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祛湿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424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祛湿贴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祛湿贴的主要配方材料包括苍耳子、薏米、马钱子、老姜、天麻、没药、艾草、川地龙。按重量份计包括:苍耳子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祛湿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贴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祛湿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听到某人体内湿气重需要做一些调理,湿气,是中医术语,湿气被称为“百病之源”、“健康杀手”。在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被称为“六气”,而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我们身体内正气不足时,风、寒、暑、湿、燥、火进入体内,这时被称为“六邪”,这是产生体内湿气的原因之一。另外,人如果长期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吃了过多油腻,甜味的食物,“水湿内停,运化不开”,脾胃虚弱是造成体内湿气重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体内湿气重会产生的危害,首先表现在胃肠道变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而后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因此,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祛湿的内服或外用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CN106581608 A公开了一种保健足贴,该保健足贴的原材料包括磁粉、姜根粉、薰衣草、电气石粉、竹醋、竹炭、抗坏血酸、桔梗提取物、葡萄籽、贝壳蛋白粉,该专利声称该足贴具有提高睡眠质量、排除体内湿气、缓解疲劳、改善便秘口臭、缓解风湿关节炎、辅助退烧等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效果较为单一,功效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纯中药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祛湿贴,主要用于贴在足部、膝盖、腹部等部位,有效排除体内湿气,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祛湿贴,包括弹性布/无纺布、医用压敏胶粘剂、离型纸、中药膏料,其中中药膏料的原料包括苍耳子、薏米、马钱子、老姜、天麻、没药、艾草、川地龙。
[0005]中药膏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苍耳子5-10份、薏米10-15份、马钱子1-2份、老姜5-10份、天麻5-8份、没药2-5份、艾草4-6份、川地龙3-8份。
[0006]上述中药祛湿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组分计量抓取药物分别洗净、晾干备用;(2)将步骤(1)的药物各组分分别切碎放入研磨机中研磨,取出研磨后的中药粉末通过20目过筛备用;(3)将步骤(2)的各组分药粉均匀混合备用;(4)将步骤(3)混合后的药粉进行密封浸泡12-24小时,然后将浸泡也及粉末渣进行温火搅拌熬制2小时以上待成稠稠状,然后进行浓缩,待在浓缩装置中浓缩所得的浓缩物在60℃时测得的相对密度达到1.05-1.20时,即制得中药祛湿贴的中药膏料。
[0007](5)将步骤(4)制成的中药膏料摊平至空白弹性布/无纺布中央,待冷却,中药膏料
周围弹性布/无纺布上涂一圈医用压敏胶粘剂,并在上面贴一层离型纸完成中药祛湿贴制作。
[0008]苍耳子具有祛风湿通关节的功效,在《本草汇言》中有此描述“上中下一身风湿,不可缺也”。而《本草求真》也写道苍耳子“苦能燥湿,温能疏通活络,为祛风除湿之圣物”。
[0009]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类风湿性关节痛等。
[0010]老姜,在《本草经疏》有记载: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
[0011]天麻对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有一定疗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痛。
[0012]没药为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没药树皮渗出的油胶树脂。其性味苦,辛,平,归心肝,脾经,属于活血化瘀药物的一种,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科跌打损伤,疮疡痛肿,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又能消肿,祛腐生肌,为外科伤科的要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疼痛,如心腹瘀痛,症瘕积聚以及风湿痹痛等。
[0013]艾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0014]川地龙,味道微苦性温,关键用以舒经舒经,祛风、除湿,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应对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确保,风湿病麻木等。
[0015]通过本方案配方制成的中药祛湿贴,主要用于贴在足部、膝盖、腹部等部位,有利于排除体内湿气,达到祛风除湿、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文中所述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温度下,被测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0017]一种中药祛湿贴,包括弹性布/无纺布、医用压敏胶粘剂、离型纸、中药膏料,其中中药膏料的原料包括苍耳子、薏米、马钱子、老姜、天麻、没药、艾草、川地龙。
[0018]中药膏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苍耳子5-10份、薏米10-15份、马钱子1-2份、老姜5-10份、天麻5-8份、没药2-5份、艾草4-6份、川地龙3-8份。
[0019]上述中药祛湿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组分计量抓取药物分别洗净、晾干备用;(2)将步骤(1)的药物各组分分别切碎放入研磨机中研磨,取出研磨后的中药粉末通过20目过筛备用;(3)将步骤(2)的各组分药粉均匀混合备用;(4)将步骤(3)混合后的药粉进行密封浸泡12-24小时,然后将浸泡也及粉末渣进行温火搅拌熬制2小时以上待成稠稠状,然后进行浓缩,待在浓缩装置中浓缩所得的浓缩物在60℃时测得的相对密度达到1.05-1.20时,即制得中药祛湿贴的中药膏料。
[0020](5)将步骤(4)制成的中药膏料摊平至空白弹性布/无纺布中央,待冷却,中药膏料周围弹性布/无纺布上涂一圈医用压敏胶粘剂,并在上面贴一层离型纸完成中药祛湿贴制作。
[0021]上述中药祛湿贴,使用时,将离型纸撕下,将祛湿贴贴于足部足底,或者是膝盖、或者是腹部等部位,贴敷时间不少于12小时,6贴为一个疗程,一般连续使用3个疗程效果显著。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内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祛湿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布/无纺布、医用压敏胶粘剂、离型纸、中药膏料,其中中药膏料的原料包括苍耳子、薏米、马钱子、老姜、天麻、没药、艾草、川地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祛湿贴,其特征在于:中药膏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苍耳子5-10份、薏米10-15份、马钱子1-2份、老姜5-10份、天麻5-8份、没药2-5份、艾草4-6份、川地龙3-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祛湿贴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组分计量抓取药物分别洗净、晾干备用;(2)将步骤(1)的药物各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品大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