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62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的若干灭弧板,所述灭弧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两支撑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隔弧板,该隔弧板成斜向上的倾斜设置,所述隔弧板与灭弧板上的U型腔对齐,所述隔弧板呈鸭舌状,其中部拱起,边缘成弧形过渡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灭弧室上设置隔弧板来防止金属颗粒飞溅到其他机构造成断路器失效的灭弧室。粒飞溅到其他机构造成断路器失效的灭弧室。粒飞溅到其他机构造成断路器失效的灭弧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中的灭弧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
,特别是一种断路器中的灭弧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断路器在配电系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电器,除了能正常接通及分断线路中的电流外,还能对线路及线路中的电器起过载和短路保护作用。断路器在分断短路电流时,在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产生很强的电弧。电弧具有很高的温度,如果不能及时熄灭,将会对电器本身以及整个线路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的断路器主要还只是依靠灭弧机构来熄灭分断短路电流时所产生的电弧。现有的灭弧机构封闭性差,断路器在分断短路电流时所产生的电弧以及由于电弧所产生的炙热气体和所熔化的金属颗粒容易从灭弧机构飞出进入断路器的其它机构内,导致零件烧损或卡死,使得整个断路器失效,如弹簧、连杆、跳扣等运动部件卡滞,机构无法正常分合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灭弧室上设置隔弧板来防止金属颗粒飞溅到其他机构造成断路器失效的灭弧室。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的若干灭弧板,所述灭弧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两支撑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隔弧板,该隔弧板成斜向上的倾斜设置,所述隔弧板与灭弧板上的U型腔对齐,所述隔弧板呈鸭舌状,其中部拱起,边缘成弧形过渡连接。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隔弧板与灭弧板上的U型腔对应,在动触头斥开分断时可以挡住粒子飞溅,在断路器分断产生电弧时,电弧受压状态会向外飞溅,隔弧板可以阻挡粒子飞溅到断路器的其他机构中,防止断路器分断过程中活动机构部分失效,隔弧板呈鸭舌状,可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将电弧集中到中部的拱起处,不容易往两边飞溅。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弧板的下端面上的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凸部,该半圆形凸部呈垂直于支撑板的条状,且由外向里间隔分布。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半圆形凸部的设置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挡弧效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灭弧板上设置有若干凸条,该凸条的径向截面成三角形,所述凸条垂直于支撑板且成间隔分布。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凸条的设置增大了灭弧板的灭弧面积,提高灭弧效率,径向截面即为垂直于凸条长度方向的截面,所以凸条在灭弧板上呈齿状,当电弧进入灭弧室后,不仅在竖直方向上有多重灭弧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也有多重灭弧的结构,灭弧效果更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灭弧板包括若干个上灭弧板和若干个下灭弧板,分别组成上下两组灭弧板,所述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均成列分布,所述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成夹角设置。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动静触头的接触点一般对准灭弧室的中部,所以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呈V型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上灭弧板为斜向上设置,下灭弧室为斜向下设置,结构简单。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灭弧板上的所述凸条位于其下端面,下灭弧板上的所述凸条位于其上端面。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因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成V型,所以灭弧的时候,上灭弧板的下端面容易与电弧接触,下灭弧板的上端面容易与电弧接触,凸条设置在对应的端面上,有利于提高灭弧效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下两组灭弧板中靠的最近的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上的凸条的大小由外向里逐渐增大,其他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上的凸条的大小由外向里保持一致。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上越朝外的两凸条之间的间距越大,这样方便电弧进入灭弧室,越靠近里面的两凸条之间的间距越小,最里面的两凸条之间基本没有间距,可避免电弧穿过灭弧室飞溅到其他机构,因相邻上灭弧板是成平行设置且间距不会很大,相邻下灭弧板也是成平行设置其间距也不会很大,所以其他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上的凸条没有必要设置成有小到大的结构,方便加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灭弧板朝外的端面上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下灭弧板朝外的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电弧进入灭弧室,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也成夹角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所述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构成的夹角为15
°-
25
°
,所述隔弧板的倾斜角度为10
°-
30
°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此夹角不宜过大,过大会造成灭弧室的高度太高,增大了体积,不利于断路器内的结构布局,隔弧板的倾斜角度也不宜过大,过大起不到挡弧的效果,结构合理,效率高。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整体结构图;
[0022]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整体结构图;
[0023]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灭弧板的结构图;
[0024]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灭弧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板1之间的若干灭弧板2,所述灭弧板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两支撑板1上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隔弧板31,该隔弧板31成斜向上的倾斜设置,所述隔弧板31与灭弧板2上的U型腔对齐,所述隔弧板31呈鸭舌状,其中部拱起,边缘成弧形过渡连接。隔弧板31与灭弧板2上的U型腔对应,在动触头斥开分断时可以挡住粒子飞
溅,在断路器分断产生电弧时,电弧受压状态会向外飞溅,隔弧板31可以阻挡粒子飞溅到断路器的其他机构中,防止断路器分断过程中活动机构部分失效,隔弧板31呈鸭舌状,可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将电弧集中到中部的拱起处,不容易往两边飞溅。
[0026]上述隔弧板31的下端面311上的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凸部3111,该半圆形凸部3111呈垂直于支撑板1的条状,且由外向里间隔分布。半圆形凸部3111的设置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挡弧效果。
[0027]上述灭弧板2上设置有若干凸条21,该凸条21的径向截面成三角形,所述凸条21垂直于支撑板1且成间隔分布。凸条21的设置增大了灭弧板2的灭弧面积,提高灭弧效率,径向截面即为垂直于凸条21长度方向的截面,所以凸条21在灭弧板2上呈齿状,当电弧进入灭弧室后,不仅在竖直方向上有多重灭弧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也有多重灭弧的结构,灭弧效果更好。
[0028]上述灭弧板2包括若干个上灭弧板22和若干个下灭弧板23,分别组成上下两组灭弧板2,所述上灭弧板22和下灭弧板23均成列分布,所述上灭弧板22和下灭弧板23成夹角设置。动静触头的接触点一般对准灭弧室的中部,所以上灭弧板22和下灭弧板23呈V型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上灭弧板22为斜向上设置,下灭弧室为斜向下设置,结构简单。
[0029]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的若干灭弧板,所述灭弧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两支撑板上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隔弧板,该隔弧板成斜向上的倾斜设置,所述隔弧板与灭弧板上的U型腔对齐,所述隔弧板呈鸭舌状,其中部拱起,边缘成弧形过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凸部,该半圆形凸部呈垂直于支撑板的条状,且由外向里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板上设置有若干凸条,该凸条的径向截面成三角形,所述凸条垂直于支撑板且成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板包括若干个上灭弧板和若干个下灭弧板,分别组成上下两组灭弧板,所述上灭弧板和下灭弧板均成列分布,所述上灭弧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李建新夏桃芳高琛詹世安王雅平陈前许俊阳蔡伟李捷李刚曹建强刘永华彭全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