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68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绝热层,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蓄热仓和热交换仓,所述蓄热砖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蓄热仓和热交换仓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风扇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过程中热能损耗较少的优点。损耗较少的优点。损耗较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蓄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固体蓄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体蓄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峰谷电价政策,可采取蓄热式供暖方式,使用一个蓄热装置,利用谷电把蓄热装置热量蓄满,峰电时候优先用蓄热装置采暖,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目前主要有蓄热水箱和固体蓄热机组。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0567437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固体蓄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内胆,内胆被分割为连通的蓄热仓和供热仓,蓄热仓内设置有固体蓄热体,固体蓄热体内设置有加热管,固体蓄热体设置有贯通固体蓄热体的通气道,蓄热仓和供热仓之间设置有风道,供热仓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风道内气体流动的风机;电高峰时,通过风机驱动风道、蓄热仓和供热仓内的气体单向循环流动,从而将蓄热仓内的热量持续提供给供热仓,供热仓内的热交换器将交换得到的热量通过管路输出以进行进一步的利用。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时,风道中的热气流需要通过管道进入风机,然后再通过管道回到风道内,在这个过程中会损耗较多的热能,使固体蓄热装置的持续供热时间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具有换热过程中热能损耗较少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绝热层,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蓄热仓和热交换仓,所述蓄热仓内设置有蓄热砖,所述蓄热砖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蓄热仓和热交换仓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风扇传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风扇置于风道内,通过转动风扇驱动风道内的气流在蓄热仓和热交换仓内循环流动,热气流无需经过外部的风机进行循环,热损耗较小;电机设置在箱体外,避免电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使转子退磁,能够使电机使用寿命更长。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锥齿轮一,所述风扇同轴连接有与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的配合带动风扇旋转,锥齿轮传动不受高温影响,寿命较长,且传动平稳。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孔,检修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检修板,所述循环装置固定在检修板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循环装置发生损坏,不能驱使气流在在蓄热仓和热交
换仓内循环流动时,需要及时对循环装置进行检修,将检修板拆下可直接将整个循环装置从箱体内取出,便于进行检修。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修板一侧通过铰链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检修板与铰链相对的一侧设置穿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与箱体螺纹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检修时直接旋转检修板,使循环装置从箱体内转出,无需手动抬起循环装置,检修时较为方便;检修完成后通过锁紧螺栓将检修板锁紧固定在箱体上。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修板朝向箱体内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检修板盖在检修孔上时,隔热板封堵在检修孔内,能够减少热量通过检修孔散发到箱体外。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耐高温密封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修板盖在检修孔上时,密封圈与绝热层抵接,能够封闭检修板与绝热层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仓内设置有热交换管道,所述热交换管道呈连续U形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导热液通入热交换管的入口,导热液或导热油通过管壁与热交换仓内的热气流进行热量交换,将热交换管设置成连续U形能够增大热交换管的表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管道在热交换仓内并联设置有多组。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热交换管并联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使一定时间内从蓄热机组内释放的热量更多。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直接将风扇置于风道内,通过转动风扇驱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热气流无需经过外部的风机进行循环,热损耗较小;
[0025]2.设置检修板,并将循环装置安装在检修板上,在进行检修时,通过旋转检修板即可将循环装置从箱体内取出,便于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箱体;2、绝热层;3、隔断板;4、蓄热仓;5、热交换仓;6、循环装置;61、支撑架;62、转轴;63、风扇;64、锥齿轮二;65、电机;66、锥齿轮一;7、蓄热砖;9、连通槽;10、热交换管;11、检修孔;12、检修板;13、隔热板;14、耐高温密封圈;15、锁紧螺栓;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固定有绝热层2,箱体1内水平设置有隔断板3,隔断板3上方为蓄热仓4,隔断板3下方为热交换
仓5,蓄热仓4和热交换仓5之间设置有风道,风道内设置有循环装置6。
[0032]蓄热仓4内码放有蓄热砖7,蓄热砖7上水平开设有导热通道8,蓄热砖7内穿设有电热丝,电热丝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谷电时,将电热丝接通电源,电热丝发热,蓄热砖7对电热丝散发的热能进行吸收并储存。
[0033]隔断板3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蓄热仓4和热交换仓5的连通槽9,导热通道8、蓄热仓4、连通槽9和热交换仓5构成风道。
[0034]热交换仓5内并联设置有热交换管10;峰电时,导热液从热交换管10的进水口进入热交换仓5内,并从热交换管10的出水口排出,循环装置6驱使风道内的气流循环流动,气流在蓄热仓4内吸收蓄热砖7的热量,然后通过连通槽9进入热交换仓5内,热空气通过热交换管10的管壁将热量传递到导热液内,然后通过另一端的连通槽9回到蓄热仓4内。
[0035]热交换管10并联设置有两组,且呈连续U形设置,以增大热交换的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热交换仓5内固定有对热交换管10进行支撑的支撑架16。
[0036]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孔11,箱体1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检修板12,检修板12朝向箱体1内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13,隔热板13四周壁上环绕有耐高温密封圈14,当检修板12关闭时,将检修孔11完全封闭,密封圈与绝热层2抵紧。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绝热层(2),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蓄热仓(4)和热交换仓(5),所述蓄热仓(4)内设置有蓄热砖(7),所述蓄热砖(7)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蓄热仓(4)和热交换仓(5)之间设置有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循环装置(6),所述循环装置(6)包括支撑架(61),所述支撑架(61)上转动连接有风扇(63),所述箱体(1)外设置有电机(65),所述电机(65)通过传动机构与风扇(6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65)输出轴同轴连接的锥齿轮一(66),所述风扇(63)同轴连接有与锥齿轮一(66)啮合锥齿轮二(6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孔(11),检修孔(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聂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绿为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