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73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包括基础电梯井和若干标准电梯井,基础电梯井下部埋于地面以下,上部的大小和形状与标准电梯井一致,标准电梯井为上下端均开口的由混泥土预制而成的中空长方体型,标准电梯井的高度与房子一楼层的高度一致,标准电梯井朝向房子侧开有门洞,标准电梯井周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标准电梯井中部侧壁上开有开口朝向电梯井内侧的凹槽,通孔从凹槽中部经过,若干标准电梯井在纵向上重叠在一起,最下侧标准电梯井重叠在基础电梯井上,通孔内设有pc钢棒且pc钢棒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两电梯井的凹槽中,pc钢棒两端分别套设有锁紧螺母,两锁紧螺母间的pc钢棒上还套设有两锚固板,两锚固板分别位于两凹槽内;该电梯井建造快。该电梯井建造快。该电梯井建造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

技术介绍

[0002]老式的小高层住宅一般没有设计电梯,不管是老人、小孩甚至成人上下楼都很困难,政府近来针对该问题提出老城改造,为原有的小高层住宅安装电梯,但是小高层住宅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安装电梯,因此电梯井只能设计在房子外部,如果按照传统的电梯井建造方法,势必会产生建筑垃圾,占用相当大的小区生活用地作为施工现场,会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建造时不会占用太多施工现场,建造速度快,结构稳定,使用安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包括基础电梯井和若干标准电梯井,所述基础电梯井下部埋于地面以下,上部的大小和形状与标准电梯井一致,所述标准电梯井为上下端均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型,所述电梯井由混泥土预制而成,所述标准电梯井的高度与房子一楼层的高度一致,所述标准电梯井朝向房子侧开有门洞,所述标准电梯井周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标准电梯井中部侧壁上开有开口朝向电梯井内侧的凹槽,所述通孔从凹槽中部经过,若干标准电梯井在纵向上重叠在一起,最下侧的标准电梯井重叠在基础电梯井上,所述门洞的底面与房子的楼梯间休息平台的高度一致,通孔内设有pc钢棒且pc钢棒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两电梯井的凹槽中,所述pc钢棒两端分别套设有锁紧螺母,两锁紧螺母间的pc钢棒上还套设有两锚固板,两锚固板分别位于两凹槽内。
[0006]进一步,一连廊板右端搭接固定在楼梯间休息平台上,左端搭接固定在门洞底面上,所述连廊板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扶手,所述扶手一端固定在房子上,另一端固定在电梯井上,连廊板为混凝土预制板。
[0007]进一步,所述标准电梯井的下端内侧上凹形成环形槽,上端内侧上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可伸入环形槽中,所述基础电梯井顶端内侧上凸形成可伸入环形槽的环形凸起。
[0008]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表面上设有环形ST止水胶条。
[0009]更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周向上设有环形TB防水填料条。
[0010]再进一步,最上侧标准电梯井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十字形支架。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事先用混凝土预制好基础电梯井和标准电梯井,然后将基础电梯井和标准电梯井拼装连接起来即可,建造速度快、方便,采用锚固板、pc钢棒和螺母连接,连接牢固,稳定性好,使用安全。
[0013]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两标准电梯井连接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两标准电梯井连接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pc钢板、螺母、垫片、锚固板相互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如图1-6所示,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包括基础电梯井1和若干标准电梯井2,基础电梯井1下部埋于地面以下,优选的下部为实心的,上部的大小和形状与标准电梯井2一致,标准电梯井2为上下端均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型,电梯井由混泥土预制而成,标准电梯井2的高度与房子3一楼层的高度一致,标准电梯井2朝向房子侧开有门洞4,标准电梯井2周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通孔5,标准电梯井2中部侧壁上开有开口朝向电梯井内侧的凹槽6,通孔5从凹槽6中部经过,若干标准电梯井2在纵向上重叠在一起,最下侧的标准电梯井2重叠在基础电梯井1上,门洞4的底面与房子3的楼梯间休息平台的高度一致,通孔5内设有pc钢棒7且pc钢棒7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两基础电梯井或标准电梯井与基础电梯井的凹槽6中,pc钢棒7两端分别套设有锁紧螺母8,两锁紧螺母8间的pc钢棒7上还套设有两锚固板9,两锚固板9分别位于两凹槽6内,基础电梯井1和标准电梯井2事先用混凝土预制好,然后拖到施工现场,埋好基础电梯井1后,叠加标准电梯井2,穿pc钢棒7并用锁紧螺母8连接锁紧,直至拼装到与房子3高度一致为止,pc钢棒7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锁紧螺母8与锚固板9间的pc钢棒7上还套设有垫片10。
[0023]一连廊板11右端搭接固定在房子楼梯间休息平台上,左端搭接固定在门洞4底面上,连廊板11的固定方式可为膨胀螺钉,连廊板1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扶手12,扶手12一端固定在房子上,另一端固定在电梯井上,扶手12的固定方式为:膨胀螺丝固定垫片,再把扶手焊接到垫片上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方式实现电梯井与房子之间的连接,连廊板11为混凝土预制板,扶手12为钢材制成。
[0024]标准电梯井2的下端内侧上凹形成环形槽13,上端内侧上凸形成环形凸起14,环形凸起14可伸入环形槽13中,基础电梯井1顶端内侧上凸形成可伸入环形槽的环形凸起14,方便标准电梯井2与基础电梯井1或标准电梯井2间的定位。
[0025]环形槽13的表面上设有环形ST止水胶条15,可防止雨水进入电梯井内。
[0026]环形槽13的内侧周向上设有环形TB防水填料条16,可进一步防水。
[0027]最上侧标准电梯井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十字形支架17,用于电梯升降。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混凝土外挂电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电梯井和若干标准电梯井,所述基础电梯井下部埋于地面以下,上部的大小和形状与标准电梯井一致,所述标准电梯井为上下端均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型,所述电梯井由混泥土预制而成,所述标准电梯井的高度与房子一楼层的高度一致,所述标准电梯井朝向房子侧开有门洞,所述标准电梯井周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标准电梯井中部侧壁上开有开口朝向电梯井内侧的凹槽,所述通孔从凹槽中部经过,若干标准电梯井在纵向上重叠在一起,最下侧的标准电梯井重叠在基础电梯井上,所述门洞的底面与房子的楼梯间休息平台的高度一致,通孔内设有pc钢棒且pc钢棒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两电梯井的凹槽中,所述pc钢棒两端分别套设有锁紧螺母,两锁紧螺母间的pc钢棒上还套设有两锚固板,两锚固板分别位于两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登忠张志华罗元勋石居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昇东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