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82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和下模,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柱,所述下模转动设置于两根支柱上,两根所述支柱上设有同一个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与下模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工作台位于两根支柱之间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其中一根所述支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脱模机构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套设于脱模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降温机构的进水端贯穿于其中一根支柱的侧壁设置并与减震机构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脱模机构、减震机构和降温机构来实现对塑料工件的自动脱模,有利于提高脱模效率,且能够对正在脱模的塑料工件进行保护,有利于提高塑料工件的合格率。有利于提高塑料工件的合格率。有利于提高塑料工件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由于塑胶制品种类繁多,所以塑胶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0003]现有的塑胶模具脱模时往往手动将塑胶制品从腔室内取出,操作速度不仅慢难度也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手动将塑胶制品从腔室内取出,操作速度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和下模,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柱,所述下模转动设置于两根支柱上,两根所述支柱上设有同一个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与下模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工作台位于两根支柱之间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其中一根所述支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脱模机构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套设于脱模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降温机构的进水端贯穿于其中一根支柱的侧壁设置并与减震机构连通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脱模机构、减震机构和降温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注塑成型的塑料工件进行自动脱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07]优选地,所述脱模机构包括转动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上的同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首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支柱的侧壁上,所述转轴位于两根支柱之间的部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上端与下模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脱模机构的设置利用驱动电机来实现对塑料工件的自动脱模和保持下模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塑料工件的合格率。
[0008]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端的气囊,所述气囊的侧壁与降温机构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所述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缓冲层,需要说明的是,减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塑料工件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坠落的塑料工件损坏。
[0009]优选地,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支柱侧壁上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于驱动电机上,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的下端连通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进水管贯穿于其中一根支柱侧壁设置并与气囊的侧壁连通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降温机构的设置利用气囊内的水流实现对驱动电机的降温效果,提高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0010]优选地,所述下模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两根所述转动杆分别转动
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上,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杆的设置来实现对下模的翻转效果,有助于塑料工件的自动脱模。
[0011]优选地,所述支柱上开设有与转动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端转动贯穿设置于通孔内,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设置便于转动杆的转动。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通过脱模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塑料工件的自动脱模,相比手动将塑料工件从下模内取出而言,有利于节省人工劳动力,有利于提高脱模的工作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减震机构来实现对塑料工件的减震保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塑料工件在下落的瞬间损坏,有利于提高塑料工件的合格率,且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能够对气囊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气囊的使用寿命。
[0015]3、本技术通过降温机构来实现对驱动电机的降温效果,有利于减少驱动电机的更换次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的透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中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中转动杆与通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工作台、2下模、3支柱、4脱模机构、5减震机构、6降温机构、7转轴、8驱动电机、9承重块、10气囊、11第一缓冲层、12第二缓冲层、13保护罩、14环形腔室、15导管、16转动杆、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4,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1和下模2,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柱3,下模2转动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其中,下模2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6,两根转动杆16分别转动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支柱3上开设有与转动杆16相匹配的通孔17,转动杆16的转动端转动贯穿设置于通孔17内,两根支柱3上设有同一个脱模机构4,脱模机构4与下模2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脱模机构4包括转动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的同一根转轴7,转轴7的首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支柱3的侧壁上,转轴7位于两根支柱3之间的部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承重块9,承重块9的上端与下模2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工作台1位于两根支柱3之间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
构5,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上端的气囊10,气囊10的侧壁与降温机构6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气囊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11,第一缓冲层11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缓冲层12。
[0024]需要说明的是,工作台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支柱3对下模2有支撑作用,限定下模2的运动轨迹;下模2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6,两根转动杆16分别转动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支柱3上开设有与转动杆16相匹配的通孔17,转动杆16的转动端转动贯穿设置于通孔17内,且转动杆16的表面光滑,有助于转动杆16在通孔17内转动,通孔17呈半圆弧型设置,有利于下模2进行翻转;驱动电机8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驱动电机8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承重块9既对下模2有支撑作用,也有固定连接作用,从而使得下模2固定在转轴7上,并使得下模2随着转轴7的转动而做同步运动;气囊10具有一定弹性,且气囊10内设有一定水,从而使得气囊10受塑料工件压力压迫将水流通入降温机构6中;第二缓冲层12的材质为PC聚碳酸酯板,其透明度极高,耐撞击,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柱(3),所述下模(2)转动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两根所述支柱(3)上设有同一个脱模机构(4),所述脱模机构(4)与下模(2)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工作台(1)位于两根支柱(3)之间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5),其中一根所述支柱(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脱模机构(4)的降温机构(6),所述降温机构(6)套设于脱模机构(4)的驱动端上,所述降温机构(6)的进水端贯穿于其中一根支柱(3)的侧壁设置并与减震机构(5)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4)包括转动贯穿设置于两根支柱(3)上的同一根转轴(7),所述转轴(7)的首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支柱(3)的侧壁上,所述转轴(7)位于两根支柱(3)之间的部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承重块(9),所述承重块(9)的上端与下模(2)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佳盛制模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