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文江专利>正文

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80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6
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属于水田机械技术领域。它提供一种适合水田工作环境,能够快速、平稳的携带作业机具通过池埂、复杂地形等障碍,可实现多池越埂连续作业的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位于前后的两组驱动轮均安装在对应的转向驱动桥上,位于中间的一组驱动轮安装在中间驱动桥上,所述中间驱动桥和两个转向驱动桥通过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安装在机架下侧,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三组驱动轮转动,发动机、操作台和座椅均设置在机架前端,所述机架前后两端均设有三点悬挂架,所述两个三点悬挂架均用于连接作业机具,所述机架上座椅的后侧设有货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水田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水稻生产的特殊性,普通车辆在水田行驶困难,遇池埂或复杂地形通过性极差。因此传统水田机械均以单个池子为作业单位,机具在池内往复作业,频繁掉头,作业效率低下,不适应现代大农业发展的趋势。此外单个池子作业结束时,插秧机、播种机需要进行圈边作业,圈边作业后其他机械无法再进入田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水田工作环境,能够快速、平稳的携带作业机具通过池埂、复杂地形等障碍,可实现多池越埂连续作业的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包括操作台、座椅、货箱、机架、传动机构、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中间驱动桥、发动机、两个三点悬挂架、两个转向驱动桥及三组驱动轮;位于前后的两组所述驱动轮均安装在对应的转向驱动桥上,位于中间的一组所述驱动轮安装在中间驱动桥上,所述中间驱动桥和两个转向驱动桥通过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安装在机架下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座椅(2)、货箱(3)、机架(5)、传动机构(6)、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11)、中间驱动桥(12)、发动机、两个三点悬挂架(7)、两个转向驱动桥(9)及三组驱动轮(10);位于前后的两组所述驱动轮(10)均安装在对应的转向驱动桥(9)上,位于中间的一组所述驱动轮(10)安装在中间驱动桥(12)上,所述中间驱动桥(12)和两个转向驱动桥(9)通过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11)安装在机架(5)下侧,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6)驱动三组驱动轮(10)转动,发动机、操作台(1)和座椅(2)均设置在机架(5)前端,所述机架(5)前后两端均设有三点悬挂架(7),所述两个三点悬挂架(7)均用于连接作业机具(8),所述机架(5)上座椅(2)的后侧设有货箱(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液压悬挂装置(11)包括悬挂升降油缸(11-1)、连接板(11-4)、四个连杆(11-2)及两个立柱(11-3);所述四个连杆(11-2)呈上下左右矩形排布,四个连杆(11-2)前端均与机架(5)铰接,所述两个立柱(11-3)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转向驱动桥(9)或者中间驱动桥(12)的左右两端上,两个立柱(11-3)铰接安装在四个连杆(11-2)后端,所述连接板(11-4)两端通过销轴连接两个位于下方的连杆(11-2),所述悬挂升降油缸(11-1)的伸缩杆外端与连接板(11-4)中部铰接,悬挂升降油缸(11-1)的缸体通过销轴与机架(5)连接,悬挂升降油缸(11-1)的内部或者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越埂作业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四个动力箱(6-1)、三个上传动轴(6-2)及三个下传动轴(6-3);四个动力箱(6-1)前后依次排列固定在机架(5)上,并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个动力箱、第二个动力箱、第三个动力箱和第四个动力箱,发动机通过动力输出轴一将动力传递给第二个动力箱,所述第二个动力箱通过三个上传动轴(6-2)依次串接其余的三个动力箱(6-1)并传递动力,位于前方的三个动力箱(6-1)设有的下动力输出轴(6-4)均通过下传动轴(6-3)与对应的转向驱动桥(9)或者中间驱动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文江张雅熠冯馨于永梅王欣熊心玉
申请(专利权)人:熊文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