包括法兰外圈、内圈、两列滚动球和对应数量的保持架,每列滚动球之间借由保持架均匀地分隔,其特征在于:两列滚动球结构相同,所述内圈由三个轴承圈组成,所述两列滚动球装设于所述内圈上的沟道与法兰外圈上的沟道配合形成的空隙中,每列滚动球与所述内圈及法兰外圈之间四点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两列滚动球的旋转轨迹面相互平行并且轨迹同轴线,滚动球的直径及其节圆直径相同;两列滚动球之间的间距大于滚动球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球与沟道之间处于预紧的状态,预紧量为0~5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外圈内径设置有四列沟道,单列钢球与其中两列沟道接触滚压且该两列沟道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钊白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人本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