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中酚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新用途及其提取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424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地榆中酚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新用途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对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地榆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两个新的酚苷化合物和两个已知物质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其能够减少炎症介质如N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榆中酚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新用途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从地榆中提取分离的化合物的抗炎新用途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属蔷薇科植物,几千年来由于其收敛性和镇痛性,它的干燥根通常被用作传统中医药治疗烧伤、烫伤、炎症和出血。目前有研究表明地榆中的三萜类、三萜苷类、木脂素、木脂素苷类、多糖、可水解单宁和萜烯糖苷可以部分说明它的治疗效果。
[0003]然而,地榆中的化学成分种类多且复杂,为了进一步研究地榆中的活性成分,促进地榆的开发应用并保证其临床疗效,对地榆中的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并探究其生理活性尤为必要。
[0004]在对地榆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中,目前还未见从地榆中提取分离得到酚苷类化合物的报道,也没有上述两种已知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人在不断寻找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中,从地榆中提取分离得到了具有抗炎活性的两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和两个已知酚苷类化合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化合物的抗炎新用途,其中,L1选自氢或者被m个R1取代的4~6元饱和杂环基;L2选自氢或者被n个R2取代的5~7元饱和杂环基;L3选自氢或者L4选自氢或者L5选自氢或者所述饱和杂环基的杂原子为N、O、S,杂原子个数为1或2;m选自2~4的整数,n选自2~4的整数,j选自0~3的整数,k选自0~3的整数;R1为其中p选自0~3的整数;R2为其中,q选自0~3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L1选自氢或者被3个R1取代的五元饱和杂环基;L2选自氢或者被3个R2取代的六元饱和杂环基;L3选自氢或者L4选自氢或者所述饱和杂环基的杂原子为O,杂原子个数为1;R1为R2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为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或化合物4,具有以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为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优选地,所述炎症介质为一氧化氮、TNF-α和IL-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新用途为在制备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是从地榆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优选的,是从地榆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7.一种从地榆中提取分离式I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地榆粉碎,加乙醇回流,浓缩得浸膏;(2)将步骤(1)所得浸膏上样到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用0、30%、50%、70%、95%的乙醇梯度洗脱得5个组分;(3)将步骤(2)得到的30%乙醇组分上样到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用0、10%、20%、30%、40%、50%、100%的乙醇梯度洗脱得7个组分F1—F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乐邓赟陈金凤龚雷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