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05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变压器的中压为双分裂的第一中压线圈、第二中压线圈,将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引至无励磁开关处;将无励磁开关的电流引出端通过中压零相相线引至中压零相套管;将中压相线引至中压套管。通过无励磁开关触头的转换,实现变压器中压的两种电压的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无励磁开关实现中压电压的双电压转换,操作方便,中压在两种电压状态下运行,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低,中压在两种电压转换后联接组别不变,分接电压比例改变,变压器的绕组安匝排列合理,抗短路能力强。抗短路能力强。抗短路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压器生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220kV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变压器产品技术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厂家都在努力拓宽变压器的市场,常规的220kV变压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全部需求,研发和制造性能更广的变压器,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新型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适应变压器中压双电压的需求,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本技术改进的新型结构是:
[0004]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变压器的中压为双分裂的第一中压线圈、第二中压线圈,将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引至无励磁开关处;将无励磁开关的电流引出端通过中压零相相线引至中压零相套管;将中压相线引至中压套管;通过中压下部连线夹持木件,固定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通过无励磁开关触头的转换,实现变压器中压的两种电压的转换。通过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固定低压线圈尾头连线和低压相线,使其沿着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引至低压套管。
[0005]优选的,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沿铁芯下夹件位置水平布线,引至无励磁开关处。
[0006]优选的,通过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将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2X1、2Y1、2Z1分别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2U2、2V2、2W2连接,连接后引至无励磁开关处。
[0007]优选的,将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通过中压上部连线夹持木件,沿着铁芯上夹件位置水平布线,引至无励磁开关处。
[0008]优选的,通过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将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2X2、2Y2、2Z2连接,引至无励磁开关处。
[0009]优选的,将无励磁开关通过无励磁开关支撑架进行支撑。
[0010]优选的,将中压相线沿着铁芯上夹件位置进行竖直布线,引至中压套管。
[0011]优选的,通过中压相线将第一中压线圈的首头2U1、2V1、2W1和中压套管相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无励磁开关实现中压电压的双电压转换,操作方便,中压在两种电压状态下运行,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低,中压在两种电压转换后联接组别不变,分接电压比例改变,变压器的绕组安匝排列合理,抗短路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的中低压线圈引线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的中压及调压接线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1-中压下部连线夹持木件,2-中压上部连线夹持木件,3-第一中压线圈,4-第二中压线圈,5-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6-无励磁开关支撑架,7-中压零相相线,8-无励磁开关,9-中压相线,10-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11-铁芯上夹件,12-铁芯下夹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的中低压线圈引线结构原理示意图。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通过中压下部连线夹持木件1,固定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使其沿铁芯下夹件12进行水平布线,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通过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将第一中压线圈3的尾头2X1、2Y1、2Z1分别和第二中压线圈4的首头2U2、2V2、2W2连接,连接完成后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将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10,通过中压上部连线夹持木件2,沿着铁芯上夹件11进行水平布线,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通过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10,将第二中压线圈4的尾头2X2、2Y2、2Z2连接,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
[0020]将无励磁开关8通过无励磁开关支撑架6进行支撑;无励磁开关8的电流引出端通过中压零相相线7引至中压零相套管;将中压相线9沿着铁芯上夹件11位置进行竖直布线,引至中压套管处。通过中压相线9将第一中压线圈3的首头2U1、2V1、2W1和中压套管相连接。
[0021]为了适应中压双电压的引线结构,通过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固定低压线圈尾头连线和低压相线,使其沿着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引至低压套管。
[0022]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的中压及调压接线原理示意图。通过将第一中压线圈3和第二中压线圈4的首尾头按照图2的接线方式引至中压套管、中压零相套管和无励磁开关8,通过无励磁开关8的触头的转换实现中压两种电压的转换。图中,2U1、2V1、2W1是第一中压线圈3的首头标号,2X1、2Y1、2Z1是第一中压线圈3的尾头标号,2U2、2V2、2W2是第二中压线圈4的首头标号,2X2、2Y2、2Z2是第二中压线圈4的尾头标号,k是无励磁开关8的触头。
[002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中压为双分裂的第一中压线圈(3)、第二中压线圈(4),将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第二中压线圈的尾头连线(10)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将无励磁开关(8)的电流引出端通过中压零相相线(7)引至中压零相套管;将中压相线(9)引至中压套管;通过中压下部连线夹持木件(1),固定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通过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固定低压线圈尾头连线和低压相线,使其沿着低压线圈引线竖直夹持木件引至低压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沿铁芯下夹件(12)位置水平布线,引至无励磁开关(8)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20千伏三绕组中压双电压变压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中压线圈的尾头和第二中压线圈的首头连线(5),将第一中压线圈(3)的尾头2X1、2Y1、2Z1分别和第二中压线圈(4)的首头2U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翀余伟芬马玎申圆升吕超张志强焦寿峰丁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