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俊豪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69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属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的智能药瓶通过树莓派控制两个电机的旋转,并通过滑块控制小挡板的翻转来实现出药通道的开启与关闭,进而实现装药与出药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药瓶具有自动分药、紧急药仓、智能提醒、播放运动音乐和家人声音、人机交互等功能,其功能齐全、结构简单、智能便携。智能便携。智能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老人面临着药物种类多、数量多、包装复杂,服药过程复杂等多种问题。老年人在服药期间若没有医生和子女监护,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的药盒,大多数将储物作为其主要功能,一直沿用一般药盒的设计结构,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只能从单方面解决一到两个问题。然而老年人服药种类多,服药剂量和时间复杂,但是大部分药盒都没有相应标明,也很少有提示服药量和服药时间的设计。虽然国内外已经有一些与服药提醒器、智能药盒等具有提醒功能的产品,但是它们面向的群体往往不是老年人,而且设置的方法很复杂,老年人不能够方便地使用;加之技术瓶颈导致其功能单一化,比如无法获取用药情况;且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做到智能性和便携性的平衡,研究出的药盒体积大,不具备便携性;同时产品的造价昂贵;鉴于目前不少老年人苦于用药的合理管理和定时服用,简易有效的服药提醒器正是大众所需。
[0003]基于此,本技术设计出一种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药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以达到智能装药、出药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包括顶板1、底板14、丝杠模块、梯子模块、内管11、外仓12、双联齿轮13、控制模块、干燥装置、外壳 15和保护层16。
[0007]所述的丝杠模块包括丝杠4、联轴器6、轴承7、滑块8、滑块挡板9和丝杠电机2。丝杠4上端通过轴承7与顶板1连接,丝杠4下端通过联轴器6与丝杠电机2连接;所述丝杠电机2固定在底板14上,用于驱动丝杠转动。所述滑块8通过螺母连接在丝杠4上,并可沿丝杠滑动;所述滑块挡板9位于丝杠4 一侧,滑块挡板9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1和底板14上,用于卡住滑块,使滑块在水平方向无法旋转。
[0008]所述的梯子模块位于丝杠4另一侧,与滑块挡板9相对;梯子模块作为出药通道包括小挡板10和梯子3。其中,梯子3包括两个三角柱和七个隔板;所述隔板均匀置于两平行放置的三角柱之间,防止药物掉落到装置内部;三角柱内侧面设有两凹槽,其中一凹槽为方形,用于固定隔板;另一凹槽为圆形,可与小挡板10上的圆轴形成滑动轴承,减小摩擦。小挡板10由挡板A、挡板B通过圆轴连接而成,小挡板10上设有强磁性磁贴,小挡板10通过圆轴连接在相邻隔板之间。出药通道的开启通过小挡板10的翻转实现,通过丝杠4上的滑块 8来控制小挡板10的翻转:丝杠电机2的转动带动滑块8上升或者下降;在滑块8上升过程中,对挡板B产生向上的力,从而带动每一层的挡板A向下翻转;在滑块8下降过程中,对挡板B产生向
下的力,从而带动每一层的挡板A向上翻转直至使其全部复位。
[0009]所述内管11为设有缺口的空心管状结构,且该缺口与梯子3无缝连接,内管1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上;内管11外表面对应小挡板10圆轴位置处水平设有环状隔板。
[0010]所述外仓12为空心圆柱形壳体,其包裹在内管11外。在外仓12内表面上、对应内管11相邻两层环状隔板之间的位置处等间距均匀设置多个扇形间隔,相邻两个扇形间隔与相邻两层环状隔板间形成分药仓;且上、下层分药仓一一对应,形成一列竖直分药仓。扇形间隔可以保证分药仓的左右两条边为平行的直线,从而保证小挡板能正常翻转。相邻层的上下两扇形间隔之间存在间隙,使内管11上的环状隔板嵌入其中。外仓12底部设有内齿轮。
[0011]所述双联齿轮13由上、下两个不同模数的齿轮通过柱体连接而成。其中,上齿轮与外仓12底部的内齿轮啮合,下齿轮与齿轮电机5上的齿轮啮合,齿轮电机5固定在底板14上。柱体两端分别与外仓底部凹槽和底板14上的凹槽形成滑动轴承,减小旋转时的摩擦阻力。
[0012]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丝杠4两侧。控制模块包括树莓派等其他硬件结构,通过树莓派设置的程序控制药瓶的装药和出药过程。
[0013]所述干燥装置设于药瓶下部,内置有干燥剂,保证药品的干燥,防止变质。
[0014]底板14上对应梯子模块的位置处设有通孔,用于装药和出药。
[0015]所述外壳15包裹在外仓12外,外壳15内表面设有一圈凸起,凸起将外仓 12的下沿顶住,实现外仓在竖直方向上的固定。所述凸起处还设有放置应急药物的紧急弹出药仓,通过电磁铁控制其开关。
[0016]所述保护层16由弹性较强的材质制成,保护层16位于药瓶最外层,起保护作用。
[0017]进一步地,所述药瓶还包括红外发送和接收装置,用于判断丝杠及双联齿轮的柱体是否为竖直状态,即可判定整个药瓶能否正常运转,从而实现药瓶的自检测功能。
[0018]进一步地,所述药瓶还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智能提醒、音乐播放、智能语音等系统,实现药瓶智能提醒、人机交互等功能。
[0019]进一步地,内管11上的环状隔板与外仓12内壁间留有微小空隙,保证药品不掉落的同时使各分药仓连通,使干燥剂作用于整个药仓;且旋转时外仓内壁与内管没有任何接触,减小摩擦。
[0020]进一步地,梯子3与小挡板10的连接方式替换为:小挡板10由挡板A、挡板B通过空心圆轴连接而成。梯子3由两个三角柱、七个隔板和七个实心小圆柱拼装而成;七个实心小圆柱等间距均匀固定在两三角柱内侧面的圆形凹槽中,七个隔板嵌入两三角柱内侧面的方形凹槽中;小挡板10的空心圆轴套装在实心小圆柱外,实现小挡板与梯子的连接。
[0021]进一步地,梯子3与小挡板10的连接方式替换为:小挡板10由挡板A、挡板B通过空心圆轴连接而成。梯子3由两个三角柱、七个隔板和十四个实心小圆柱拼装而成。所述实心小圆柱长度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七个隔板嵌入两三角柱内侧面的方形凹槽中。所述三角柱内侧等间距均匀固定七个实心小圆柱,通过小挡板10的空心圆轴将两三角柱上的两个实心小圆柱连接。
[0022]上述智能药瓶的装药及出药过程如下:
[0023]装药过程:初始状态滑块8位于药瓶底部。首先将药瓶倒置,按下装药按键后,树莓派控制齿轮电机5旋转,进而带动外仓12旋转,分药仓同步旋转,使指定的分药仓旋转到出
药通道处;树莓派控制丝杠电机2旋转,使滑块8沿丝杠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每层小挡板10转动,小挡板10在磁贴作用下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实现自上而下依次打开指定分药仓的功能。使用者从底板14的通孔处装入药品,每装完一个分药仓后,再次按下装药按键,丝杠4上的滑块8 向上移动,从而关闭分药仓;以此类推,按照使用者的想法,将药品装入指定的分药仓,并通过分药仓的旋转,实现不同分药仓的装药功能。
[0024]出药过程:使用者通过出药按键、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解锁药瓶后,开始执行出药指令。树莓派控制齿轮电机5旋转,齿轮电机5带动外仓12旋转,使指定的分药仓旋转到出药通道处;树莓派控制丝杠电机2旋转,使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动分药自检测功能的智能药瓶,其特征在于,该智能药瓶包括顶板(1)、底板(14)、丝杠模块、梯子模块、内管(11)、外仓(12)、双联齿轮(13)和控制模块;所述的丝杠模块包括丝杠(4)、联轴器(6)、轴承(7)、滑块(8)、滑块挡板(9)和丝杠电机(2);丝杠(4)上端通过轴承(7)与顶板(1)连接,丝杠(4)下端通过联轴器(6)与丝杠电机(2)连接;所述丝杠电机(2)固定在底板(14)上,用于驱动丝杠转动;所述滑块(8)连接在丝杠(4)上,并可沿丝杠(4)滑动;所述滑块挡板(9)位于丝杠(4)一侧,滑块挡板(9)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1)和底板(14)上,用于卡住滑块,使滑块在水平方向无法旋转;所述的梯子模块位于丝杠(4)另一侧,与滑块挡板(9)相对;梯子模块作为出药通道包括梯子(3)和小挡板(10);其中,梯子(3)包括两个三角柱和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均匀置于两平行放置的三角柱之间,防止药物掉落到装置内部;小挡板(10)由挡板A、挡板B通过圆轴连接而成,小挡板(10)上设有强磁性磁贴,小挡板(10)通过圆轴连接在相邻两隔板之间;出药通道的开关通过滑块(8)控制小挡板(10)的翻转来实现:所述内管(11)为设有缺口的空心管状结构,且该缺口与梯子(3)无缝连接,内管(11)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1)和底板(14)上;内管(11)外表面对应小挡板(10)圆轴位置处水平设有环状隔板;所述外仓(12)为空心圆柱形壳体,其包裹在内管(11)外;在外仓(12)内表面上、对应内管(11)相邻两层环状隔板之间的位置处等间距均匀设置多个扇形间隔,相邻两个扇形间隔与相邻两层环状隔板间形成分药仓;且上、下层分药仓一一对应,形成一列竖直分药仓;相邻层的上下两扇形间隔之间存在间隙,使内管(11)上的环状隔板嵌入其中;所述外仓(12)底部设有内齿轮;所述双联齿轮(13)由上、下两个不同模数的齿轮通过柱体连接而成;上齿轮与外仓(12)底部的内齿轮啮合,下齿轮与齿轮电机(5)上的齿轮啮合,齿轮电机(5)固定在底板(14)上;柱体两端分别与外仓(12)底部凹槽和底板(14)上的凹槽形成滑动轴承;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丝杠(4)两侧;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俊豪王嘉璐谭清月林志玄
申请(专利权)人:于俊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