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89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步骤1:发酵罐移种后,以一定通气量和罐压,28℃搅拌培养;步骤2:发酵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当达到预设值后开始连续流加糖溶液;步骤3: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步骤4:判断当前时段的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是否增加缓慢且当前时段的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快速增加,若是,放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便,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3.5克/升,金黄霉素A与金黄霉素B的比例可以达到10∶1,极大的方便了后续提取过程中金黄霉素A的分离纯化。后续提取过程中金黄霉素A的分离纯化。后续提取过程中金黄霉素A的分离纯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生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的方法,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黄霉素(Chrysomycin)是由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891发酵产生的,分为金黄霉素A和金黄霉素B两种组份,其中金黄霉素A具有很好的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其A、B结构式为:
[0003][0004]由于金黄霉素A和B结构极为相似,后提取分离纯化极其困难。从发酵源头提高金黄霉素A的产量、降低金黄霉素B所占比例就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过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由于金黄霉素A和金黄霉素B结构相似导致提取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发酵罐移种后,以一定通气量和罐压,28℃搅拌培养,执行步骤2;
[0009]步骤2:发酵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当达到预设值后开始连续流加糖溶液,执行步骤3;
[0010]步骤3: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执行步骤4
[0011]步骤4:判断当前时段与前一时段间的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之比是否小于等
于1.05发且当前时段与前一时段间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之比是否大于2,若是,放罐,否则返回步骤3。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通气量为0-0.3vvm。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罐压为0-0.025MPa。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糖溶液为葡萄糖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麦芽糊精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残糖含量的预设值为0-10克/升。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糖溶液的浓度为200-300克/升。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间隔一定时间为每隔4小时。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间隔一定时间为每隔8小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便,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3.5克/升,金黄霉素A与金黄霉素B的比例可以达到10:1,极大的方便了后续提取过程中金黄霉素A的分离纯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发酵配方为:各成分溶于20升水中得到混合液,混合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为:淀粉5克/升,葡萄糖20克/升,大豆粉10克/升,蛋白胨2克/升,酵母浸提物2克/升,氯化钠4克/升,K2HPO
4 0.5克/升,MgSO4·
7H2O 0.5克/升,碳酸钙2克/升;将混合液倒入50升发酵罐内,调节pH值至7.0-7.5,121℃灭菌30分钟后冷却至28℃。
[0025]移种5%已经培养好的种子至发酵罐发酵,该发酵罐的通气量为0.25vvm,罐压为0.02MPa,28℃搅拌培养;通过调节转速控制溶氧不低于40%。
[0026]每4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当残糖浓度达到10克/升后开始连续流加300克/升的葡萄糖溶液。
[0027]每8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罐中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160小时后,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达到3.5克/升,金黄霉素A∶金黄霉素B=10∶1。
[0028][0029]实施例2:
[0030]发酵配方为:各成分溶于20升水中得到混合液,混合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为:淀粉5克/升,葡萄糖20克/升,大豆粉10克/升,蛋白胨2克/升,酵母浸提物2克/升,氯化钠4克/升,K2HPO
4 0.5克/升,MgSO4·
7H2O 0.5克/升,碳酸钙2克/升;将混合液倒入50升发酵罐内,调节pH值至7.0-7.5,121℃灭菌30分钟后冷却至28℃。
[0031]移种5%已经培养好的种子至发酵罐发酵,该发酵罐的通气量为0.2vvm,罐压为0.025MPa,28℃搅拌培养;通过调节转速控制溶氧不低于40%。
[0032]每4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当残糖浓度达到10克/升后开始连续流加250克/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0033]每8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罐中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180小时后,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达到3.15克/升,金黄霉素A∶金黄霉素B=10∶3。
[0034][0035]实施例3:
[0036]发酵配方为:各成分溶于20升水中得到混合液,混合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为:淀粉5克/升,葡萄糖20克/升,大豆粉10克/升,蛋白胨2克/升,酵母浸提物2克/升,氯化钠4克/升,K2HPO
4 0.5克/升,MgSO4·
7H2O 0.5克/升,碳酸钙2克/升;将混合液倒入50升发酵罐内,调节pH值至7.0-7.5,121℃灭菌30分钟后冷却至28℃。
[0037]移种5%已经培养好的种子至发酵罐发酵,该发酵罐的通气量为0.3vvm,罐压为0.02MPa,28℃搅拌培养;通过调节转速控制溶氧不低于40%。
[0038]每4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当残糖浓度达到10克/升后开始连续流加300克/升的麦芽糊精溶液。
[0039]每8个小时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罐中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金黄霉素A的含量。170小时后,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达到3.25克/升,金黄霉素A∶金黄霉素B=10∶2。
[0040][0041][0042]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已经培育好的种子是由种子罐培育得到的含有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891的液体。至于种子罐如何培育得到含有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891的液体,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00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发酵罐移种后,以一定通气量和罐压,一定温度下搅拌培养,执行步骤2;步骤2:发酵开始后,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当达到预设值后开始连续流加糖溶液,执行步骤3;步骤3: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和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执行步骤4;步骤4:判断当前时段与前一时段间的发酵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之比是否小于等于1.05且当前时段与前一时段间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金霉素A的含量之比是否大于2,若是,放罐,否则返回步骤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气量为0-0.3vv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金黄霉素A的发酵产量和金黄霉素A与B之间比例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英涛倪宏进储消和柳鹏福章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英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