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7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所述检测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检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检测磨具。通过设置检测板、限位机构、拉伸杆、连接杆、限位杆、复位机构、滑套、滑杆、弹簧、检测磨具、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滑槽、活动孔、滑块、拉簧、第二限位块、定位孔、第一限位块、限位槽、限位孔、凹槽和活动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在安装检测磨具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固定的,这样的安装方法极易发生松动,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稳定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或称微电路、微芯片、芯片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0003]现在的生活中,科技越来越发达,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科研很成功的领域,机器人在使用前需要对其安装芯片,芯片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所以需要使用到检测装置,综上所述,现有的检测装置在安装检测磨具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固定的,这样的安装方法极易发生松动,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稳定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具备稳定安装检测模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在安装检测磨具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固定的,这样的安装方法极易发生松动,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稳定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所述检测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检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检测磨具,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限位板的顶部,所述检测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拉伸杆,所述拉伸杆的底部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杆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限位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前侧和后侧均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侧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的表面,所述滑套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拉伸杆配合使用的活动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检测磨具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
位槽,所述检测磨具的后侧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检测板、限位机构、拉伸杆、连接杆、限位杆、复位机构、滑套、滑杆、弹簧、检测磨具、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滑槽、活动孔、滑块、拉簧、第二限位块、定位孔、第一限位块、限位槽、限位孔、凹槽和活动板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安装检测磨具时,使用者将检测磨具放置到检测板的顶部时,同时使第二限位块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当第二限位块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后,使用者拉动连接杆带动限位杆移动,此时,使用者推动第一限位板带动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当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后,使用者松开连接杆,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从而对第一限位板进行限位,进而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使第一限位块不会脱离限位槽的内腔,进而对检测磨具进行限位,实现了安装检测磨具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在安装检测磨具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固定的,这样的安装方法极易发生松动,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稳定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使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后,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从而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使第一限位块不会脱离限位槽的内腔,进而完成对检测磨具进行安装的目的。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复位机构,能够使限位杆脱离限位孔的内腔后,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可实现复位的功能,使第一限位块脱离限位槽的内腔,使用者即可拆卸检测模具。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活动板在移动时减少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用者在拉动连接杆时也更加的容易,同时还可为活动板提供移动轨迹。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孔,能够使拉伸杆在移动时减少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摩擦和碰撞,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后,从而对第一限位板进行限位,进而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使第一限位块不会脱离限位槽的内腔。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槽,能够使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后,从而对检测磨具进行限位,实现对检测磨具的安装,通过设置定位孔,使第二限位块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后,从而起到定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限位板的右视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检测板右视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检测磨具的俯视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检测板;2、限位机构;201、拉伸杆;202、连接杆;203、限位杆;3、复位机构;301、滑套;302、滑杆;303、弹簧;4、检测磨具;5、第一限位板;6、第二限位板;7、滑槽;8、活动孔;9、滑块;10、拉簧;11、第二限位块;12、定位孔;13、第一限位块;14、限位槽;15、限位孔;
16、凹槽;17、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1,检测板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5,检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6,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相对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检测磨具4,第一限位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1,第一限位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簧10,拉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7,活动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2,限位机构2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限位板5的顶部,检测板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3,复位机构3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5固定连接。
[0028]参考图5,限位机构2包括拉伸杆201,拉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5),所述检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6),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相对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检测磨具(4),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3),所述第二限位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1),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簧(10),所述拉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7),所述活动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限位板(5)的顶部,所述检测板(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5)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芯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拉伸杆(201),所述拉伸杆(201)的底部与活动板(17)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杆(201)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限位板(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3)。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缘
申请(专利权)人:飞曜电子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